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医法追源说
医道之兴。始于神农。此人所知也。今天下以此业。何尝不是好功德。而欲大大不易精通。小子不揣固陋。曾捡得先人遗说。敢就正于高明焉。三代以前。即有内经。其实未大发明。吾等承孔孟之说。用意读玩六经。一个仁字。乃为希圣之本。孰知即能养此身。改一切之非礼。致此血气之安平耶。前人只以讲理有五性。行事心术言语均宗之。此何待言。吾以六经未有医字。只仁字多。孔子云医亦未见。而论语虽小道亦可观。则其事亦甚须研究。况人心多思。造出多少非礼。是为不时感受阴阳沴(lì)气。亦不为异。只一点之不仁。悖于天地之正气。则受之矣。夫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文山先生。已曾咏之。此理确乎不易。以之解医阴阳之理。甚可发明。凡属人身之有阴阳。皆天地之阴阳。山川流时。岂非有气。正与邪均互为藏。只在人去感召。故一念仁。则受正气。以其为天地正气。必有天理之正者以召之。五性之仁。本统义礼智信。如何不可以为天理之大。而又医理之有阴阳。不可以相为感召耶。世上行此艺诸人。亦非不看不究医理之书。但尚未知此理。因之行持看脉等事。虽有可据。而多不获效大。试思愚陋之言。将仁字劝人存诸心。一切均必由之。如平时不由者。即为改辙。其二氏之经卷。亦有临病祷求之事。此亦与子路请祷同。似亦可并行之。窃为天理在人。受诸天地。人身有疾。亦由天地降殃。故必以仁常常体诸身。又于祷神致其诚。源清而流不浊。即用药开方。均可有大效焉。此为寻医法之本。非单讲法也。高明君子。有志救时。请以此言。告诸医士。或者无有多不救之疾。以慰上天好生之仁。功德不其无尽也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