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个实事求是的世界,中医在中国无法一展长才、壮志未酬,但全球都在中医的"蝴蝶效应"下,连最具代表铁杆日本皆恍然大悟,欧洲最前线的中医先锋,莫过于德国了!全面开放中医进入,政府施政从不绑架中医,反倒大力推行。
虽从欧洲世界史看,法国早在10世纪,中药最先传入,并且是西方第一个研究针灸的国家,但真正实行中药却在90年代,足足落后近千年。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医已引起各国重视,却因文化差异而不能广为人知。就连17世纪欧洲医学大师们,也只学到一点皮毛,那就是把脉。18世纪藉由驻所在北京的耶酥会士们进行了较多医学交流,法国医生们仍停留在脉法,视其他中医学为无物。此一错误,直至100年后的19世纪初才平反,但仍仅于表浅的针刺疗法,而不是利用经脉来治疗。到了20世纪初,针法迅速消声匿迹时,却在1930年,又再次获得共鸣,开始普及化发展。此外,派遣至印度支那的许多法国的越南医师也为其发展作出过贡献。20纪初至40年代,中医、针灸广为流传,甚至受到各样不明究理的有心人士滥用、吹嘘与无序推广,50年代,针刺疗法已具基础,全国性组织和学院亦雨后春笋般的遍布各地。60年代后,针刺成为法国与欧美各国推广应用,73年更在我国民间赤脚医生大力推举下,使针灸更为广泛使用!85年法国开始系统化的为针灸造育英才,但距离排除万难、倾国倾城全心投入针灸教育,仍远在10年前。相较之下,德国却能在1840后来居上,全盘翻转中医在1816前德国所犯的大错。19世纪初,德国已出现了第一个集医学与哲学教授、汉学家,又是西方研究东方医史的先驱。并在1953~1967将中医讲学,一举推入柏林大学课堂,为德国奠定良好的中医基础,可在之后却因中文水平较弱,德国多以为中医只有针灸!就这样,一直等到尼克森阑尾炎后遗症而接受针灸治愈的新闻,铺天盖地、绘声绘影的渲染下,更在1977~1978达至巅峰。80年德国民间、政府,多数肯定中医所挟带的助益。身为全球文化全民素养最高,也最了解中医与针灸的国家,取得世界一流领先优势,俨然,中医针灸成了一门珍贵的主流医学技术。但东西文化思想仍有如历史鸿沟般歧异,德国人虽很能体现中医的临床优势与现实生活的便利,却无法真正理解中医的奥义,亦不能接受传统中药丸与汤方的火侯煎敖技巧
。
随着国际情势剧变,全球皆能体认中医针灸的重要性,然而多数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
,现在的中医已成为国家存亡、提升文化水平的关键。谁能在未来100年内发现中医的奥秘或解析传统中医的关键技术,甚至几乎理解中医的思维逻辑,就能成为未来世界强权
,独领风骚的领头羊。
-------------------
-------------------
谁能在未来100年内发现中医的奥秘或解析传统中医的关键技术,甚至几乎理解中医的思维逻辑,就能成为未来世界强权
,独领风骚的领头羊。
不需要100年,十年就够了。
-------------------
谁能在未来100年内发现中医的奥秘或解析传统中医的关键技术,甚至几乎理解中医的思维逻辑,就能成为未来世界强权
,独领风骚的领头羊。
不需要100年,十年就够了。
就算是,也不大可能是中国
-------------------
-------------------
远古时期恶劣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以对抗为主的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带来的后果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西方文化正在给人类带来重大问题!
西方人已经开始反思这个严重的问题了,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重视和借鉴。
反观中国自己,因为突然被暴力的西方文明打垮,而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奉西方文明为神圣。
我们在拼命追赶西方人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研究被我们自己抛弃的传统文化了!上帝就喜欢开这样的玩笑!
只有两个文化真正的交融了,人类未来才有希望!而中医和西医就是两个文化的载体。
-------------------
-------------------
-------------------
-------------------
-------------------
引用第5楼晓君于2010-06-17 17:21发表的 :
远古时期恶劣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以对抗为主的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带来的后果是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西方文化正在给人类带来重大问题!
西方人已经开始反思这个严重的问题了,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重视和借鉴。
反观中国自己,因为突然被暴力的西方文明打垮,而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奉西方文明为神圣。
我们在拼命追赶西方人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研究被我们自己抛弃的传统文化了!上帝就喜欢开这样的玩笑!
只有两个文化真正的交融了,人类未来才有希望!而中医和西医就是两个文化的载体。
....... 700)this.width=700;" >
和王东岳先生的观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