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重读《中医十大类方》有感
    

经方读书社:重读《中医十大类方》有感

重读《中医十大类方》有感
书是需要重读的,特别是经典之作,必须要重读!近来重读黄老师书,又有所感,所悟。
先生在书中多次用“形象”,“具体”等字眼儿,是欲使中医临床简易化,客观化;又发明“桂枝舌”,“柴胡带”等,是欲使中医理论直观化,通俗化;又常取各家之言与现代科研,是欲使中医方证规范化,扩大化。正如先生书中所说:“为方便初学与实用,本书在写作中不做过多的方剂配伍理论的传统解说,而把重点放在方证和临床应用范围的叙述上。”也许正因为此,先生在谈小青龙时,把“心下有水气”之水气解说为痰饮,水饮,可能是为了使其通俗易懂,但似有不妥。
我想,这涉及到经典诠释,我不敢说是诠释,但把一己之见略述于下,还望指正。
方证就像一个物理公式,不光要知道他的结构和用法,还要懂的他是如何被发现的,这就需要理论的指导。
水气既为气,为无形之物,似雾,可以随空气流动而升降沉浮;而水(痰)饮则为有形之积,无形水气集聚而为有形之饮。
水气当温散主之,水饮当温利主之。
观《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诸方,唯大,小青龙与小半夏汤中无茯苓,或甘遂泽泻防己大黄(本经谓其能通利水道)等利水逐水之药。
再如“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此温辛散法,水气通过汗出而散。
再如小半夏汤证,温辛之剂用在水气未聚而成饮之前或将过渡为饮时恰如其分,若水饮已成,则当加茯苓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如此,则小青龙汤之加减法已明。
另,据先生分类法,则其方后之减麻黄当误矣,既属麻黄类,则不当去之,去则不为小青龙。如柯氏所言:“小青龙加减法疑为后人所补,与仲景用药之准则似不相合”
另,若把小青龙看作麻黄桂枝混合体,则去麻黄又似无不妥。
关于小青龙之方证,如先生书言:“伤寒表不解,意味着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症状依然存在”,而规定方证时却把身痛一项漏掉了,水气行于骨关节聚而为水则关节痛,散布于肌肉间则体痛。另外,还应有走于肠间而下利,走于膀胱则小便清长且频数或白带稀多,行于下则口渴,行于上则不渴。另,除如先生所说之“痰液呈水样”,应还有白色泡沫样之“涎沫”。

[ 此帖被医徒在2010-11-09 11:05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楼主读书严谨呐。向楼主学习。

-------------------
谢谢医徒网友的指正!拙作是很粗糙的,其中问题不少,需要不断完善改正。

-------------------
另,先生谈小建中汤时,把腹痛放在首位,可能是为了初学者便于记忆,但似又不妥。
小建中汤腹痛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盖此为芍药甘草之功,而其建中之意则功在甘温之饴糖,此中之意,先生不会不知。且《伤寒论》又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如《金鉴》言“必其人中气素虚”。晚辈以为,以腹痛论之不当,当以虚劳论之,然此又有悖于先生本书“形象”,“具体”之旨。
重读了桂枝,麻黄两篇,收获良多,先生著书,似在给晚辈后学细心讲述临床经验,语言通俗,形象,和善,明了,文意表达又恰到好处,此中之意,不读先生书者不明!

-------------------
难道我对“水气”的理解,对其为水饮未成,或初成时,或过渡时的概括是正确的,还有关于小半夏的加减而悟小青龙加减之正法也是正确的?

-------------------
引用楼主医徒于2010-11-07 19:58发表的 重读《中医十大类方》有感 :
水气既为气,为无形之物,似雾,可以随空气流动而升降沉浮;而水(痰)饮则为有形之积,无形水气集聚而为有形之饮。
size]
....... 700)this.width=700;" >


把水气说成气,应当是您自己的理解,伤寒论中言水气者多处,如第40条、41条、174条、316条、395条,水气者互词也,重在“水”,而且并非如您所说温散一法所能治疗,相反利水法倒有多处(注意:利水并非单纯用温的方法)。
此外小青龙汤不是主要的温散之剂而应该是化饮利水之剂(当然小青龙有轻微发汗作用但不大,发汗不是主要用意,临床久用者可知),和大青龙发散之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 此帖被顾志君在2010-11-09 12:31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我也是这么理解的,如果肺的功能正常,水气就不会聚集成痰饮,而随呼吸正常排出去了,薛医生把我先生的病定性为寒和饮,所以我让先生背部撞墙,至少是起到辅助作用的。

