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浅议西医诊断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启发
    

中西汇通:浅议西医诊断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启发

浅议西医诊断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启发
  田方


【摘要】 医案分析为基础,论述西医诊断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启发,及合理运用中医治疗,这是对中医理论,治疗的一个小发展,可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辨证论治  医案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就与西方医学发生了必然的联系。中医有识之士,出于各种原因,试图进行中西医学的结合,民国初年,有中西汇通四大家,他们或从理论或从治疗对中西医结合进行尝试。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更促进了中西医的结合。近代著名医家章次公曾提出了“二重诊断,一体治疗”的方法,这是十分正确与可行的方法,作为现代的中医师,不可能屏弃西医,须“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必须掌握基本的西医知识,这对于中医的辩证诊治是很有启发的。试述如下。
  一。西医诊断对于中医主症鉴别的启发
1。咳嗽鉴别:
    咳嗽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症状。《内经》中有专篇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后世医家对此也有所发展如肝咳方用黛蛤散泻白散,心咳旭高心咳方(小柴胡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但在具体辨证论治方面仍有所缺陷。如能结合西医诊断,对于咳嗽的治疗有很大的启发,并能取得良效。
    1.1咽性咳嗽:咽性咳嗽主要由于急慢性咽炎,鼻炎,鼻窦炎及口腔炎症等引起。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咽部有瘙痒及不适感,其中痒而清噪的咳嗽,部位表浅,非出自肺部,这种咳嗽治疗重点从咽治。咽喉要道,最忌阻遏。故用药须轻宣开畅,并加强利咽药物的应用。若与鼻窍分泌物流至咽部的刺激有关,还须加用开鼻窍之药。大概治从寒热,寒则以杏苏散合半夏厚朴汤化裁,热则以桑杏汤化裁。
  王某:女23岁,咳嗽七天,咽痒,痒即咳咯白粘痰,不易咯出,口咽干燥,无发热恶寒,咽部充血,口咽干燥,舌质淡红,脉浮数。
桑叶12克 杏仁12克 浙贝12克 荆芥10克 芦根12克 炙草10克 
射干10克 陈皮10克 僵蚕10克 蝉衣10克 瓜蒌皮12克 苏叶6克
  方中,关键在于荆芥,苏叶宣散肺气,勿使全方过于寒凉而阻遏宣发,并加用射干,杏仁利咽,若重者尚可加山豆根牛蒡子,山慈茹等利咽,其中荆芥,蝉衣,玉蝴蝶,僵蚕四药对咽痒效果较好。
  张某:男21岁,咳嗽二十余日,咯白黄粘液痰,有呕恶寒,鼻塞,咽部可见脓液,充血,舌苔淡微腻,脉浮数。
苍耳子10克 辛夷花12克 桑叶10克 苏叶6克  荆芥8克  杏仁15克  前胡10克
桔梗8克   蒌皮12克   法夏12克 冬花10克 陈皮12克 黄芩12克 生草6克
  本证由鼻窦炎引起咳嗽,西医诊断为鼻-支气管炎,故方中加了苍耳子,辛夷花开通鼻窍,减少鼻腔分泌物对咽部的刺激而有利于止咳。
  从咽治疗咳嗽,扩充了《内经》五脏六腑咳的范畴,酷似《内经 咳论篇》中“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今仿而述咽咳之状,痒而咳,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治之当重利咽。
 1.2胃性咳嗽:《内经 咳论篇》:“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此中胃咳症状的论述有《内经》时代的背景,如“呕甚则长虫出”。临床上与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外症状咳嗽相似。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咳嗽,其特点为阵发性咳嗽,夜间尤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泛酸,烧心,呃逆等,起床时可伴声嘶,必须反复清漱咽喉,自觉咽喉部有痞塞感。治疗当在治咳不离肺的基础上,参入疏肝和胃的方法。方药多选左金丸,fo手,乌贼骨等。
  孙某,男32岁,咳嗽月余,夜间尤甚,伴阵发性上胸隐痛,烧灼感,咽部异物感,失眠,大便干结,舌淡红,苔白欠润,舌向右裂纹,脉细弦。
  黄连6克 吴茱萸1.5克 炒山栀10克 荆芥8克 蝉衣10克 黄芩8克 花粉15克 橘叶10克 石斛15克 柏子仁15克 
  《内经》所述胃咳之状,存在局限,今结合临床扩充为胃咳之状,夜间尤甚,咳而呕逆,甚则泛酸,治之当重疏肝和胃。
2.胸痞鉴别:
  胸痞《金匮要略》中有专篇论述,但如果把胸痞等同于冠心病所引起的胸痞,显然是十分牵强的。引起胸痞的原因众多,大致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痞。鉴别从症状来说心源性胸痞老年人多见,时间多在1-5分钟即止,多于运动,劳累后发生,而非心源性的胸痞无明显年龄差异,时间或短至数秒,或呈持续性,多在精神紧张,焦虑时显著,另外还可结合现代一系统的检查加以鉴别。《金匮》所论的胸痞结合当时年代,心源性胸痞少见,而非心源性胸痞多见。从《金匮》所述症状如“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及从中焦立法来看,《金匮》所论胸痞多属脾胃病。
