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任之堂脉法zt
    

中医临床:任之堂脉法zt


任之堂
2014-02-19  |  yandsh  |  
转藏(1)


  1、任之堂脉法我还记得2010年8月8日拜师典礼那天结束后,张老师得知我游学经过后,笑着问我:你下一站是哪儿?我回答:十堰。




每次我游学返京后,就去张老师的医院跟诊,张老师经常这样问我:你下一站是哪?…是啊,我心里有无数下一站,我的人生也有无数的下一站……有长期规划,也有短期规划。




在十堰的这些天,心情非常好。每次我出门在外,心情就特别好。借用孙老师的话来说:是我心火大,需要散散。


2010年9月16日,早上吃完早饭我就来到任之堂大药房。当时有人来任之堂找余老师看病,居然还称呼余老师“任大夫”,我心想,他们怎么也不知道余老师的名字?拿起余老师桌边的名片一看,上面写的:字任之,余任之。




余老师看病比较注重舌根的厚腻程度,说明下焦寒湿情况,尤其是肠腑寒湿。这天有个病人是来看心慌,但心电图检查正常。余老师说小肠经脉郁滞导致的心慌,查 心脏功能是查不出来的。小肠经脉?我问余老师是不是手上三部六侯的表里关系体现的脏与腑经脉?余老师说是啊。余老师说,我摸脉就摸郁脉,郁字就说明郁塞不 通,气机雍滞。于是,来了病人我就伸手摸脉,感受何为郁脉。




嗯,这个很有意思,我心里暗自点点头,郁脉!本身我对脉法就超级感兴趣,09年底学了许跃远老师的微观脉法,其中的特色就是“脉晕点”。知道何为“脉晕点”再感受到“郁脉”就容易得多了。两者相似性很大。而且郁脉的称呼非常形象,郁滞、郁塞。




看着余老师摸脉、出方子,我再一边摸脉一边思考处方。此来彼往。我好像有那么点“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感觉。余老师基本上是根据左右手三部六侯各出 方药,虚则补之,实者泻之。不足补之,太过泻之。何为实?郁脉皆实脉。何为虚?不足俱为虚,弱者为虚。何为太过?亢盛则太过。我当时有点恍然大悟地问余老 师,我说,“余老师,您这样处方应该比较轻松吧?”余老师说:“不轻松啊,要在摸脉的同时,思考出病人的病机,然后处方。这个思考的过程很不轻松。”我当 时有些不解,但没多问。后来,余老师给我在一张处方签上画下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图,给我讲了脉上的五行生克关系在左右手脉的脏腑表现出的病机。(原话我记不 那么详细了)左尺肾水滋肝木,左关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有生就有克。木郁克乘脾土,心火刑肺金,等等。  余老师又拿出自己用卡片制作的“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图”跟我解释,我叫它为车轮子。




讲完后,我把这张图我放在我的桌前,可是一会儿居然没了,我问余老师是否看见了给我画的五行图,余老师说扔纸篓了,我惋惜地说:“我还想要留起来的呢”。 余老师便从纸篓里头找出了这张已经揉成团的纸,我展平后夹在了我的书中。(这张揉皱了的五行生克图没有找到)。写到这里,两年后的今天,再次拜访余老师时 发现终于还是按三部六侯走的了。




我有个习惯,只要教我的人给我画的图、写的字什么,我都保留起来。
余老师借了两本书让我回旅馆看,一本是郑寿全《医理真传》,对我很有帮助,我对医理很感兴趣,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并将重点归纳到小本上。第二本是《太氏药谱》,我对秘方不太感兴趣,可是对传记感兴趣,等于看了个热闹,所以收获不多。




这天晚上,我趴在旅馆的床上,心里想:好像对余老师的诊脉处方有些明白了。心里头涌动着一股无法言明的愉悦,这种愉悦刺激着我的大脑,兴奋得睡不着觉。是 不是应该也像在渭南时一样,写出来给余老师看看?这样既可以让老师明白我所学习掌握的情况,也可以印证自己的所学,是个两全之法。现在已是夜晚,脉象不 准,还是明天早上写吧。




