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转贴]四个名方
    

中西汇通:[转贴]四个名方

四个名方

四君子、四物、逍遥、二陈是目前很为人熟悉且常用的方子。
它们最早都出自《局方》——全称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此书是宋代官方编纂的,这四个方子应该是在那之前已有,但我们查不到更早的文献记载。
这里不是为了考证这四个方子,而是希望朋友们看看有关他们的最早说明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发明者的看法是否和当代普遍看法大体一致。

四君子汤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懦,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泻泄,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人参去芦 甘草茯苓去皮 白术 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

二陈汤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半。
上为蚥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四物汤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腹痛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或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

逍遥散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口燥咽干,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咳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甘草微炙半两  当归微炒  茯苓去皮 白芍药  白术 柴胡 各一两 。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请大家对照方剂教材看看当代主流看法与古人有何异同。


-------------------
气、血、痰、郁四个基本方。与教材有不小的差别啊!

-------------------
是的。四方中只有二陈治痰略同当代认识。四君不是只补气,四物不是只补血。逍遥散则完全是补益方。
我的看法是:可以强调四君补气、四物补血。但须知四君不是只补气,四物也不是只补血。四君更不是重在健脾,而是可以补五脏——脾肺心为主,也可以补肝肾。当然,四君也可以补血,只是后来提出补血须同时补气,没有限制他的补血作用。后人提出逍遥散解郁倒是比古人更全面,今逍遥丸的功效说明不很一致。但也承认它有养血、健脾作用。
二陈是很平和又应用很广的方子。中西医结合理解,它适用于呼吸和消化道不太严重的炎症而且偏于寒者。对慢性炎症更适用。当然,单用此方常常药力不足。

-------------------
更有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用量。
上四方一般都是用3、4钱——全方10克左右,和当代多数医家比起来不第有天壤之别。
这些药大都是平和药,古人只用极小量。
前一段时间,大小火神纷纷主张附子最好用到半斤(250克)以上。他们还想从古人那里找依据,看看金元方书,一切都明白了。
当代丸散,也是用小量——蜜丸每丸含生药6克左右,水丸每服生药5克左右,效果大都很好。
故除非病情危重,煎剂也不必用大量。
说来本人也很惭愧,因为自己也常常一个方子含10多味药,总用量在200克以上。

-------------------
逍遥散古代还可以应用于某些外感初期的治疗。

-------------------
中医药研究需要溯本求源

-------------------
今方剂教材把逍遥散归入和解剂的调和肝脾类。说它的功效是:舒肝解郁,健脾养血。
今成药逍遥丸的说明书说它:舒肝健脾,养血调经。
有的男病人一看说明书就拒绝服此药,显然是因为误导。我想,有的医生也会被误导。
《局方》把逍遥散放在治妇人方,而不放在治诸虚方这大概是为什么后世强调它的调经作用。
我在英国时,一般把逍遥丸翻译为Happy  Pill ,颇传神,但看不出它的补益作用。

-------------------
引用第3楼肖红于2007-12-01 14:33发表的  :
更有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用量。
上四方一般都是用3、4钱——全方10克左右,和当代多数医家比起来不第有天壤之别。
这些药大都是平和药,古人只用极小量。
前一段时间,大小火神纷纷主张附子最好用到半斤(250克)以上。他们还想从古人那里找依据,看看金元方书,一切都明白了。
当代丸散,也是用小量——蜜丸每丸含生药6克左右,水丸每服生药5克左右,效果大都很好。
.......