-------------------
引用楼主医徒于2010-11-07 19:58发表的 重读《中医十大类方》有感 :
关于小青龙之方证,如先生书言:“伤寒表不解,意味着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症状依然存在”,而规定方证时却把身痛一项漏掉了,水气行于骨关节聚而为水则关节痛,散布于肌肉间则体痛。另外,还应有走于肠间而下利,走于膀胱则小便清长且频数或白带稀多,行于下则口渴,行于上则不渴。另,除如先生所说之“痰液呈水样”,应还有白色泡沫样之“涎沫”。
....... 700)this.width=700;" >


两者并无冲突,临床上太多太多适应小青龙的患者并无丝毫身痛,所以经典注释的时候需要概全,方证定位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抓主要,这就是主客的关系。

-------------------
这里的“水气”可以看着是在里的水湿痰饮被外在的“风寒”所激而呈现的一种气化态,这个水寒激后的气化态是暂时向上向外的,这就好比向平静的池塘里投下一块大石,池水被激而水珠一时向上向外的宣扬之态。这个一时的宣扬之态可以看着是“水气”,但它的根本还是池水的。

小青龙条文里,呕,咳,热的症状反应了“水气”向外上的病因病机特点。当然,水气的状态平复后,水湿痰饮的其他病因病机特性又是表现多端的了。

以上约说,供医徒学友参考。

-------------------
关于医徒学友所说“小建中”的问题,我也约说几句供你参考:

和子是在依山傍水的小镇上开办的纯中医诊所,所接触的病家大都是贫病者,这些病人辛苦劳累不到拖得实在承受不下去了是不会来就诊的,所以大多是虚劳病人。接触多了稍稍有点体会,虚劳病人或虚在气血,或虚在阴阳,或虚在五脏,或虚在六腑,作为医者,你必须要相对准确的判断从而选择恰当的方剂尽量尽快的缓解病家的痛苦,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对方剂的相对准确选择便显得犹为重要了。

我在实际的虚劳证治中,纯用“小建中”加减变化的机会不多,虽然许多虚劳病人中气多是虚馁的,然而补中益气的运用机会是远远大于“小建中”的。曾经对比应用,效果也是优于它的。这是因为我抓住了使用补中的一个主症主脉:头昏,脉弱。而对于小建中的应用,你必须抓住另一个主症主脉:脘腹隐痛,六脉弦软小紧。这样效果才会理想。

对方剂的使用一定要抓主症主脉才是,而不是泛泛地恍惚使用。由上可知,虚劳疾病下的小建中使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
非精读医书,临床百折千回者,不能有此卓见!和子老师说的是临床家的话,和您这样的老师讨论问题真是非常有收获,非常开心。

-------------------
引用第10楼顾志君于2010-11-09 18:18发表的  :
非精读医书,临床百折千回者,不能有此卓见!和子老师说的是临床家的话,和您这样的老师讨论问题真是非常有收获,非常开心。 700)this.width=700;" >

学习了...

-------------------
各位老师教导的是!
和子老师,顾老师不愧为临床家,仲师也是,黄师也是,经方家都应当是临床家!我回去又看了关于建中汤与虚劳的条文,《金匮》有言“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这里虚劳里急也是共同出现,之前总以为是虚劳是前提,呵呵,晚辈妄言啦!多谢老师教导!
和子老师举的例子很恰当。
另,张锡纯说:“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理饮汤篇)
“心下有水气”若空中有雾气,随太阳渐升,温度渐高,雾气自散。我很喜欢中医“取象天地,类比人身”的思想,这是中医讲人体与自然一体的指导。
试想,地上有瓶水或者一碗,它能被太阳很快给蒸发完吗?
小青龙是张救急方剂,不能长用,是针对和子老师说的水气上升阶段,待水气消后,苓桂剂才是正途,一绝后患。正如郝万山讲小青龙的应用时一再强掉不可久用,苓桂剂是其善后方!
顾老师关于小青龙的利水之道,还请老师明示晚辈。

-------------------
好好学习

-------------------
我也要多学习。

-------------------
和子老师论述的真是好!

-------------------
各位老师的讨论很有深度。而且很有谦谦君子的风度。

-------------------
《中医十大类方》,好书不厌百回读!
和子和顾先生的讨论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