2010-9-17 清晨,起床之后,我便手摸自己的脉象,在处方签上写下了用药思路:
枇杷叶20 半夏10 枳壳10 麦冬15 沙参10 丹参10 归尾15 柴胡8 白芍10 薄荷10 炒枣仁10 生地10 熟地10 红藤10 苦参6 艾叶10 桂枝8 苍术10 女贞子15








早上迫不及待地来到任之堂大药房,见到余老师我赶紧告诉余老师,这是我按照余老师的思路,根据自己的脉象处方的。余老师拿起来一看,再摸了摸我的脉,说:“嗯,不错,挺有悟性的。你看没看过我的《医间道》?”我说:“《医间道》?好像没有看过。” 2010年8月之前我一直在渭南学习,也就是六七月份的某一天才看到《我的医学故事》,8月北京拜师、集中培训。不久就来到了十堰,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余老师的博客呢。
接着,余老师脸有喜色地说:“那我以后北京开任之堂,你就去那里坐诊吧……”我听后跃之余,很受鼓励。内心有一种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某个比较不太聪明的、运气比较好的、直爽的、诚实人在无意之中、机缘巧合地得到某种武林秘籍的感觉。
病人离开之后,我又有机会向余老师提问了。“余老师,您怎么判断病人有颈椎病?”余老师又给我讲了讲如何从脉象上推理疾病症状。当天,我有点机械地记住了,还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比如:左寸左尺弱的病人,有颈椎病;尺沉关郁的病人有胆囊炎、背痛;双尺弱则腰痛,等等。
得到余老师鼓励的这天,似乎信心倍儿足。也似乎窥视到了余老师的脉法“门道”,心中一阵高兴,并且决定第二天独自去爬武当山,看看是否遇到传说中的“仙 人”。中午回到旅馆就跟老板娘打听好了乘车路线,中午便去买了双软布鞋。老板娘说,最近上武当山的缆车坏了正在检修,只能徒步爬上去。我说:没事,我也想 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力极限。
爬上武当山真不错,确实挑战了自己的极限,雨中登上了金顶,一次次地在自己的鼓劲儿中坚持、再坚持。爬山时呼吸要配合好,深呼吸,将山里清新的空气深深吸 入丹田,再慢慢呼出。爬山便不会觉得特别气短或者无法忍受的疲劳。上山、下山一共花费了八个多小时,下到山脚下,有点迈不动腿的感觉,一步也不想挪动了。 但出门在外阿,还得坐车回十堰火车站再打车回旅馆。有点累瘫了的感觉!回去后给余老师报了平安。
第二天按时来到任之堂大药房。这天是2010年9月19日,如往常一样,余老师看病、摸脉、处方。我也是摸脉,看余老师处方,提问。我又忘了 颈椎病的脉象了。余老师解释说,“左尺肾阴济肝木,如果肾虚不能封藏水液,则随肝气上冲于左寸颈部,则使颈椎受湿而病,这就是颈椎病的脉象左手寸尺都 弱”。哦,原来是这样的,我心里想,是了。余老师也重视双手气机的升降,这点渭南的孙老师也重视。左手气机以上升为顺,右手气机以下降为顺。左手任何一部 郁滞,尤其是关部郁滞,则气机上升受阻,导致升降失常。反之,右手任何一部郁滞,导致气机下降受阻,右手影响左手,两手气机互相影响。
把这些道理想明白了之后,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确实可以推断出病人的很多症状,这些不是胡猜,而是疾病的表现或者趋势,所以从脉象上看,不仅可知“已病”还能知“未病”。这在我之后的多次摸脉中得到了印证(疾病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凸显)。
