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http://user.qzone.qq。com/450496181/blog/1269504470#!app=2&via=QZ.HashRefresh&pos=1271556351
700)this.width=700;" >
20100414
上午九点,推开广宗镇医院中医诊所的厚厚布帘,老中医范志良已经等候多时。接近古稀之年的范医生面色红润,一团和气。听说我专程来访《辅行诀》的故事,范医生非常开心。作为师父张大昌先生的大弟子,他跟随师父身边时间长达八年,对师傅张大昌和张家传家宝《辅行诀》的故事自然最了解。
700)this.width=700;" >
听说有媒体来访,镇医院丁院长也出来露了一下脸。当年张大昌先生有九个弟子,他也是其一,曾经在老师的要求下能背诵两三本古中医书呢。可是他说现在医院里中医最不挣钱了,因为有范医生在,所以就继续开着。
范医生的中医小诊室里有两张办公桌,另一张是西医的。
700)this.width=700;" >
在范医生从办公桌上摆着一排医书中取出用医用白胶布包裹过的《经匮要略今释》、《
伤寒论今释》两本老书,说着还是师傅张大昌先生送的。
他说当年张大昌先生有记忆天份,一本书看三遍就能背下。所以来先生对《
黄帝内经》、《辅行诀》、《伤寒》、《金匮》都是烂熟于胸。范志良记得先生在县里讲伤寒课时,经方内容在第几页都是清清楚楚不需要翻查。
为了更好保存这部中医历史上的经典之作,1964念张大昌先生曾经把《辅行诀》的抄本送呈北京某中医管理机构,结果得到回话是:“你们不应该越级献书!”就再没有下文。
700)this.width=700;" >
《辅行诀》的古本范志良在师傅家曾经见过一次,红绸子包裹着,不厚,像本杂志那么大。他问师傅:“这是什么呀?”师傅说:“别动那书啊!这不是你看的。”
1965年张大昌师傅把亲手手抄的《辅行诀》抄本交到当时唯一弟子范志良手中,一再叮嘱:“你一定要认真抄好,一定要背好,这书已经失传了,全国就咱家这一本!”那时候年轻的范志良甚至认为师傅在吹牛,“全国就我们这有?”不过是因为老师发话,他就抄写起来。抄完以后,老师看了还夸奖一句:“抄得不错!”
700)this.width=700;" >
1966年,“文革”来了,张大昌家的古书背运走三卡车,从此《辅行诀》不再!
陶弘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书会被后人写在绸缎上再藏于敦煌的石窟中数百年之后因为一个监守自盗的王道士的贪念流转到一个兽医家中,再成就了一个中医大家,最后消失在乱世。
700)this.width=700;" >
(张大昌先生像)
“文革”风暴过后74年张大昌老师再次把抄本寄到北京,这回北京来人了。来的人(王雪苔教授)拜访了张大昌老师,追查《辅行诀》的下落未果。
为了证实张大昌老师的抄本无误,王教授要求张先生背了八遍《辅行诀》,遍遍不差,只是在最后一遍时加上了一句“情觉意不乱。”(音)
王教授问为什么加了这一句?
看王教授一脸对自己的不相信,张大昌回答:“你再要我背,我会加得更多。”
700)this.width=700;" >÷
(张大昌和他的弟子合影)
“文革”后张大昌先生又拿出一本默写的《辅行诀》抄本给弟子学习,范志良发现和自己原来65年的抄本不太一样,于是问师傅。师傅的回答是:“65年的你还是先保存着,现在使用根据新抄本。”张大昌先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已经对原本进行了些补充调整。
700)this.width=700;" >
(张大昌先生)
后来出版的《辅行诀五脏用药传承集》里,一共收录了21份《辅行诀》的抄本,出入不小。范志良先生说后来的抄本其实都加入了很多老师自己的见解。
被抄家的第二天张大昌先生就和太太一起跑到革委会去寻找《辅行诀》的下落,可惜未果。
据说某一天,张先生惊见了一个孩子的鞋底是《辅行诀》的绸子纳的,可是因为保命要紧,含泪掉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