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血管.html" target="_blank" >心血管病、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什么是中医
中医在清代以前都叫医学,所以中医的古书叫《医学纲目》。随着西学东进,近二、三百年为了区别西医而出现了中医的概念。也有人说中医的理念就是秉承中庸、中和、求中所以叫中医。当下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跟我国争夺中医的发祥地,作为炎黄子孙,真正认识中医首先应该知道中医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它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科学。
中医还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人文和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系统医学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西医发展到今天也认为人不单纯是自然科学,它还包括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所以现代医学也强调人是人文和生命科学的结合。
习总书记曾讲:“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包括这次群众路线教育的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习主席讲治国就要像中医一样要辩证论治,既要扶正驱邪,又要养血润燥。扶正驱邪是什么?是把优秀的扶起来,要把苍蝇、老虎打下去。还有一部分叫养血润燥,中医讲血不足了皮肤要干燥,眼睛要发干,这就是有些人有点毛病了,但不一定像苍蝇、老虎一样给打下去,要给他滋补,要给他拉回来。习总书记还讲,要续筋接骨,固本培元。我国经济上去了,但社会发展存在着薄弱环节,文明并没有前进,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应该续筋接骨,接完了不长还是弱怎么办,这时就要固本培元。中医讲固本培元就是补脾肾,补肾强劲壮骨,补脾生肌长肉,要给它补才能两个腿一样硬实,社会才能进步。
中医应该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又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领域。中医不仅对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字记载,人类历史上有555次世界范围内的大疫病流行。大疫病流行最猖獗的时候,一个是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问世,确定了六经辩证治疗伤寒病。一个是在明末清初,瘟病的出现确定了瘟疫的防治原则,这时候西医还没有进入中国,靠的自然是中医。再举个例子,西班牙大流感,全世界死亡四、五千万人,但中国并没有大流行,靠什么?也是靠中医。从非典到最近的流感,中医把科研和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进入防治疫病第一线,中医的疗效不仅得到了西医的认可,更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这是科学的。
青蒿素是我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率队发现的,并且获得了拉斯克奖,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医学界人士。青蒿素为非洲人民的健康,防疟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几百万人获益。还有首次获得美国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奖的陈竺和王振义教授,他们进行三氧化二砷作用机理的研究,实现了历史的突破。靠什么?都是中医药。
(二)中医的三个特性
第一,中医的科学性。中医防病治病的理论与实践至今仍能有效的维护健康,防御疾病。常有人说中医不科学,要单纯用科学的定义看中医,中医没有西医分的细,它不分蛋白组、基因组。但从中医看西医,西医对人的认识没有中医认识的深刻。有人贬低中医说怎么到今天还阴阳五行,实际中医用阴阳五行绝不是单纯哲学的阴阳五行,它把阴阳五行和人体的生命现象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概念,物化成人的概念。比方,中医用阳代表的平不平衡,用五行解释脏腑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和实践无论是养生、防病和治病都非常有效。
第二,中医的人文性。首先,中医讲医乃仁术,医学就是仁义道德之术。一个医生无论中医、西医如果追求金钱绝不能成为好医生。因为中医讲医乃仁术,仁义道德是普渡众生的行业,要有奉献精神。中医讲作为医生要大医精诚,要追求精湛医术,更要追求高尚的医德。在历史上有很多道教、佛教人士改为行医,比如,药王孙思邈、葛洪等。
第三,中医的艺术性。中医讲望、闻、问、切。一个医生不是单纯问,也不是单纯看,也不是单纯摸脉,应该望、闻、问、切四者合参。所以,在临床上,好多医生内、外、妇、儿都治,绝不是泛泛的治,医生是把一个人的内科病、外科病有机的结合治。中医在诊察的过程中不问、不看没法看病,这个诊疗模式就给了病人一个艺术和人文关怀。好的中医没有医患关系紧张,所以中医非常讲艺术性。