我归纳了一下从脉象上看大概有这么几种克乘关系导致出现病理变化:右寸肺与左关肝的关系可以是肺金克乘肝木,肺金过盛则制约肝木生发导致肝木郁滞,而肝木 郁滞阻碍气机上升,所以左寸心脉常不足;肺金亢盛或不足皆不能生水;左关肝木与有关脾土的关系可以是土湿木郁或者为木郁克乘脾土;左手脉的病机可以是心肾 不交、肝气郁滞(化火)而心气不足、肝木乘土、胆火扰心、木陷水中等;右手脉的病机可以是肺胃上逆、阳虚.html" target="_blank" >肾阳虚.html" target="_blank" >脾肾阳虚、命门火衰等。按脉象的病机处方等于抓住病情 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按三部六候补泻等于抓住几对矛盾,无论哪一种都是有效的,理法方药自在其中。
2010年9月20日,这两天我都让余老师把最近一周甚至更久一些的的方子拿出来给我学习。因为一旦领悟了余老师的脉法,就能明白处方思路,并且能够以方测脉、反推出病人脉象或者病机。
我一张一张地翻看处方,遇到没有见过的用药、或者不明白用药思路,就向余老师提问请教,余老师一一作答。余老师非常注重药材的特性,也经常使用一些不常见 的药材。孙老师那里使用的都是非常普通的药材,所以在余老师这里很多药材我不认识,自然也不知道其特性。我在小本上记下了每天我新认识的药材,它们是:丹 参、红藤、鸡血藤、归尾、黑豆牡蛎、艾叶、苦参、火麻仁、蜂房、yin羊藿、伸筋草穿山龙紫石英、海浮石、生牡蛎、蜈蚣全蝎芒硝龙胆草等。一些常 规药对的配伍,如艾叶、苦参和红藤;白术茯苓和干;黑豆和生牡蛎;黄芪青风藤和黑豆;玄参和牡蛎,等等。它们的贡献在十一月份我去重庆的临床中便逐 渐显露出来了。
9月21号我便要离开十堰了,这里的学习收获是丰厚的,我是幸运的。出发前,余老师给我摸脉,在我上次自己处方的基础上去掉了沙参、熟地,抓了五服药带回北京。
出于对中药的喜爱,我从余老师这里带回了好多地道的、野生的中药,余老师说我把他的好药都给拿走了。余老师和孙老师都很重视取象比类,取象比类小可看药, 大可悟道。每一味中药都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每一味中药都有升降沉浮之性,最终收归大地;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地生长环境、季节等,每一 味中药都有不同的植物的形态、特征。从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领悟到它的特别用法,比如红藤,皮色红入血分,肉色黄入脾经;切片中有络纹可以入络;根茎类,具 有较强生发之性;红藤中有无数的小孔,对于整根的树枝而言即是疏松通道,因此有疏通作用和利湿作用,凡是植物切片中比较疏松的中药都能利湿,如木通、鸡血 藤、青风藤、通草、灯芯草等。
回北京的火车上,对面铺位的一位先生问起我为何来十堰?我说学习。他说人家都去北京学习,你怎么来十堰学习?我说学中医、学摸脉,这有好老师。他笑说你给 我摸摸看,我说行。摸完脉后把他的症状都给推理了一遍,分析了一遍,他不停点头称道,说他看了不少地方也没好。我说你回去了就找余老师看病了。后来他果然 去了,还给我发短信反馈了两次效果。
行走在江湖之间,中医与脉法伴随着我,走到哪摸脉到哪,走到哪分析病情到哪。在火车上、在商店之中、在休闲之处,就这样一伸手、一搭脉,谈起中医谈起疾病。我也希望能像罗大伦博士一样:无论走到哪都能“赠你一脉”。
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
2010年9月我去十堰拜访任之堂主人余老师,小驻数日,略得脉法之义。因虑其虽为吾之所得,然“版权”为余老师所有,故不敢发表在博客之中。今次复往十堰,余老师对拜学之人倾囊相授,故余无虑记于下。
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而且还反映五脏六腑之气机顺逆。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下降;即谓之:左 升右降。与人体躯干之左升右降相应。而单看左手,亦自有升降:左尺肾阴升而左寸心火降;单看右手,亦自有升降:右寸肺气降而脾气升。
