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及父亲的一武术师傅,擅长医术,有疗脚转筋之秘方,多以散剂给人服用,效若浮鼓,其父亲以重金买之,后传予我父亲,乃“芍药、甘草”组成。后学习了《伤寒论》之后,方知此方治病的功效。正是“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
自己开诊所后,多遇到此病,以此法愈人较多。记得一青年男性,小腿抽筋半年之久,曾服用“乐力钙”治疗,乏效,后来我处治疗,刻诊:近1周小腿抽筋较前加重,以左侧为主,每天夜晚发作,抽搐时伴小腿疼痛,不敢活动,次日觉左下肢无力,舌苔薄白,脉缓弦,遂给予:芍药30 炙甘草152副,病人初疑药太少是否有效,我说先服用两副以观疗效,4天后患者高兴来诊,说服药期间未再发作,要求再开药,遂以上方5副,病愈。
芍药甘草汤出自于《伤寒论》29条之下,原文谓:“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干姜.html" target="_blank" >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体现了本方酸甘复阴、缓急止痛之功。脚抽筋,多发于夜间,夜为阴,夜间发病,多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故脚挛急,此芍药,酸苦微寒,养营和血,而擅缓解拘急之功,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得所养,则脚挛急自伸。
顽咳:李某某,男,55岁,咳嗽少痰,郁郁微烦1年余,食纳一般,二便调,舌边尖红赤,少苔,脉沉弦细稍数,曾服二陈汤、上嗽散、九仙散等无效。据其证见郁郁微烦等,试以肝火犯肺论治。
方用芍药甘草汤:
白芍30g,
甘草20g,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200ml,一日3次,服5剂愈。
许多的人在晚上睡觉时,特别是在临晨,小腿会突然一阵抽痛,腿部——抽筋了……
取白芍20克,甘草10克,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注意,我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
生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用白芍24g,炙甘草12g,四剂愈。
取10克木瓜片开水冲泡饮用可治腿转筋
这一切,我都照办了。腿转筋现象并没有缓解,反而趋向严重。
有时候,我不仅腿转筋,甚至连腹部肌肉也发生抽筋,
痛得我腿不敢动,也不敢深呼吸,简直要我的命,闹得一家人惊恐不安。
天天取10克木瓜片置茶杯内,
开水冲泡饮用。连饮一个余月,
腿转筋停止,腹酸背痛等症状也明显好转。
芍药甘草木瓜汤治足转筋
即腿肚子转筋,又叫足抽筋。
中医称“足挛急”,西医称“腓肠肌痉挛”。
临床上,此病多见于成年男女,老年及体弱者尤为常见。
本病虽可发生在吐、泻或失血之后,
但绝大多数患者是由局部受凉引发的,
当然也有无诱因而发生。发作时。
局部痉挛,疼痛剧烈,其足不可伸,伸则疼痛更剧。
2~5分钟后,自动缓解。
缓解后,多数如常人,只有少数存在局部压痛。
笔者将《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加入木瓜,组成芍药甘草木瓜汤,
作为基础方,随证加味,用来治疗本病,效果非常满意。
四嫂,十一月十三日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气过冷,则又痛。眠睡至浃晨,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按历节病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有时退者,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先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两 生甘草八钱
拙巢注:二剂愈。
芍药甘草汤证其二(附列门人治验)
老妈,二月七日 右足行步不良,此有瘀滞也,宜芍药甘草汤以疏之。
京赤芍八钱生甘草四钱
芍药一味,李时珍《本草》所引诸家之说率以为酸寒。
历来医家以讹传讹,甚有疑桂枝汤方中不应用芍药。
予昔教授于石皮弄中医专校,与马嘉生等向药房取赤白芍亲尝之。
白芍味甘微苦,赤芍则甚苦。
可见本经苦平之解甚为的当。
予谓苦者善泄,能通血络之瘀,桂枝汤为解肌药,
肌腠为孙络所聚,风袭肌理则血液凝闭而不宣,
故必用芍药以通之。
然予说但凭理想,今吴生凝轩乃有芍药活静脉之血一解,
足证予言之不谬。读《伤寒论》者可以释然无疑矣。
1.足肿痛:四嫂,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气过冷,则又痛,晨起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按历节痛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时有退者,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赤、白芍各1两,生甘草8钱,2剂愈。
2.转筋:贾某某,男,53岁,左腨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作,发时腿肚聚起一包,腿不能伸直,患侧拇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脉弦细直,舌红绛少苔。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细急所致。
用白芍24g,
炙甘草12g,
四剂愈。
3.舞蹈症:覃某某,女,11岁,手足不断舞动,行走摇摆不稳,双手持物不牢,面部呈鬼脸样动作,舌不断伸缩,头部摇晃,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弦细,有膝关节疼痛史,诊为小儿舞蹈症。系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治宜滋阴养血,缓急解痉。拟芍药甘草汤:
芍药30g,
甘草30g,
水煎服,7剂愈。
4.胃扭转:孙某某,女,38岁,胃脘胀痛20多年,后10年伴发频繁呃逆,大声嗳气,每年复发2~3个月,近一年加重,呈持续状态,不能右侧卧,查上消化道未见性病变.html" target="_blank" >器质性病变,胃呈扭曲状,诊为胃扭转。
用芍药20g,
甘草20g,
日1剂,浓煎取汁,日服3次。
服药后第1天,诸症减,续服20余剂痊愈,查胃形态恢复正常。
5.过敏性肠炎《辽宁中医杂志》(1981;4:25):范某某,男,成人,腹痛,腹泻绵绵不愈,诊为过敏性肠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小弦,腹痛,按之则舒。此乃肝脾不和,脾气滞结,脉络不行,治宜调肝和脾。
方用芍药甘草汤:
生白芍30g,
生甘草15g,
服4剂痊愈。
6.顽咳:李某某,男,55岁,咳嗽少痰,郁郁微烦1年余,食纳一般,二便调,舌边尖红赤,少苔,脉沉弦细稍数,曾服二陈汤、上嗽散、九仙散等无效。据其证见郁郁微烦等,试以肝火犯肺论治。
方用芍药甘草汤:
白芍30g,
甘草20g,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200ml,一日3次,服5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