中医讲医者意也,所谓医者意也,就是看人的时候不应该单纯的看结构,单纯的看功能。要结构和功能综合分析推测,要逻辑思维和悟性思维相结合。现在好多年轻医生忽视了临床悟性的积累,强调了客观的诊断。但是医学应该是逻辑思维和悟性思维的综合应用,从医者应该形成以辩证逻辑为主的诊断思维模式。我们常说有的人有一技之长,有的人有家传秘方。有秘方是有特色,但严格讲,它不完全属于中医的范围。
(一)以人为本的中医
中医常讲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实际中医最根本的优势是基于人的观察、实践和研究,进而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模式。医学的发展不应该是单纯的科学实验,应该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缩短基础到临床的时间。中医几千年一直是注重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针对人解决问题。好多外国首脑到中医科学院来看病,他们承认中医这个诊疗模式。所以,我们对中医一定要有信心,第一,中医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因为能治现代的病。第二,现代的科学还不能揭示中医的原理,中医的诊断模式和疗效一定要保持住,不要等能揭示中医原理的时候中医的疗效消失了。中医以脏象为核心,非常讲究天人合一,注重自然界对人的影响,同时也注重形神统一。中医讲脏象和西医不完全一样,比如,中医讲心,心不仅仅是循环器官,大家知道范进中举,中医讲喜伤心,好多人考上博士后非常高兴,有多女孩儿头发突然就没了,中医讲心主血脉,因为过喜之后伤血,经过调理,再吃中药慢慢两、三个月就长起来了。中医认识病因有三点,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一个是外来的细菌、病毒,一个是内伤的饮食劳倦,再一个不内外因就是外伤,咬伤等。现在的病也许不外乎这三种,中医治细菌、病毒不是单纯的抗细菌、抗病毒,包括肿瘤产生之后也不是单纯的抗肿瘤,是根据病因、病期的变化有机的调节,特别是中医强调调动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来治疗疾病。
(二)从中医的角度看健康
中医是根据人体的外在信息,包括自然界对人的影响,精神对人的影响,包括细菌病毒侵犯人体之后人体的反应来诊断疾病。比方说中医治疗发烧,关键不看发烧多少度,中医看怕冷的程度,是勿寒重发热轻,还是勿寒轻发热重,再加上咽痛、出汗等情况去诊断治疗。在非典的时候,发现非典有三个特点,一是高烧,二是乏力,三是衰竭。当时根据这个情况,我们研究对肺的影响,没劲当然是伤气,咳嗽肯定与肺有关,当时的研究发现对呼吸道病毒,就是非典病毒有抑制作用。还有轮状病毒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它恰恰对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热感病毒有效,这些恰恰与中医的理论相关,这个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好处,认识中医知道它是根据人的变化来把握。
比如,亚健康。中医讲人早上起来就应该眼睛锃亮,脸上发光、精神头足,不感觉累,如果感觉累,脸上没精神头,中医认为就有疾病。中医根据外在表现调节,不让亚健康发展成病,这就是中医对人的认识。还比如,治疗血管型头疼,查也查不出来,有时候血管舒张,人到半夜一做梦就像被打一棒子,人头疼肯定睡不着觉,影响健康、面容憔悴。那么中医分析晚上疼往往跟肝和胆有关系,吃一些温肝、暖肝、散寒、和胃的药就好了,中医就是根据自然界和人的现象去分析的。中医治类风湿,重症类风湿要用马钱子、制川乌,但用的时候一定要按量,中医讲都是有规律的,不能随便用。应该说随着医学模式变化,社会的发展,中医整体的医学优势越来越明显,不过随着新疾病的出现以及人类对病毒、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对中医本身的发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中医的现状
中医现在从医生人数的比例只占总比例的10%左右。职业医师统计是三十万人,但实际上中医有很多没有注册的老医生,老医生不用考试,我们国家形成现实。到去年底中医的门诊量为16.4亿人次,设置中医药专业的西医院校有90所,非西医院校综合院校有118所设中医药专业,在校生已经达到了50多万人,每年毕业十几万人,硕士每年毕业一万多人,博士每年毕业一千多人,人数较为可观。中药曾经有一段比较乱,批准了几万种。我们有中药企业1500多家,中药出口突破了五千亿,但是以原材料居多,成药较少。
打开中、美中药交流是尼克松,当时把针灸引进到美国,所以美国人学中医是从针灸开始。到九十年代包括学中医的,学针灸的,学中药的开始增加,不再是单纯的学术交流,而是要把中医纳入外国的国家发展规划。世界对中药有广泛的需求,我国跟奥地利合作最大的突破就是奥地利为中医药立法了,奥地利立法不是限制,而是创造条件。2008年中美的合作战略框架中也包含着中医药的合作。还有最近习主席到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也希望和中医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另外目前我国的中医研究者们感觉到了巨大压力,国外的一些科研机构从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中医药。日本的一些科研机构从一开始研究中医药,研究中药的处分、成份,到九十年代发现不如中药炮制最后做出微粉,日本人把炮制技术学完之后,将中国员工全部辞退,不卖中国人,在上海生产,回去卖给日本人,他们就吃《伤寒论》中的原始经方,连治病带保健。现在我们一流的研究单位、制药企业也正在努力研发中药,网罗我们的自己的人才。