老师的脉法包括四部分内容:
一方面,对气机的升降失常进行诊断。强调重视左右手的气机的顺逆:升降正常为顺、升降相悖为逆;当升不升或升之不及为逆;当降不降或脉气上跃 掌横纹为逆;单手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皆为逆。即内经中曰:太过不及皆为病。因此,引申出平脉,即非病态脉象。何为平脉?平脉即言脉气之平和,粗细相当、 大小相当,以无郁滞感为平。
另一方面强调是否有郁脉的存在。何为郁脉?郁脉从“郁”字而得,“郁”即雍滞、不通畅之意,即内经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郁脉即内经言独大者。在手感上亦能明显感觉到脉象“雍滞”感或脉象的“粗大”不均一。
第三,也是最显示中医神奇之处,能通过脉象结合中医理论推理出病人的基本症状。
第四,从脉象及脉势上得出诊断之理、法、方,药
郁脉的部位及含义
郁脉可以存在于双手寸、关、尺任何一部,如一道屏障阻碍气机的畅通,因而影响双手气机的升发和肃降;
郁脉最常见于:
(1)左关:大者为肝细者为胆。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才能保证全身气机正常。而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也。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肝胆经脉互为表里,肝疏泄不及影响胆汁下泄,久则胆郁*。出现胁痛,肩背痛。[1]
(2)右关:浮沉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经互为表里。胃气不降则胃郁,饮食雍滞胀满。脾滞则多为脾阳不足而湿郁脾滞。
(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雍塞。
(4)左寸:浮取得郁脉为小肠郁滞,小肠经不通影响心脉,出现心慌心悸。稍沉取得心脉郁滞,心主血脉,多为淤血,出现心部疼痛。
(5)右寸:浮取得郁脉为大肠经郁滞,传导障碍,表现为大便干燥或便秘;稍沉而得郁脉为肺气雍遏,肺失宣降,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
(6)尺部:尺部郁滞多为肾阳不足寒湿雍滞下焦。其中有肾阳真不足与假不足,区别鉴于足踝下太溪脉,太溪脉有力为肾阳被湿郁遏;太溪脉无力为肾阳真不足。
(7)左右手寸关之间:此处郁滞多为阳气上升受阻,气、痰、湿郁于胸膈。
(8)左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小肠腑有积滞
(9)右手关尺之间:此处郁滞为大肠腑有积滞
简单之事写出来略显繁杂,实际上摸脉时指下了然。
气机升降失常的几种典型类型及临床表现
气机升降失常包括气机升发太过、气机生发不及、气机上重下轻、气机上轻下重、气机雍遏中焦等,其中都有郁脉影响所致。
气机生发太过:脉象上显示为脉气上跃掌横纹。
1. 左手脉气上跃掌横纹:“火性上炎”,因此,此种脉象升发太过即为化火。可以是心火,也可以是肝火。临床上同时可以出现左关部郁塞,胆火扰心。临床表现为口苦、口干、心烦易怒,睡眠浅、易惊醒,性急毛躁等。
2.  右手脉气上跃掌横纹:肺胃气不降反上逆,浊气随之上泛。临床上出现咽喉、食道及胃部不适甚至灼热感、溃疡面,打嗝或泛酸;大便初硬;或可出现疮或脱肛
3、气机升发不及:通常表现在左手或右手寸关之间郁滞,甚至双手寸关之间郁滞。表现为膈中痰气互结,气机上升受阻、升发不利,清扬不升。临床表现为头昏沉不清醒、或有头昏、头部恶风、蹲起时眼前发黑,胸口满闷不舒或自觉有痰。
4、气机上重下轻:这不等于气机升发太过,但脉象显示气机上冲之势,气血并聚于上焦,而虚于下,显得头重脚轻,上热下寒。临床表现下盘不稳、走路腿软,腿怕冷发凉,心烦易怒,头胀痛,容易脸红。
5、气机上轻下重:明显地下焦阳气被寒湿郁闭,清阳不升,气机下陷。腰部以下湿重,阴部潮湿、腿冷或沉重或浮肿,双脚冰凉。
