自古锡澄多名医
------初识“锡澄医派”
黄波
2010年10月29日我随黄煌老师到无锡市中医院,第一次接触到了“锡澄医派”这个名词。
“自古锡澄多名医”。翻开《我国历代国医史略》,可见明清时期锡澄地区名医辈出,明代有张用谦,深究朱李之学,著有《医方摘玄》;徐吾元,论运气甚精,著有《医经原旨》;吕应钟,为太医吏目,著有《葆元行览》《治效单方》二书。清代有钱荣光,著有《内经知要讲义四卷》;吴达,著有《医学求是》;高锦庭,著有《痘科心得集三卷》;王旭高,受业于高锦庭先生,著有《医方歌括串解》及《环溪草堂医案》诸书;沈金鳌,举人,弱冠时好搜阅方书,遂通医,著有《尊生书七种》;叶大椿,精于痘科,著有《痘科真传八卷》;张聿青,少承家学,益孟晋,平身论述甚多,惜散佚不存,仅见《张聿青医案二十卷》;柳宝诒,精内科,善治温热病,其《温热逢源》和《柳选四家医案》流传甚广;近现代有曹颖甫,近代经方大家,曾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首任教务长,治学严谨,善用经方,敢于实践,经验载于《经方实验录》一书;朱少鸿、朱莘农,擅治
伤寒,闻名遐迩,善用桂,经验见于《夹阴伤寒》《朱少鸿医案》;薛文元,柳宝诒弟子,曾任上海中医医学院院长,教育成果卓著;承淡安,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著作甚多,对针灸界和近现代中医教育影响深远。
“锡澄医派”就是在江苏无锡(包括江阴、宜兴)地区以上述医家为代表,而形成起来的医学流派。“锡澄医派”的形成受到苏州的吴门医派及常州的孟河医派影响,其中王旭高为类伤寒派宗徐灵胎,邓星伯是马培之的弟子,受孟河医派的影响。然而与吴门医派的文人气以及孟河医派的农业味十足的医生不同,锡澄地区近现代工业发达,“锡澄医派”受地理人文经济的影响,这儿的医家更加务实,更重视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包容、开放、务实的特点。
而今在无锡市中医院就有一批“锡澄医派”的传人,他们与现代医学结合紧密,立足临床,注重实证,传承锡澄医家的经验,研究着名方特别是古方的现代应用。
无锡市中医院叶纪平主任医师,曾任无锡市中医院院长,现潜心临床,经验丰富,善治各科疑难病症。叶主任是谢启舜的弟子,而谢启舜则是朱莘农的学生。他传承朱氏伤寒经验擅长用桂,对
苓桂术甘汤、桂甘龙牡汤、
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
姜汤等的运用游刃有余。如常用苓桂术甘汤、
己椒苈黄汤治疗卵巢囊肿,用
当归芍药散合
薏苡附子败
酱散治疗使用抗生素乏效的
盆腔炎症,用桂甘龙牡汤加味治疗
失眠,并指出使用附子时患者脉多为虚弦。
心脏科陆副院长,他临证善用经方,并带领研究生运用纯经方原方治疗心脏疾患,在病房进行大样本的对照观察,让经方更规范,并更好地融入现代医学的诊疗体系中。
受无锡市中医院邀请,此次黄煌教授做讲座,我有幸随行,深切感受到无锡市中医院领导对中医的支持及对中医事业的热爱,更感受到“锡澄医派”代有才人,薪火不断。
-------------------
我在无锡。有幸接触中医院几位名家,一开方少的10几位,多的20多位,效果可想而之,记得去年,有一位慢性肠炎病人,院长开的中药,以四君子为主方病人吃了半年,后来找我治疗,苔腻,舌头偏红,主要的肛门热。我 用
葛根芩连汤7副就愈。
-------------------
-------------------
-------------------
是不是好的医生开的方子药越少,效果好,就表示医生的水平越高。我看有的医生给孩子开的药方二十几味药,而且量大,砂锅里煮煮一大锅,又是费钱而且效果还不明显。
-------------------
gfdd:是不是好的医生开的方子药越少,效果好,就表示医生的水平越高。我看有的医生给孩子开的药方二十几味药,而且量大,砂锅里煮煮一大锅,又是费钱而且效果还不明显。?(2012-09-25 08:46)?700)this.width=700;" >
应该是这样。药少效高,才是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