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黄帝内经》参同契之八生命——生活    杨世廷
    

医师交流:《黄帝内经》参同契之八生命——生活 杨世廷

黄帝内经》参同契之八生命——生活


杨世廷

生活演绎着生命的发展程序。生活主宰着生命的延续质量,生命指导着生活过程。人就是这樣。生命是宇宙之灵气,人的命天註定,天是(宇宙)万物之主。生活是生命的演绎过程。生活是怎样来完成生命的。生命是用时间来计算。生活是用生命价值来体现的。斗转星移,转眼,又是一年圣诞到。看看日历,只剩下薄薄的几张。日子,也便这么在一页一页的零落中逝去,轻轻淡淡,不留痕迹。这些日子,清闲,惬意。远离工作带来的烦躁和琐碎,一切,都是那么的安然,恬淡。常常自嘲,这辈子,做不了强人。为下辈子准备。这是无为人的自慰。请问这是生活吗?是,这是生活的一种。有人说生活是一台戏,也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还有人说生活是一团乱麻。无论是戏、是酒、还是乱麻。都是人类的真实。都是人类社会的演绎,不管他是缤纷耀眼、是酸、甜、苦、辣,还是一团乱麻。都必须面对。要生活的好首先學會做好人。

我们的祖先圣哲——孔子是这样叫我们做人的孔子论做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______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诸如此类的经典名言在古人言论中比比皆是,一直规范着有志之士者们的思想言行。在他们看来,修养自身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不难发现,这种观念是承袭了孔子儒家思想的。《论语》作为一部极其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广泛地涉及到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关于如何做人的问题,论述尤其翔实,这对于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无论从思想还是言行上都极有借鉴意义。那么,《论语》中关于这方面问题又是如何论述的呢?简而言之.君子,是孔子儒家思想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人,也是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古人终身追求的人格境界。因此,《论语》里谈及君子的语段极多,但限于其论述体例,并没有专门对“君子”一词作归纳,而是散见于各章,因此应该说“君子”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孔子思想中论及君子,旨在强调一个人对人格的追求,警示人们如何去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为此,《论语》丰富的阐述了君子的言行及道德修养标准。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孔子认为,安心于仁,实行仁德的人才是仁者,是智者。而不仁之人,是不应当长久的处于贫穷或安乐之中的。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里仁》)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有志于实行仁德是没有坏处的。子曰:“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有截然不同的追求,其区别是很明显甚至是对立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孔子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广泛学习,并以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就不会背离君子之道了。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
“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心境安宁,泰然处于世而不傲慢,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执,能与人和谐相处而不去结党营私;君子注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而担心别人对自己是否了解。必须重视自己的“仁德”修养这是《论语》在做人问题上阐述最多的问题,是孔子儒家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命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尤其是作为君子最根本的条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孔子认为,不要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而要以“道”来修正自己。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认为,必须在具有仁德的基础上来习学礼乐。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孔子认为,只有心存仁德的人才能爱憎分明。至于应该怎样做才能算具有仁德的问题,《论语》也有不少论述。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曾经向孔子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孔子认为,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回归于“礼”的要求,那就叫“仁”了;一旦能够做到这一点,天下就回归于仁下了。既然要克己才能复礼,说明“仁”不是先天具有,而是后天修身的结果。过去,人们对“克己复礼”之意争议极大,也颇多微词,正从侧面暗示出仁德修养的重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孔子认为,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子曰:“恭、宽、信、敏、惠”(《阳货》)(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孔子认为,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以算的上是“仁”了。

孔子自己也深知要完全达到仁德标准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在《颜渊》中教育人们要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来帮助人培养仁德,自己能立于世也应使别人能立于世,自己希望做到也帮助别人做到,推己及人就是成为仁者最好的途径。所以,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孔子认为,君子除了重视自我修养仁德,还应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言行。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孔子认为,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注意戒除个人各种私心欲念,戒除争强好斗的毛病;要有敬畏之心,防止骄yin狂诞;要随时反复思量,认真对待和处理好各种问题。要注重个人仁德修养的全面培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认为,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其实,这里所谓“三省吾身”是个泛指,强调的是对自身多方面品德进行不断检省,使之符合仁德要求的重要性。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孔子认为,把志向树立于道上面,以德为自己做人的根本,以仁为自己言行的依据,活动在六艺之中(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是做人之道。子曰:“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孔子认为,诗、礼、乐可以促进仁者事业的成功,所以孔子为弟子定下习“六艺”的要求。这种强调做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孔子对人基本素质及个人修养相互作用的认识和主张。曾子也忠实的秉承孔子思想而提出了君子重视仁德修养必须注意的各种规范:“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曾子认为,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时间的步伐把我们带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扩大了我们与世界的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是在不断的前进。但与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中的一些人似乎有些忘却了自己民族传统中关于人格陪养的理论精华。诚然,对于几千年遗传下来的思想领域里的东西,我们决不能不加筛选的一概继承,并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古人的主张改变自己。但孔子儒家思想中重视人格塑造的基本精神,却或多或少的对我们有着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再看老子是怎样对待人生的。老子对孔子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母死,再论人生: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还有一个比较不错“天道酬勤”中国有句古话:天道酬勤。意思是:上天一定会让那些勤勉的人,有所收获。其实,这句话只不过是安慰人的。...那么,纵使“天道酬勤”只是一个注定落空的梦想,也让我们满怀热情地去期望。因为,有梦的人,才有希望。... 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出自 《论语》 “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所以总的意思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食欲损而睡可眠矣。老子还以水论人生: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我们生活的年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以我们的智慧也总觉得有些不够用,这些不是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共同特有的东西——做人的智慧。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不会做人怎麽能做好事。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教导过我们——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这就是做人的标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开云App闪退解决方案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