(二)中医在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国家对中医药非常重视,卫生部门对中医的支持力度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特别是北京、湖南、广东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大省、强省的战略目标。比如,北京广安门医院的门诊量一天能达到一万五千个。
同时国家还实施了其他的重大中医药计划,比方说十六个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项目的建设、将中医药纳入预防保障体系建设、传染病中药防治体系建设,性病.html" target="_blank" >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等。现在老年疾病、慢性病对中医药未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国家还启动了一个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这几个项目国家已经投入了上百亿。我国还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把两千多所县医院的医疗设施升级。今年国家给中医投入了十个亿,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人人都向往好医生,这是一种趋势,真正培养好的医疗团队及好医生是根本。什么是好医生?起码有良好的诊疗技术与高尚的医德。
当然中医要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第一,中药的疗效,中药防病治病的疗效是根本,要能给病人真正带来身体健康。第二,中药的历史传承,中医和西医不一样,西医发展一项新方法、新技术是发表之后大家才用。中医受传统的影响,把药方写到一本书里,偶尔才能查到这些精华,看一本书从中发现一两点精华那都是突破。比如说中医有一个生姜散,就是生姜、姜黄、大黄、蝉蜕四味药,这四味药在清代治疗瘟疫成功了,但是就是解释不了它的原理,包括当代有很多人治疗传染病用它还是很有效的。今天通过研究发现瘟疫导致高烧之后很快影响到神智,心主血脉。第三,中药的国际交流,现在世界对中药需求越来越大,许多西方国家首脑到中医科学院参观之后,相信我国的中医,愿意用中医来治疗疾病。
中西结合是我国的伟大创举,它是发展中医的一条有效途径。实际上,不管是中医、西医,都应该真正为群众的民生健康带来福分。
西医是现代科学技术去创新,中医是在临床中积累创新。我们搞试药、试方是临床积累的经验去创新,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挖掘。比如,青蒿一煎就提不出来青蒿素,一加热青蒿素就提不出来,最后查《千金方》里面写青蒿一握取汁,这是从古代文献中挖掘出来的,少走了许多弯路。现在许多世界一流企业关注的一个是我们的人才,另一个是我们的处方。大家知道日本有个救心丹就是我们的六神丸,最后日本人挣了大钱,在国内我们不当回事,在日本每年有10个亿的收入,他们的观念比我们观念要好。目前我国的重点任务就是围绕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方法技术的研究、多发病、疑难病的研究。但是目前我们研究新药的不足在于临床后劲跟不上,很多专家热衷于临床应付治病,却忽略大量的临床经验的积累、科研资料的积累,这就导致尽管有几十年经验最后形不成理论体系。
中医药的发展当务之急应该提高中医药的影响力。比如说,中医科学院给很多国家首脑看病,那些国家首脑并没有问我们的药方有没有农药、重金属、汞的残留物,他们很相信我们的中药。但是真正把这个产品进入到他们的国家,不光总统管、总理管,都要给我们设置很多壁垒。因为这会影响别国的经济,甚至中药要影响他们的文化、产业、技术等,所以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不管存在什么问题,我国的中医人帮助中国人自己提高中医药的影响力。
中医药要发展还要有三个自信,一是理论自信、二是实践自信、三是学术自信。理论自信,中医人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是能指导实践的,这是理论自信。中医看病过程中是用中医理论,还是单纯的用偏方?偏方治大病是对的,但是得碰。真正的中医应该理论指导实践,不是碰。实践自信,实践自信就是得病之后是用中医,还是西医?所以,要相信中医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积累悟性。学术自信,就是发展中医学术,所谓学术应该有理论、有实践才能有学术。还有中医药队伍建设,事业没有人肯定不行,中医药事业,人才是关键。所以希望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为全国发挥示范作用。总体上中医的理论和思维对我们健康的维护非常必要,特别是在小病上,所谓小病就是刚一有病不让它发展这方面更具有独到的优势。
希望通过今天大家能了解中医、相信中医,为中医发展共同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