6、气机雍遏中焦:也属于气机生发不及的一种,但双关部郁滞明显(双关独大),寸尺均不足,即脉大而短。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临床表现纳少或纳呆、大便少而不畅,胸闷滞,头昏沉,腿无力不喜运动,易疲劳等。
脉势及理法方药
我印象中2010年我应该不知道什么叫脉势,这次余老师提起来,哦,原来这就是脉势。等于给不同的公共汽车路线进行编号,如22路,15路。
小柴胡脉:左手寸关之间郁滞+右寸郁滞,理:肝木郁滞反侮肺金 法:疏肝解郁佐降肺气 方:小柴胡汤做底方加减药:增强疏肝力度可加香附子、郁金木香
桂附地黄脉:双手气机上逆 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 法:引火归元引气下行交通心肾方:桂附地黄丸做底方加减 药:降气之药如枳实竹茹枇杷叶;加龙骨牡蛎固摄肾水以安龙火
补中益气脉:双手气机上轻下重 理:湿遏清阳 法:升阳提陷或升清降浊方:益气汤.html" target="_blank" >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增加升清力度则加葛根、桂枝;增加降浊力度则加附子、黑豆、泽泻
逍遥散脉:气机雍遏中焦 理:肝郁乘土或土湿木郁 法:疏通中焦方:逍遥散合四逆散 药:增加行中理气则加木香、桔梗、枳壳/枳实,健脾益气则加苍术白术
交泰丸脉:气机上重下轻 理:阴不涵阳,虚阳上越而致心火亢盛法:引火归元引气下行交通心肾 方:交泰丸化裁 药:加龙骨牡蛎固摄虚浮之龙火
附子理中汤脉:左手气机上轻下重+右手气机上重下轻,即左尺郁滞、右寸郁滞理:心肾阳虚 法:温补心肾之阳 方:附子理中加桂枝汤 药:加泽泻、黑豆利湿则阳自旺。
此脉势将一些常见之典型脉象提炼出来并列举一二,犹如武功之剑招或拳套,有一定的套路。它是以脉诊为主,其它望、问,闻为辅助的诊断手法,此脉法一旦确定 脉势,则理、法、方、药自然而成,有是病用是药。余认为,诊病的最高境界或与武学相似,无招胜有招,不受一方一药之限,在脉法与用药上则须把握一个重要原 则,即《内经》所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不足,损有余”。何为虚?不足为虚。何为有余?实则有余。在脉上如何体现?郁脉则是实脉,郁脉在左寸心部则 为血瘀,郁脉在左关肝部则为气郁,在左尺则为湿郁;在右寸肺部则为气闭,在右关胃部则为胃气雍滞,在右尺亦为阳为湿遏。郁脉即为实脉则要损之有余或泻之, 那么,血瘀则活血化瘀,肝气郁则疏肝理气,湿郁则利湿解郁,气闭则宣降除闭,气滞则行气除满,阳为湿遏则利湿升阳,湿去阳自旺。同样,六部之虚脉亦如此, 虚则补之。然当注意,五脏皆有体用,体为阴则用为阳。久郁则易化火化热,火热易灼伤津液,故而损有余之后仍当补其不足,此为补之一也;而脉中之不足,亦当 补之,此为二也。切脉时,何之脉之不足?有实则有虚,有郁之处,其旁则虚。气机上升皆受阻,受阻之上为虚。如左关肝郁则气机无以上升到寸部心脉,心脉常不 足;左尺肾脉郁滞严重,常关部、寸部皆气机不利,以此类推,凡脉皆如此。六部脉不能皆郁,然六部脉或能皆不足,此为阴阳气血俱损也,调之则为气血同补也。
方脉互推
郁脉之理法方药随脉既出,则亦可从用药上反推病人之脉象,如任选两方分析:
方药一:
2012年3月24日
香附子 郁金 龙胆草 葛根 黄芪 木香 枳实 竹茹 附子 白术 茯苓 干姜白芍 生甘草
凭此方药,可推断病人脉象右尺郁滞,左关部郁滞,左寸不足且上跃之势。推理症状:头昏沉不清醒,急躁易怒,胸闷,痰多,腰部湿重,怕凉,双腿困重,易疲 劳,或有膝关节不适,不易入睡等。理:肾阳被湿郁遏,肝郁化火,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方药分析:香附子郁金疏肝解郁,龙胆草苦寒泻肝胆之火,黄芪葛根升举清 阳,木香行气宽中,枳实竹茹降逆,附子白术干姜甘草即利湿温阳,白芍收敛肾阳恐浮火上跃。
