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一只儆猴的鸡?----康美药业囤炒中药材三七追踪
    

中医讨论:一只儆猴的鸡?----康美药业囤炒中药材三七追踪

今年7月,有关民营上市公司康美药业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据7月18日权威媒体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因囤积中药材三七获利1.2亿元人民币,康美药业被价格主管部门"提醒告诫"。 发改委的官员在介绍情况时特别强调,"至于下一步的处罚,还在研究之中"。

    消息一出,康美药业的股价应声大跌。此事至今虽然已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它对整个中药材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流失而淡化,反而在进一步发酵、扩散。      

    当此中药材价格前所未有地疯狂暴涨之时,国家发改委痛下狠手,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康美药业不过是用来儆猴的一只鸡,如果中药材价格暴涨的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必将引发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疯狂的"三七"

    在通货膨胀的当下,中药材可以说是众多产品价格疯涨中最为突出一个。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检测数据,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行情呈一路看涨的趋势, 到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再攀新高,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5月份涨价的药材品种共有371个,占总量约69%。

    在中药材价格上涨中,名为三七的这一品种尤为疯狂。国泰君安证券等券商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在2000年至2006年间,三七价格相对平稳,例如,60头的三七价格常年保持在每公斤50多元。这种平稳态势一直保持到2008年10月份左右,其后的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到2010年5月份以后,三七均价已经攀升到每公斤400元以上。

    云南的文山州是中国有名的"三七之乡",这里的产量占全国的90%左右,可以说"文山涨,则全国涨;文山跌,则全国跌",完全可以左右全国三七的市场行情。   

    说起三七这几年来的涨价行情,深知价格暴涨内幕的交易商黄芳(化名)在接受《健康管理》记者独家专访时,用了"心惊肉跳"来形容。他说,几年前,去文山的农贸市场,菜摊上到处能见到三七,就像南京的芦蒿一样,很多当地人仅仅把它当成一道时令蔬菜。而近两年来,被当成白菜一样卖的三七,突然就从餐桌上消失了,其价格之高,连当地的药商都吃惊,直呼"看不懂"。

    在三七价格的疯涨下,这里很多人因此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现在去文山的药材市场,会看到很多农民开宝马奔驰,那些都是发了财的七农。"文山州的一位农民对《健康管理》记者说。   

    这一点即使是文山州的政府官员也不否认:"三七价格上涨,让我们的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确实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但涨得这么厉害,也对地方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七, 这种富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作用的传统中草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被誉为"金不换"。所以,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病患的医疗成本,就连大量使用三七的制药企业也连称吃不消。据报道,由于三七紧俏,到今年6月底,全国1300多家使用三七的药剂企业中有许多处于停产的边缘。据本刊记者调查,就连云南本地的龙头制药企业云南白药也遭遇到了三七难题:当市场上卖到200多元一公斤的时候还无所谓,等市场价格飙到400多元一公斤,就急得跳脚了,开始到处谈判收购三七。对于三七价格的疯涨,是不是老天爷在作怪呢?据了解,2010年三七产地确实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导致三七大面积减产。但是,这种影响只是心理上的影响,因为三七是三年生草本植物,干旱的对其的影响,通常是在3年之后。

    长期关注三七价格的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郭巧生说,在三七价格暴涨的背后,肯定有人为操作的黑手。 

    那么,这只黑手究竟是谁呢?    

    三七价格暴涨幕后的黑手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开"提醒告诫"康美药业人为地操纵三七价格,终于让人们看到了三七价格暴涨背后的黑手。   

    实际上,人为操纵三七价格的黑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下手了。与云南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黄芳向本刊记者披露,谈起三七价格的暴涨,不能不谈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而谈到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又不能不谈康美药业,因为在三七价格上呼风唤雨的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就是被康美药业操纵的。

    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4月,由相关企业、社团以及109户三七种植户共同组建组成。它从一开始就显示出非凡的气势,因为这个组织架构下,对应的三七总种植面积占文山全州种植面积的20%-30%,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文山的三七市场,而文山三七又占全国90%的产量,是地道的全国市场晴雨表。

    "从2006年就在寻找商机的康美药业,终于等来了机会。"黄芳介绍说,一直关注"三七"市场的康美药业,在华信成立后,虽然有点迫不及待,但进入云南、进入文山时,"只悄悄派了六七个人"。资料显示,在这一过程中,雄心勃勃的康美,不动声色的对华信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联合收购及销售三七。

    2个亿,对当时价格每公斤不足100元的三七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数字,在文山无以匹敌,康美也由此牢牢地控制了三七的市场。   

    今天看来,康美药业当初的运作手法可谓胆大心细。"康美药业先通过流通企业收购三七,储存一段时间,价格达到预期再出售。"黄芳说。   

    《健康管理》记者了解到,在康美药业试图染指三七之前,这类药物的流通模式主要是:种植户--收购商--批发商--厂家或个人消费者。"如果为了囤货,直接到市场上收货,自己的意图就会很快会被暴露,因为康美药业本身需要三七为原料来生产产品,而且年需求量不是很大。如果自己来操作,易引起其它药厂的警觉,对三七的价格掌控不利。"康美药业经过充分酝酿,选择了假他人之手的方式,瞒天过海。由于文山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的组成单位,均从事三七流通多年,拥用广阔的三七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康美药业跟华信合作,利用华信成熟的渠道,控制货源,快速销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掌控三七价格。同时,让华信三七专业合作负责具体操作,掩人耳目。

