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
    

中医学习: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有余。主表、主虚)
(1)、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外部束于肌表,内部阳气被遏,则上冲头顶,于是有头项强痛之症。皮毛肌腠之中,皆有未泄之汗液,从淋巴管输泄而出,医家谓之太阳寒水;邪犯肌表,必阻阨其外出之路,此水内停,必有恶寒之症,无论伤寒恶寒,中风亦有时恶寒,即温病之初起,亦必微恶寒也。
(2)、陈慎吾《伤寒论讲义》:盖头项充血盛,其痛也必强……
(3)、赵凌云《简明伤寒杂病论校注及临床运用》:实际不是病名,而是一种术语……头项强痛是阳明病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和阳明经邪受邪的前额头痛,少阳经脉受邪的偏头痛相鉴别的关键……人有所伤,必有所恶……
(4)、倪海厦《人纪》;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管是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后变成太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就要反省检讨了。
(5)、聂氏伤寒学:然而从临床观之,外感风寒证的临床表现,却不如此典型。
(6)、恽铁樵:躯体最外层名之曰太阳,身体最外层之病名之曰太阳病。太约古人之治医者,此等皆是应具之常识,不待烦言而了解。
(7)、冉雪峰《冉注伤寒论》:太阳病,是言病属太阳。太阳为病,是言太阳生出来的病。太阳之为病,是言太阳本身的病,而非其他少阳阳明等等的病。
(8)、刘绍武《伤寒论阐释》:“之为”,可解释为“表现”的意思……浮脉乃是轻按有力,越按越小
(9)张正昭《伤寒论归真》:“太阳之为病”,应理解为“太阳病开始发生的时候”……浮脉,并非太阳病的特有脉象……唯头痛、项强具有特异性,对太阳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是诊断太阳病的必备条件……至于脉浮,恶寒……不是凡太阳病都会出现……阳明病初起也可出现恶寒、发热、脉浮,有的“二、三日”也可出现头痛,与太阳病的区别是:1)恶寒持续时间非常短暂,所谓“始虽恶寒,二日自止”;2)起病无头痛项强。3)初起脉浮,恶寒,发热的同时,即可出现“口苦咽干、腹满微喘”等反映“胃家实”的症候……太阴病初起邪气轻浅或为中风型者,脉也可呈浮象,并且恶寒,其与太阳病的区别是:1)脉必浮而缓弱;2)不发热,无头痛;3)可兼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等症状。
(10)陈修园: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人身最外一层,有通体、分部之不同,有经之为病,有气之为病……若病太阳之经,则背恶寒;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
(1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太阳病提纲中的脉和证同等重要,即脉在表,症也在表。若头痛、恶寒而脉不浮,或脉象虽浮而无头痛、恶寒之证,均不得诊断为太阳病,或不日单纯的太阳病。
(12)、柯韵伯:六经虽各有表证,惟太阳主表,故表证表脉,独太阳得其全也
(13)、张横柳《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太阳病之)恶寒的特点有三:1)一是以自觉症状为主;2)二是邪气不退,恶寒始始终存在,反之则寒罢邪退;3)恶寒往往与发热并见,寒罢热退。……一脉二症俱见方可辨为“太阳之为病”。可见太阳表证与太阳病严格来说是有概念性区别的……“太阳病”三个字,仲景一般是指第一条的脉证,有时又把它作为发病的病因……故又称为“诊断太阳病必俱脉证”
(14)、程郊倩:何以阳明也有“太阳”,少阳也有“太阳”,三阴也有“太阳”,无非与此条之脉证有相符处耳!又有“太阳病”竟不作“太阳病”处治者,也无非与此条脉与证有参差处耳!