关于附子的用量,有学者认为唐代之后因为国家分裂,交通闭塞造成药材匮乏,所以医家只好通过煮散与减少剂量来节省药材。后来小剂量的习惯延续到金元,所以金元方书的剂量也许比唐代之前的小。
现代附子经过水煮,药效不如生附子或火炮制的附子,我觉得用量大些有时也是必要的。
看过李可先生的医案,他有用上200克附子,不过那是治危急病而且是分三服的量。现在火神派的现象就像古代朱丹溪善用寒药,后世的人欲效颦而变成滥用寒药。

-------------------
引用第7楼aykm于2007-12-22 18:32发表的  :
关于附子的用量,有学者认为唐代之后因为国家分裂,交通闭塞造成药材匮乏,所以医家只好通过煮散与减少剂量来节省药材。后来小剂量的习惯延续到金元,所以金元方书的剂量也许比唐代之前的小。
现代附子经过水煮,药效不如生附子或火炮制的附子,我觉得用量大些有时也是必要的。
看过李可先生的医案,他有用上200克附子,不过那是治危急病而且是分三服的量。现在火神派的现象就像古代朱丹溪善用寒药,后世的人欲效颦而变成滥用寒药。


“有的学者”想当然,我们不能想当然。
宋代是最重视医药的朝代。
官修本草最多。
《局方》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国家药局方。
李可也是想当然。
请看下面跟帖。

-------------------
我的理解是粗散的作用其实是作用更快,而且因为溶解得更为充分,故药效也不错。但我个人觉得如果是汤剂,因为熬得时间长,往往胃肠反应要小些,更趋醇和,粗散只要求几沸,故只能说更为秉药性之偏。宋之后很多人就指责说用散不用汤是失汤剂的正确作用,不知算不算明显的崇古。其实近代以降,也有不少医家看到粗散的方便,提倡改革剂型。如叶桔泉先生。

-------------------
引用第8楼肖红于2007-12-22 19:50发表的  :
“有的学者”想当然,我们不能想当然。
宋代是最重视医药的朝代。
官修本草最多。
.......

个人认为有时我们自己是在“想当然而不知”
譬如“唐代之后的剂量比唐代之前小”这看法是一想当然,觉得这看法是想当然也是一种“想当然”
李可的想当然如果是透过临床经验而得的,那他这个想当然也未必是错。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通过统计学去印证不同剂量的疗效,但是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及的,故有时不得不想当然。

-------------------
刚刚看了先生在另一论坛治左心衰的医案,附子用30克在现代教材的标准用量也不小。用真武汤强心利尿,五味子可止咳与兴奋呼吸,桂枝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压,先生用药真是丝丝入扣。

-------------------
有咳唾用半夏不知会不会较好,用中药利尿应该会比较没有利尿导致血容量过低的问题吧。还有灸脚底板也许可以降血压。
我觉得很多中西医结合的教材都编得不太理想,以内科学为例,都是先解释西医的理论再把一个疾病分成几型用中医的理论解释,这样根本就没有结合。而且很多分型都是不必要的,例如左心衰的症状和治法照理讲不外那几个,用药也应该逃不掉真武汤之类。虽然教材的左心衰也有阳虚水泛的真武汤分型,可是并没有谈到此处的利水是为了降血压消水肿,也没有谈到脉洪大的症状。
另外赵先生在另一个论坛还真是“受欢迎”啊,很多人一听到西医的名词就会倒了胃口。
[ 此贴被aykm在2007-12-24 13:26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赵先生不是为了别人倒不倒胃口才上论坛的。
其实,就是中医是否灭亡对他本人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多大关系。
他只是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
连西医名词也听不得的中医,必然灭亡。

-------------------
古人果然用大量吗?