    到2009年底时,市场上每公斤干三七平均价格已达190元/公斤,比最低潮时29元/公斤上涨了5.6倍,鲜三七已达56元/公斤,比最低潮时5元/公斤上涨了10.2倍。此后,三七价格更是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开来,直到每公斤600元。   

    "去年12月之前,三七的市场价格还未离奇走高时,康美药业确实通过合作社进行了超常规的收购。"文山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社长高伟信向媒体证实。   

    另一位文山知情人士告诉《健康管理》记者,"康美至少共囤了3000吨的货,进货时市价很低,最低只有20-30元每公斤,即便是最后价格也不到100元每公斤。"   

    此外,另有媒体披露说,三七每年的市场需求约为7000吨,而由于霜冻、大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去年文山的三七产量存在2000吨的缺口。由此计算,仅康美一家药企即掌握了半数以上的三七资源和二级市场的定价权。   

    更有传言说,康美为了达到操纵三七的目的,还于2008年初投入2000万,收购三七种子后烧掉,人为减少三七种植面积,降低产量,从而抬高价格。但此事并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证实。

    是正常经营的获利,还是扰乱市场的害群之马?

    三七价格的暴涨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并最终下狠手予以惩戒。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2010年,三七价格高涨,康美药业将囤积的三七全部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许昆林表示,对康美药业2009年恶意涉嫌囤积三七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情况是查实了的。根据有关规定,已对康美药业实施公开提醒告诫。至于下一步的处罚,还在研究之中。

    康美药业是上市公司,对于发改委的告诫与提醒并未对外公布,但嗅觉灵敏的大资金还是在第一时间就疯狂出逃。在央视报道国家发改对康美药业进行提醒告诫的第二天,康美药业股价放量大跌4.51%,其公司市值损失近15亿元。   

    从事中药材研究的许多业内专家认为,中药材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对于像康美药业这样恶意炒作,牟取暴利的害群之马,就应该严厉查处,让他们再不敢恶意地操控市场。

    但是,也有人认为,康美挣的是眼光钱,无可厚非。他们提前预判出了三七价格的走势,提前布局,不应被视为违法。"从整个产业链条来分析,康美药业收购三七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只是一个企业本能的反应。"南京大学商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者对《健康管理》记者这样评价。

    据了解,地方政府实际上也对康美事件采取了不了了之的态度,不愿进行认真的查处。文山相关部门的一份内部材料曾经写道:"2009年,为使三七价格真实反映三七价值,保护七农利益,经过文山金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的牵线搭桥,康美药业公司力排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投入大额资金参与经营文山三七原料,使三七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从这份材料的用语以及内容,不难发现,当地政府对康美大量收购三七,从而推高三七价格的行为,是期待的,至少也是暗中怂恿。

    热衷于捞浮财:中国企业难以做强的死穴

    国家发改委对康美药业的"提醒告诫",让人们终于看到了中药材价格疯涨背后的黑手。然而,康美事件暴露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更大的问题还隐藏在海平面以下。在"蒜你狠"、"豆你玩"、"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药你死"的背后,还有多少幕后的黑手,简直难以想象。

    也许不少人对康美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它暴露了中国许多企业的一大死穴,即热衷于捞浮财,挣快钱,不愿扑下身子在自己的主业上精耕细作。这种浮躁的短视行为,是中国企业在世界上难以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

    康美药业本是一家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业的制药企业,从事一些中药材贸易本属正常。但问题是,现在康美药业把炒作中药材当作了主业,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完全是偏离了自己的主业。这种什么赚钱干什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式,也许可以为公司带来眼前的利益,但是它永远也不能让企业真正地做大做强。

    遗憾的是,类似康美的问题在全国不少企业身上重复着。据查,在房地产暴利的诱惑下,全国许多知名企业纷纷进军房地产业,更有甚者,许多服装等制造业企业纷纷放弃实业,改作投资、房地产。   

    与中国企业形成显明对比的是,日本企业几乎全都专注于自己的主业,无论是丰田、日产,还是松下、日立,没有谁去搞什么房地产。日本战略之父、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对赚钱感兴趣,而日本企业家对生产产品感兴趣,这是很大的区别,像丰田公司,永远是汽车、汽车、汽车。

    "日本在消化技术上花的时间比学习技术的时间长", 大前研一道出了日本企业的真经,同时也道出了中国企业的软肋。   

    中国企业不改变热衷于捞浮财、挣快钱的顽疾,就很难摘掉只能生产低质货的帽子,这也许是康美事件给人们的意外启示。


记者:孔明

来源: 新华网

-----------囤货居奇国法不容。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