(15)、承淡安《伤寒论科学化新注》:头项有不舒适之自觉症状,即可谓头项强痛。
(16)、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其所以不叫“太阳病”,而叫“太阳之为病”,是指“太阳”是人体第一道防线,最外一层,如果要发病的,则其表现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故“太阳之为病”,要脉浮,脉不浮者为变证。
(17)、伤寒论现代临床解读: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机体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其临床表现是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伤寒论》里称为太阳经证,温病学说称为卫分证,传染病学称为前驱期,现代感染病学称为感冒征候群。这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是所有外感热病(感染病)首先出现的,如果不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就称为太阳经病、卫分病、西医称为感冒,如果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则称为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其病理学基础是感染的急性期反应,也就是早期的应激反应。太阳经证、卫分证、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一个证态。许多感染病的轻型与前驱期的表现与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许多感染病的前驱期、轻型很难与感冒相鉴别,即就是现代医学也很困难,而《伤寒论》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方法,
(18)、陈亦人《伤寒论译释》:以后凡提“太阳病”三字者,就意味着这些脉证的存在。
(19)、李克绍《伤寒论语释》:但严格来说,脉浮、恶寒、发热这些只能称为表证,而不能称之为太阳病。因为无论那一经发病,都是肤表特殊受邪,最初阶段都会有表证。尤其发热与恶寒并见,至少是病发于三阳的共同症状。因此,要确定为太阳病,还必须再兼有“头项强痛”这一病在太阳经络上的特征,才能称之为“太阳病”。
(20)、赵桐《伤寒述义》:咳嗽喷嚏者谓之感冒,重伤经络随经见证者谓之伤寒……明谓伤寒不是感冒也……伤寒法,固能包括百病,百病诀不可包括伤寒。
(21)、新世纪伤寒学:《伤寒论》之太阳病,不仅有表证,也有里证,不仅有外感,也有杂病。
(22)、柯雪帆《伤寒论临证发微》:可见太阳病是风寒表证初起阶段的总称。……古代没有体温计,发热与否或根据医生触摸病人的皮肤的感觉,如“身灼热”、“热无大热”等,或根据病人的自我感觉,如烦热……热字在中医学范围内是一个多义字,或指体征,即体温升高;或指自觉症状,即烦热;或指热证,或指热邪,根据具体条件作出不同的解释。……单凭浮脉是不能决定表证的,要与病程先后及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结合起来才能决定这是表证。
(2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伤寒论:太阳病的临床表现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在外感风寒的同时,可有兼证或新感引动宿疾,因而在太阳病基本证候的基础上,又出现其他证候;且人的体质有强弱不同,感受邪气有不同,临证中又有伤寒、中风、温病之分。……决不能理解恶寒就是太阳病表证。
(24)、内腾希哲:此以后称太阳病者,指此脉此证一二见者而言,非单指脉证悉具者而言也。
(25)、陆渊雷《伤寒论今释》:内科病之证候,多非疾病之本体,而是正气抵抗病毒时所产生之现象。故观察证候,可以测知正气抗病毒之趋势,于是选用方药,以利道匡救。而达治疗之目的。太阳病者,正气抗病毒之趋势向上向表,其目的欲令出汗,而从汗液排除毒害性物质也。……抗毒之法,盖视毒害性物质之种类而有不同。……人体种种机能,表之与上,里之与下,常相联络。……太阳固为热病最先见之证候群。然热病不必皆起于太阳,有起病即为少阳或阳明者……本论六经之名,譬犹人之姓名,不可以表示其人之行为品性。
(26)、李心机《伤寒论通释》:头不仅痛而且不舒展,项不仅强而且也痛……但它却不是对太阳病的高度概括,因为它概括不了太阳病的全部。而是以“之为病”形式,举其典型或要点比照其他,是对太阳病要点的提示,以达到举一而类推的目的。