方药二:
黄芪 白芍 桂枝 生姜 大枣  香附子 郁金当归 苍术 白术 茯苓 葛根 木香 炒薏仁 鸡屎藤 枇杷叶
推断病人脉象:整体脉象偏弱,左关稍郁,右关弱,左寸不足,右关尺间稍郁。推理症状:面黄纳差,心烦,头昏沉,腹满或有大便少。理:脾虚肝郁方药分析:黄 芪建中大补中气尤其虚劳羸瘦,香附子郁金当归疏肝养血,苍白术茯苓炒薏仁健脾利湿,木香葛根升举清阳,鸡屎藤枇杷叶降气除积以增下行之力。
方药三:
生牡蛎 白芍 虎杖 玄参 归尾 桂枝 白芍 枳实 竹茹 茵陈 大黄 栀子yin羊藿
推断病人脉象:左关郁滞 左尺不足 左寸不足。症状:口干咽燥 面黄心烦易怒,眠差,小便黄,可能存在肝脏疾病。理:肝郁化火且灼伤阴液方药分析:与上面两案同样存在肝郁,但此处未用疏肝之药,考虑到阴液已伤,而疏肝 多为辛燥之品,用之更伤阴液,故而玄参牡蛎滋养肾水以补肝阴之亏,归尾白芍活血养血以补肝体,虎杖枳实竹茹茵陈大黄栀子以清久郁所生之湿热,虎杖yin羊藿以 补久病而致肝肾之虚,白芍桂枝以调气血阴阳。
用药
如朱良春朱公所言,病机既出,贵在用药。因为对药性的掌握及配伍尤为重要。一些对药如玄参牡蛎、牡蛎黑豆、泽泻黑豆、yin羊藿小伸筋草、桂枝白芍、枳实竹 茹、白芍当归、乳香末药、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红花、黄芪葛根木香、苦参艾叶、丹参火麻仁、火麻仁鸡屎藤、丹参银杏叶、枇杷叶降香等等。
2、任之堂----升降失调 肝胃不和
在老师这里待久了,好多怪病都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大医院检查出来,器质性疾病各类肿瘤癌块外,还有很多是现代医学根本没法检查出来的各种功能性疾病,说白了就是气机失调了。
今天有两个,一个是女的。肚脐下有个气鼓包,劳累的时候,就会胀得特别厉害。
她很害怕,但医院的检查又没有说她有什么恶变。像这类功能性的疾病,中医是比较在行的。
果然,老师把她脉后说,这寸脉浮取摸不到,沉取也比较弱。左手寸脉,浮取管小肠,沉取管心脏。
一般病人寸脉浮取不到的,是小肠腑气不通,这老师一般是先通小肠。如果寸脉沉取是比较弱的,病人心血也不太够,这时在通利小肠的同时,往往还需要温补心阳。心与小肠相表里,把心与小肠同治。
老师说,如果不加强她心脏功能,纯粹地通她小肠,还不能够彻底把她身体浊气通导出去。浊邪有肠道的,有下肢静脉血管,还有皮肤长痘痘的。如果从根上治,都是要加强心脏功能,是心脏功能不够,使那些败浊之物,形成残垢,粘在血管皮肤肠道上。
老师直接问她背部怕不怕冷,她点了点头。
一般肾阳虚的人脚会怕冷,而心阳虚的人,背部会怕冷。
再叫病人伸出舌头,舌体淡胖,有齿痕,舌根白腻。
于是确立治法:润通小肠,温补心阳
处方为:火麻仁20克 猪甲10克 艾叶5克 苦参5克
红藤20克 金荞麦20克 扣子七10克 鸡矢藤30克
桂枝12克 红参15克 枣仁15克 红景天15克
白术30克
二剂
复诊后,这病人说,吃完药,觉得好多了,肚子都觉得小了些,拉出很多东西。没有以前胀得那么难受了,背部也不会那么怕风。
而下一个病人,也是怪病。他是背部有团气在上下乱跑,而且肠中经常感到有响声,按腹部也不痛。
老师问他以前有没有做过手术,或受过外伤。他都说没有,就是腹背有气在窜,特别闷。
舌苔白腻,右关尺部沉濡,左寸浮缓。
老师说,胃肠中响,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水气在大肠化不开,背部有气在窜,是膀胱经向上升的力量减弱。你是不是常觉得头晕?
病人点头说是。
很明显胃肠中浊水不下化,而腰背膀胱经清阳不上升,还是用升阳除湿的方法,老师给他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药为:荆芥8克 防风10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 枳壳10克 桔梗10克