赵洪钧

这个问题本来不复杂,却被某神医搞得复杂了
他为了给自己超大剂量使用附子找经方依据,说前人考证的汉代衡量是错误的。于是,附子一次用500克也不必顾忌,甚至可以用到700克以上。m
其实,仲景如何用附子恰恰足以驳倒他——或者证明他没有读过仲景书。U]"
今《伤寒论》用生附子,最多一枚——强人一大枚。用熟附子最多三枚。注意!这里所谓“熟”,指仲景所谓“炮”,即在火旁烤,有时要炮得“坼”——裂开了。'
仲景用生附子一枚的,恰恰是神医说的四逆汤
莫非,汉代的附子一枚会有250克吗!?
我看恰恰相反——汉代的附子要比现在个儿小
仲景方中还有几种药是论枚的。如栀子一般用14枚。大黄虽然不论个儿,也说过如博棋子大5、6枚。注意!棋子应该指围棋子。#"D3e
如果按照附子推理,那时的栀子一枚该多么重呢!?
总之,最足以判断仲景用量的倒是这些“枚”。
此外,仲景用散剂还有“方寸匕”之说。
神医该怎么说呢?`
又须知,重要的仲景方要服3次,或分温再服。四逆汤就是分温再服。=5
于是,仲景再世会被神医吓着的。
当然,不是说后人不可以超越仲景
至于如何解释可以用远远大于仲景的用量,我曾经说过为什么。这里不再说
只是我不认为可以放心大胆地用30克以上。)Qv
如果看过仲景之后的书。更足以证明古人常常用小量。6=J#H
请神医读读《局方》和金元医书。《水浒传》也能说明问题。^m\4~
所以,当代的用量已经够大了。4&s4e
还有,神医说:四逆汤是治心衰的。Y,G,5
这个问题倒是有点复杂。不过,神医不知道什么是心衰,什么是休克是肯定的。?6b
1991年春末一天,一位故乡的邻居患脑意外住在县医院。抢救期间院方多次告病危。大约住院一周之后,院方宣布束手。其子专程到省城请我回乡看看是否还有希望。患者还住在医院里,于是,和比较熟悉的同行交换过看法之后,即回故居。当时已过半夜,刚上床休息,忽听有人慌张叫门。x
原来是另一位村民病危。gSm
仓促赶到时,见患者面色和全身苍白,口唇淡紫,大汗淋漓,端坐呼吸,严重气短并不断吐出血样泡沫痰。他只能勉强说三个字——“不行了”。|}/K
显然这是典型的急性左心衰竭。于是立即让人去外村拉氧气,同时一面救治,一面检查、问病史。@
在我的印象中,患者的身体不错。为什么突然急性心衰呢?=
望诊之外,脉诊最方便。患者的脉象洪大弦急,硬而有力。立即测血压为240/120mmHg。这时患者还吊着输液瓶子。其中输的是盐水、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和副肾素,真是南辕北辙!于是立即换上10%葡萄糖加西地兰和速尿。注意!仍不宜快速输液,保持输液通道是为了便于用药。_
略加询问,才知道患者原来只有比较轻的呼吸困难。输液三天,逐日加重,以至于如此紧急。看来前医以为患者是支气管哮喘。他没有想到量血压,大概也没有诊脉的基本知识,以至如此误诊误治。;*KN
恰好侄子和患者是近邻,他那里有部分中药,立即口述让他取药如下:h
黑附子30白芍20干姜20茯苓20白术15甘草10五味子20桂枝20。9d^
这是大剂的真武汤加五味子和桂枝。kL
患者家里备有炒花生用的带鼓风机的火炉。于是急煎20分钟,频服。~
如此中西医结合处理半小时后,病情仍无缓解。SsXV
于是再煎一剂,频服。Tk\o4
如此处理,2小时后病情缓解。喘停汗止,血压降至160/100mmHg,不再吐血样泡沫痰,可以半卧。天色将近黎明,我才去休息。`
当夜情况紧急,家属和邻居均以为不救。来不及准备敛服,竟致借来邻家一位老者准备好的寿衣。MbMQd<
所幸迅速好转,患者又存活6年。过世时大约72岁。6a
  uz4n4

-------------------
上面这个帖子在本坛也贴过。只是一时找不到了。
但无论如何李可对古人用附子多少的想当然,是很清楚了。
赵洪钧没有说过唐以后比唐以前用量大。他只说《局方》用量很小。
他相信,李可治死的人(不经他治不会死)比治好的人(别人治不好)多。
除非是西医、甚至中西医都宣布不治的人,是不会、不敢服李可之方的。
论坛上的朋友谁敢去试试呢!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