(27)、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提纲,也是表病的总纲。.太阳之为病.,从提法上来看,就反映了张仲景六经分证是依据脏腑经络的,不仅仅是一个病名。有了太阳才有.太阳之为病(按:陆渊雷谓太阳为甲乙丙丁1234之义,仅为编号而也!非经络脏腑!从!).。所以,首先就应当先向大家交代一下什么叫太阳,什么叫太阳病,什么是太阳的脉证,脉证的特点反映了什么。 太阳,就是太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是相连的,太阳之腑居于下焦,但是它的气是通过太阳之经外行于体表,温暖肌肤,抗御外邪,保护体表。因为有这样的生理功能,因此就把它叫做卫气。不要把卫气和太阳之气分开。卫气是中医特色性的概念,古代的医学家对于营气、卫气是非常重视的。 卫气在人体的运行有一个规律,白天和夜晚加在一起,卫气在人体运行五十周,就是五十圈(按:谁人可见?)。这五十周里,卫气在白天行于阳二十五周,夜晚行于阴二十五周,然后天就亮了,就到了.平旦.了,人就醒了,眼睛就张开了,所以说.开目为阳,闭目为阴.。阳气一活动,卫气就上头循项而下于太阳,就是说卫气这时候就要交于太阳经了。这时候由阴转阳,卫气行于阳道,就先从足太阳开始。这些内容在《内经》和《难经》上都有,大家可以看一看。为什么讲脏腑经络?为什么讲营卫气血和津液?这是人身上一些生理物质的运动,不讲这个中医就空了。太阳之气也就是卫气。太阳之气总六经而统营卫,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也,实际上就是和卫阳之气分不开。因为太阳之气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叫做巨阳或太阳。太者,大也,太阳就是很大的一个阳气。周身体表的阳气都受太阳之气所管辖。关于太阳主表,《灵枢〃营卫生会》说:.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外就是表。《灵枢〃本脏》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为阴阳之根,所以人的阴阳不和之病,穷必及肾。肾既合于三焦,又合于膀胱。膀胱叫做水府;.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又叫做水的道路。 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因此肾阳之气通过三焦和膀胱而外应于腠理毫毛。.腠理毫毛其应.,就说人体腠理毫毛中的阳气就是通过膀胱和三焦输布来的肾阳之气。应是外应,外应于腠理毫毛,是气和水根于内,应于外的意思。因为膀胱、三焦都是带有津液的,所以到腠理毫毛的气不是单纯的气,里面还有水分。外感风寒之邪一旦闭塞了阳气,就意味着腠理毫毛里的水液也闭郁住了,因此要发汗才能把风寒之邪去掉。日本的医学家就认为麻黄汤发汗就解水毒。人是一个整体,脏腑的功能是互相协助的。《灵枢〃本输》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这也是说肾往上属于肺,合于膀胱,经过三焦的上下沟通,.故将两脏.,所以说太阳主表和少阴阳气的支援是分不开的。为什么太阳要和少阴相表里?不达成阴阳表里,太阳主表就很困难了,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只有借助于少阴肾气,先天的元阳之气,才有那样一个大阳之气。
另外,我们再看一看《灵枢〃决气》讲关于气的问题。何谓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我们刚才介绍过,太阳之气要通过三焦,得到肾的支援,才能主表。但是,只有先天的肾气,没有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也是不行的。《灵枢〃决气》篇就指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人只有呼吸了天阳之气,天阳之气和水谷之气结合在一起,变成能量,然后才能.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因此,太阳的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的阳气,既包含有先天肾气,也包含有水谷之气、呼吸之气。 按照以前的说法,有天气就是呼吸之气,有地气就是水谷之气,有人气就是先天禀赋的肾气,这是天、地、人三气会合的协同作用。因此,没有肺的宣发、胃的滋养,太阳之气就没有来源和接续,就不能发挥作用。为什么在太阳病表证里有喘?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肺气,邪气影响了肺气的宣降,导致肺气不利。为什么在太阳病里有干呕,有呕逆?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胃气,邪气影响了胃气的通降,导致胃气不利。为什么在太阳病里有.发热而反脉沉者.?因为太阳之气里包含有少阴肾气。因此,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人体在生理功能方面是有联系的。太阳主表和肺主皮毛、三焦温分肉都是一致的,不要看成各自为政、互不相关的。 我们再讲讲太阳经的问题。根据中医的理论,经络在人体是客观存在的。针灸家是按经取穴的,针刺这个穴就治这经的病。我以前在汉沽农场(西七分场)搞教育革命,天天到贫下中农家去给人看病,一个姓陈的孩子,十四岁,高烧。我去的时候没有带药,就仿照《伤寒》的方法,给他刺了风池、风府,还有大椎、曲池。出乎我意料之外,