红参15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8克 陈皮1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木香10克 枸杞15克
两剂
再来复诊时,他说肠子不响了,背上也没有刚来时气窜得厉害,头部也不怎么晕了。
老师又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香附与地龙两味药。香附为气病之总司,通管周身气机流通。
地龙就是蚯蚓,斩成几截,放在泥土中,每一截又能各自成活,可见它自身经络修复功能是相当强大的。
病人长期气窜,除了气机不顺外,还会窜伤经络。所以理顺气机之外,还要修复经络。
老师说,不要被疾病的表象给迷惑了,越是复杂的疾病,越离不开升降。要么是升清阳以降肠浊,要么是升肝以降胃,要么是升督脉以降任脉,要么是降肠腑以治脏病,要么是升清阳以治腑病。
附    来源于 好大夫在线
气机升降理 论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胆属木,在志为怒,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气机; 脾胃属土,在志为思,位居中焦,升清降浊,司气机平衡。“肝木乘土”、“土壅木郁”指明了肝与脾胃在病机上的密切联系,阐述了肝郁气滞导致中土不调、脾胃 邪实壅滞气机的病理变化,肝胃病变常相互影响。
1 升降相因是肝胃协调的重要基础
人 居“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体生命活动自然不离升降。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凡人体营卫运行,经络贯通,精微输布,津液气血 流通,清浊分别,糟粕排出,无不依赖于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 肝气的升发条达,有赖于肺胃之气的肃降; 胃气的和降下行,有赖于肝脾之气的升发。若肝失疏泄,胃气随之上逆,胃气不降,气机随之郁结。
2 升降失调是肝胃不和的病机关键
肝 气横逆犯胃,多由情绪急躁,肝气亢盛,肝用太过所致。《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论胃气不降治法中指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胃气不下行而转 上逆,推其致病之由,或因急躁多怒,肝胆气逆上干……而胃受肝胆冲气之排挤,其势不能下行,转随其排挤之力而上逆。”阐明了肝气犯胃的病因病机。《医原· 内伤大要论》指出:“尝见情志怫郁,悲伤忧思过度,心阳郁结,而肝、脾、肺之气亦因之郁结。肝叶撑张,则为胀、为痛,多怒、多烦。脾不输精,肝不行水,则 生痰、生饮,嗳腐吞酸,食减化迟,大便作燥,不燥则泻。”阐明了肝郁滞脾、壅胃的病因病机。可见情志不畅,升降失调是肝胃不和的病机关键。
3 风火痰瘀是肝胃病变的病理因素
肝 气的条达舒畅,上升适度,气机畅达,血行不致瘀滞,可保持人体血液贮藏、调节的正常功能。正如《血证论》云:“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 木气充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气机不畅,升降失调,可导致肝阳上亢而化风,气郁日久而成火,血脉不利而为瘀,津失输布而生痰。可见风火痰瘀是 肝胃病变中气机失常的主要病理因素。
肝气犯胃的病理演变过程有四种转变形式,一 者肝郁日久,气郁化火,而致肝胃郁热;二者肝气郁结,气不行血,或病久入络,气滞血瘀;三者肝木克土,中运失职,痰浊内生;四者肝失疏泄,胃气不降,郁热 浊气上逆,阳化风动,易致头痛眩晕诸疾。亦提示了风火痰瘀是肝胃病变的病理因素。
4 升降法则是肝胃疾病的治疗大法