  李某,男47岁,持续性胸闷,时轻时重,饥饿痛,无呕吐酸水及胃中嘈杂,伴失眠,盗汗,时心烦,舌淡薄白,脉细。经一系列鉴别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由于有夜间痛剧断为虚寒性。
瓜蒌皮12克 枳实12克   薤白10克   干8克   吴茱萸4.5克 黄连3克
党参12克   鹿角霜12克 乌贼骨10克 炒枣仁15克 
  王某,52岁女,诉心下及胸骨后痛闷,喜饮热水,剧时痛徹及背,舌淡苔薄白,脉沉弦。经确诊为胃后壁溃疡。赤石脂丸化裁。
  上面二则医案都为脾胃病,立法从中焦。可见,西医诊断的明确对胸痞的中医辨证施治是有启发的。
3.耳鸣鉴别
  耳鸣中医多责之肝肾,对于耳鸣从肺论治,前贤也有论及,如<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所讲:“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此种耳鸣耳聋多有感冒等先趋表现,起病较速。相当于上感时咽鼓管阻塞所致,可遵古法从肺治。
  张某,女18岁,七天前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好转后,三天前突发耳鸣,现伴轻度鼻鸣,舌淡苔薄黄,脉浮。
连翘12克   银花10克 桑叶10克   荆芥10克 白芷10克
辛夷花12克 杏仁10克   石菖蒲12克 黄芩8     灸草6克
4.乏力鉴别
  乏力中医治法繁杂,对于一般情况,容易把握,效果也很好。但有时却也不易。一妇女,35岁,以乏力,易疲劳一年余来求诊,并述食欲不佳,观其舌苔白腻,此时很易考虑脾虚湿盛,以香砂六君子等方药治疗。但在仔细询问后发现其月经量少,性欲减退,伴腰痛,考虑为卵巢早衰综合征,属天癸早绝之症,应以补肾为本,方以女贞子15克 旱莲草12克 枸杞子15克 补骨脂12克 菟丝子12克  鹿胶12克 板15克 山茱萸10克 砂仁3克,治疗十余天,乏力,易疲劳等症减轻。若拘泥于脾虚湿困,恐效果不会如此。
二.西医诊断对疾病性质的把握
西医诊断明确后,对于这个疾病的性质,发展趋势,预后就可以较好把握,对于合理运用中医治疗是很有帮助的,试举病案。
    1.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典型疼痛是膈下束带状疼痛,夜间疼痛加重,不能睡眠,仰卧位加重,可放射至背肩腰部,让病人十分痛苦,不典型疼痛不很剧烈,却长期不愈,但在治疗时若以其痛轻,忽视慢性胰腺炎疼痛顽固的特点,则很难有良效。一位病人诉胃脘部疼痛二月余,呈持续性,较轻,并向两胁放射来就诊,前医误为胃疼,处方疏肝和胃之药,服用月余,效果不佳,疼痛不缓解,在体检时,发现病人仰卧位与站立位疼痛改变不明显,但俯卧位疼痛减轻,考虑为慢性胰腺炎。经MRI证实,处方苏木10克 降香10克 玄胡15克 青皮10克 白芍12克 茯苓15克 灸草10克 香附12克 fo手10克 川楝子10克 法夏12克 橘络10克。方中苏木,降香,玄胡,青皮辛温行气止痛力强,尤以苏木,降香为甚,方力宏而效卓。十余剂后疼痛缓解。
    2.腺性膀胱炎是增殖性膀胱炎,以反复血尿为主,最终导致膀胱纤维化,膀胱收缩能力下降,引起尿频,尿急等症。此时中医治疗时间很长方可起效,不可因短期效果不显而心无主见,胡乱换方。一位女性患者患腺性膀胱炎在其它医院行膀胱镜下手术后,血尿缓解,但出现尿频,尿急来就诊,伴小腹胀感,腰痛,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微腻,脉细,病机乃气不化津所致,处方茯苓12克 桂枝10克 炙草10克 白术10克 乌药12克 川楝子10克 茴香10克 益智仁12克 生龙齿18克 桑螵蛸12克 扁蓄10克 守方服至年余,收效佳。若不懂腺性膀胱炎的发展及愈后,把此病的尿频,尿急与急性膀胱炎相等同以为几剂即可见效是不可能的。
    3.中医治病有着几千年的经验,我们并不否认中医的卓越疗效。但也不可自以为是,任何疾病都靠中医治疗。有时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延误患者病情。一位老年妇女以胃纳呆来就诊,主诉胃纳呆十余天,且在其它医院治疗时以脾虚治疗,服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之方十余剂,未见寸效,现神精差,消瘦,口渴,舌干燥。追述病史,发现有糖尿病史,但未正规治疗,急查血糖17.1。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胃瘫。收入院进行胰岛素正规治疗,这是合理运用中医治疗的典范。
中西医研究对象都是人,必有相通之处,是互补的。中西医的差异是认识条件互斥形成的。某些认识条件构成了知识内容的一部分,如中医的藏腑理论,西医的解剖认识,而这些不同的认识条件可能互相排斥。然而交流所必须的普通语言往往抹煞认识条件而把知识“客观化”,由此造成一些知识或观点的互斥。如中医之肾与西医之肾,意义不同,但都使用了汉语“肾”这一语言交流,因些造成了这一概念的互斥。正缘于此,我们在思考中西医观点概念的异同时,我们应将注意力转向我们究竟是怎样形成这些概念观点的,怎样用语言记录,怎样交流的,如前所举的由胃食管反流所引起的咳嗽,在治疗上我们加入传统医学治疗吐酸的左金丸,正是基于此方法考虑。只要我们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并在临床中多实践,多思考。扎实的西医知识必定会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启发,提高中医的治疗效果。       