扎完以后脑门就出汗了,烧就退了。怎么能说太阳主表和经没有关系?张仲景说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期门,都是有道理的,是要讲脏腑经络的。太阳之经是阳经之长,少阳和阳明都不如它。因为太阳之经行于阳道,人体前为阴,后为阳,而太阳之经就是行于背后。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它不仅行于后背,而且还是最长的一条经,穴道也最多。另外,太阳经和督脉并行,督脉为阳经之总督。因此,只有太阳经能胜任通行阳气、主表的作用。同时,膀胱又是水之府,水能化气,气能行水,因此它才能够主表。太阳之经是不是就这一条线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对于《伤寒论》中的六经依据的是经络学说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会说:.哪有这个道理?太阳经的病就那么一条线有病啦?.其实,那一条线是它的主干,譬就像铁路线的干线。大者为经,小者为络,络中还有孙络,网维于周身呢!因此,太阳分而言之有三,叫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体之太阳就是主表的太阳,表面的都是太阳;经之太阳就是说它的经脉,头项强痛就是它的经脉不利;腑之太阳就是膀胱气化功能的问题。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概括起来就叫太阳。从各个注家的解释来看,有的时候从腑之太阳提,有的时候从经之太阳提,实际上是整体的东西。《医宗金鉴》为了使《伤寒论》容易懂一些,提出了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的概念。正因为有腑之太阳,所以经邪可以传到腑,因为经腑相连,像树根和树枝,是一个整体。因为太阳是主表的,所以外来的邪气要客人体表的时候,先从太阳开始。正气抗邪气于体表,病位就在体表。这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就叫做表证。表证的第一个证就是.脉浮.。把脉象摆在头项强痛、恶寒、脉浮这三个证的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为什么脉浮?因为正气抗邪于表,营卫气血就向外,所以脉就浮。这一个.浮.字有好几个意思。其一,是从脉象来说的。浮脉如水漂木,.浮脉惟从肉上行.。其二,是从病理来说的。为什么脉浮啊?在这里反映的就是太阳表证。由于邪气初客于体表,正气开始抵抗,气血向外,所以脉浮。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证.!无论病的时间有多长,只要还是浮脉,就反映气血向外,也就意味着邪气在表还没有解,.浮脉为阳表病居.,就不能用承气汤之类泻下啦。如何判断是浮脉?切脉之法有举,有按,有寻。人体的层次从表到里分为皮肉脉筋骨,叫做五体。轻手叫举法,也就是浮而取之,再往下按到肌肉,再按到筋,再按到骨,叫举按寻。应该选用举法。.脉有其真,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循.,必须按着规矩来。表证的第二个证就是主证。其一是头痛项强,头痛和项强是有机联系的两个证候。头为诸阳之会,是阳经都会于头,但是每一个经有它的侧重,阳明在头额,少阳在头角,太阳在头项。头为三阳之通位,而头项则为太阳之专位。虽然三阳经病都可以出现头痛,但是只有头痛项强属于太阳所专有的,这是它的一个特殊性。这个项强(jiàng),念项强(qiáng)也可以。什么叫强?就是说太阳之经脉不利了。因为经脉有疏通的作用,所以叫经输。《灵枢经〃本脏》有这么几句话:.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是行血气的,是濡筋骨而利关节的,以流通为宜。 因为太阳表受邪,必然影响它的经受邪,所以太阳表证也叫太阳经证。太阳经一受邪,主要的反映部位就是项,再往下紧背,再往下紧腰。太阳经输不利了,后项就有一些发强,就是说活动、顾盼、俯仰有些不自如了,觉得发紧。有的注家认为.强者,强直也.,那就错了,就成了痉病啦。 其二是.而恶寒.,这个.而.字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连接词,不仅把上面的证候都连接在一起了,而且还有强调的意思。凡是张仲景描写.而.字以后的这些症状,诸如.不汗出而烦躁者.,.无汗而喘者.,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按:示后学以读法)。为什么会恶寒?因为邪气伤了太阳之气,卫气不能正常地温煦肌表,所以才恶寒。 《伤寒论》表证的提纲没提到发热,只提到了恶寒。表证也应该发热,因为阳气被郁。太阳之气被邪气所伤,阳气要抗邪于表,开合不利,阳气闭郁,应该有发热的证候。为什么《伤寒论》提纲这一条没说发热?邪气伤人的时候先伤卫阳,因此恶寒是一定会出现的。从自觉症状来说,恶寒一定出现在发热之前。表阳被伤以后,人身上的阳气、营卫、气血要积极地抗邪于体表,发生了阳气郁遏以后,就会出现发烧。但是,临床也有恶寒的同时就已经发烧了。古代没有体温表,只能根据患者的主诉来记载,所以强调恶寒。因此,表证除了恶寒以外,应当有发热。这就是太阳病的提纲,也是表证的提纲。以后凡是提到太阳病,无论是在太阳篇也好,还是在其他的篇章也好,就应该具备表证的主脉、主证。也就是脉浮、头痛、项强、恶寒、发热。
