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把
伤寒论的方剂,剂量与条文整理汇总了一下,大家来看看,或许能用得上。以后将陆续发出。
一,
麻黄汤--(麻9桂6杏10甘3)太阳病,
头痛发热,身疼
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与小
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二,麻黄加术汤---(
白术12)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三,麻杏苡甘汤---(麻2杏6苡9甘3)病者一身尽疼,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可与麻杏苡甘汤。
四,
麻杏石甘汤---(麻5_12杏10石24-30甘6)发汗后,不可更行
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下后,不可更行
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五,
葛根汤----(葛12麻9桂6芍6甘6
姜9枣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
六,葛根加
半夏汤----(半夏12)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七,
大青龙汤----(麻12桂6杏6甘4姜9石12枣3)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亻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八,
小青龙汤---(麻9芍9桂6姜6细3味3夏9甘6)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或渴或噎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九,小青龙加
石膏汤---(麻芍桂细甘姜9味夏6石膏6)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膏汤主之。
十,
射干麻黄汤---(射9麻12
生姜12夏6味5细菀冬9枣2)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
射干麻黄汤主。
十一,越婢汤---(麻18石24姜9甘6枣5)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
自汗出,无大热-。
十二,越婢加半夏汤---(夏12)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十三,越婢加术汤---(白术12)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
十四,麻黄
附子细辛汤---(麻6附9细3)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十五,麻黄附子
甘草汤---(麻6附9甘6)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十五,
栀子豉汤---(栀9豉9)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农,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汤主之(甘6);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姜15)。||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十六,
小陷胸汤---(连6夏12蒌30)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十七,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6连6或加芩3)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十八,
附子泻心汤---(大6连芩3附3)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十九,
半夏泻心汤---(夏9芩9连3参甘干9枣4)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二十,
生姜泻心汤---(生姜12
干姜为3)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汤主之。
二一,
甘草泻心汤---(甘12)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