-------------------
西医诊断,中药治疗,原则上不能叫中西结合,可以称中医现代化。
西医诊断,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加用中药,也不能叫中西结合,只能称综合治疗。中医只是补充。
西医诊断,中药西用,只能叫中药西化。

-------------------
应该说是中医将四诊的范围延伸了。

-------------------
田方此文颇佳,可以说是本站开坛以来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受教!

-------------------
中医的证,就是用药用方的证据,而这个证据,不是症状,而是病名与体质。就病名来说,中医固有的病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收利用现代的诊断,这是没有异议的。田方的观点是有临床基础的,应当高度重视。

-------------------
这篇文章投了几家杂志都没放应,在这谢谢黄老师和各位的认可.请问黄老师是和矢数道明较近,和汤本求真还是有区别吧?

-------------------
他们的东西对我都有一定影响,但不全是。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不拒绝现代的东西。

-------------------
我非常赞同田方同志的观点,因为他说出了几乎现在所有的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碰到的一个问题:
如何面对西医的诊断?
很简单,就是西医诊断清楚的病你用中药能不能看好?或者病情缓解也行?而且最好能重复?
这个时候,如果拒绝现代诊断是愚蠢的。因为那只会让在现代知识为主的教育体制下的病人产生反感。而现代医学在长期的临床+科研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做了非常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的研究,如今已经进入一个规范化的以循证医学为主导的医疗体系,动辄以指南为治疗原则。
以咳嗽为例,我不知田方同志可有参考过中国在2005年11月正式发布自行制定的第一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更是颁布了新的咳嗽指南。与2005年11月颁布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相比,ACCP的指南内容十分详尽,不仅阐述了各种疾病和状况下的咳嗽,更强调了综合诊断和治疗的步骤,并且列出了循证建议的全部分级。一些新观点对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很有意义。
指南凝聚了国内卫西医学者大量的心血,如果我们不本着学习、借鉴的态度来看慢性咳嗽指南,那势将被社会所淘汰。从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医学为了搞清楚慢性咳嗽的病因可说是无说不用其极,比如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用的西药治疗可就差远了!如果我们搞中医的仅以“止嗽散”自满,那么无怪我们中医不被现代医学所认可和接受!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故我提倡“在辩病专方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如此在眼下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可使中西医结合达到“临床+理论+科研”三丰收。也正因为如此,我还想提倡搞中西医结合的同道最好精研一个疾病,如此可使各项技能达到更为精钻的地步。
医学浩瀚如海,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有限啊!
[ 此贴被victor_run在2007-07-21 00:41重新编辑 www.lindalemus.com/shiti/]

-------------------
学习,思考,收藏。

-------------------
辨证既要不昧于“病”又要不惑于“病”,这里的病只能理解为西医之病,不应与所谓的中医病名混淆。如何处理证病关系?简言之:证病相同则相统,证病相异则从证,有证无病则弃病(与从证是同一种意思的另一种说法),或谓“有病无证就执方治病”,其实则大错,如果此论成立那“辨证论治”就变得可有可无,或者说不懂中医理法方药照样能开方看病。归根结底还是“随证治之”、“有是证用是法(方、药)”,干脆说“方证相应”最简洁。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