(28)、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那么今天我们就开始研究太阳病,头一段他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段,后世说是叫提纲啊。什么叫提纲?“提纲”两个字提的对,就是太阳病的纲领。我们更具体的来说,对于这个太阳病,它是一个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它必须有这个特征,那么也就是说太阳病啊,不是一个个别的病,像咱们说的那个现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个个别的病,它是专有一定的致病的因素,一定病变所在的地方,这种现在西医的病名一个病一个病的病名。这个虽然叫太阳病,它不是单独对一个病说的。这个太阳病啊,凡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这一系列的证候反映,那么它就叫太阳病(按:观多家之观点,所解皆同,应为确据)。太阳病它就是一般的证,无论什么病,象我们平常见的感冒啊,流感啊,伤寒啊,瘟疹啊等等的吧,它一开始发作都有着种情形,这是我们临床常见的东西了。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具备这种特征就叫太阳病(按:简单明了!一言以概之),你就根据治疗太阳病的方法治疗,那是不会错的,这太阳病头一节说的就是这个。我们再深研究,那么根据这些证候,我们来更深入的认识太阳病。那这个脉浮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脉浮就是脉出来了,往外出来了。它怎么出来的呢?就是血管里头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它脉浮。血液多了就是血里头水份多了(按:不以玄解玄,此语甚合后学之意,),他不是说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
脉浮啊,就是我们身上外面这些浅在的动脉,有高度充血的这么一种情况,脉才出来了,尤其头项这个部位充血更加的厉害(按:此解直接!),所以在上边特别疼,而且强(qiang),这个强啊,就是强直的样子,这个在书的注里给改作 jiang,这也通。这个强啊,现在河南人说身上哪个地方板(音)啊,他就说强。张仲景是河南人吗,可见这个强是河南的一个语言,还是对的。那么由于这个充血,是上半身厉害,越往上越厉害,这个我们在一般的感冒都得过,一得感冒这个脑袋的血管都蹦起来了,越往上越厉害。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个充血,靠着外面浅在动脉都充血,而上体部尤其厉害。“而恶寒”,这个恶寒就是体表热。我们平时的温度啊,他与外面的空气接触有一定的差距,他习惯了,忽然高起来了,与外面差距骤然加大了,就感觉外面的空气很袭(寒冷),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内外的差距了嘛,它就恶寒。那么根据证候的分析,我们还要想一想,这是怎么一个情况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他往外来,这个时候呢,脉就浮了。而这个发汗呢,人要想出汗那,都在上体部,上体部面大嘛。那么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的上体部来了,所以脉也浮了,尤其上边更厉害,头项强痛。那么液体得随着热一起来吧,西医也是这么说法,液体和热一起来,外面的体温就增加,就感觉外面怕冷了。那么我们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个证候,要出汗而没能出汗,它就“脉浮,头项强痛而怕冷(恶寒)”。
这我也查找西医书了(按:胡老应是中西汇通派!难怪与渊雷理念同辙),他就是这个样。太阳病是怎么样一个病呢,根据这个证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这么一种病理现象。这个中医有个传统的看法,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中医说正邪交争。所以说如果我们有了病了,我们的机体对这个疾病是要斗争的,它不等着,所以正邪交争,这是在中医中顶要紧的一句话。那么这个太阳病它为什么要出汗呢?这就是机体要通过出汗而解除疾病。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个我们讲桂枝汤的时候再讲,在内经上也有。可见这个表证啊,就是这个太阳病是正与邪斗争,在哪呢?在表。这个机体利用发汗的机能,打算把这个疾病排除于体外。假如要是排除去了,那就好了,可是人这种自然的量能是有限度的,他有往往达不到,达不到就出现太阳病这种情况了,要出汗不能出汗,满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这个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我们可以拿一本书看一看,这个人身体对(病邪)(抗病能力)不行,不用药…。所以没用…。这个水分从外边多了,里头就有空气,所以他容易放屁,这是咱们平常人都能观察出来的。可见人的身体有所刺激,它就要适应它,就与它斗争。那么,有的疾病的这种刺激是相当剧烈的,所以身体呢它就不能够(抵抗)。假如人身体没有这种卫外的机能的话,就活不了了,怎么样的卫生也不行,这空气中的病菌有得是,人遇到这种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他都起来斗争,所以古人在长久的经验中他说“正邪交争”,在内经中讲的很好了(按:以往以为胡老不用内经,误也!),这一节先讲到这。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