脾 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但其主要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的升发、肺的肃降。《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也云:“木之性 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征,在所不免。”升降理论指导着肝胃疾病的临床实 践,诸如疏肝理气法、和胃降逆法、行气化瘀法、升举阳气法、化湿利水法等均离不开升降法则的应用。
4.1 条达气机,调节情志
肝 气升发,协调人的情志活动,使人体气机调畅,精神愉快。《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 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 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 危。”由于肝胆属木,体阴而用阳,其气以升发为主,五脏六腑之气血皆藉肝胆之气以升之。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百病皆生于气”说明了肝胆气机升降对 脏腑的影响。因此调节情志、条达气机不仅调节气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而且还促进脾胃的纳运、水火的升降,可以影响体内诸多的生理过程,尤其在肝胃病变中 起着重要作用。
4.2 升降有序,阴阳平衡
人 体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以及体内各脏腑之间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从生理而言,肝藏血而为血脏,肝属木而主疏泄,藏血则阴柔性宜沉 降,疏泄则豁达性宜升散,一阴一阳,一升一降,故有肝脏体阴而用阳之说。从病理来讲,肝阴亏于下,则肝阳亢于上; 肝血虚于内,则肝风动于络;肝木失于疏泄,则肝气郁于中,致使中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出现一系列阴阳失调之征。
清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创立的镇肝熄风汤为临床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代表方剂,在大队重镇熄风药中配伍生麦芽、茵陈升发肝胃之气,降中有升,以降为主,使气机条达,肝胃协调,阴阳平衡。在逍遥散、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名方中均体现了调理气机,升降有序,阴阳平衡之功效。
4.3 升举清阳,津化水行
肝气不疏,脾胃失运,清浊不分,郁滞于中,可致胁痛、纳差、呕吐泄泻水肿臌胀诸疾。临床上常以升举清阳、化气利水、活血化瘀法治疗许多疑难杂证,取得明显效果。
4.4 降浊化瘀,气血通利
人 体摄入水谷,经过气化作用,转化为精微物质(精、气、血、津液等)及浊邪废物(水、湿、痰、瘀等),上述清浊的分别,是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完成的,气血津 液的化生、输布、转运、排泄,离不开肝气的条达、肺气的宣通、脾气的升清、胃气的和降、肾阳的气化等作用。臌胀的形成,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水壅滞 腹中,气机升降失衡所致。
对学医者而言,脏腑气机升降循环是最重要的,脏腑是人体的根本,疾病会表现在外面,病根都会在相应的脏腑中。所以王清任说:“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子夜行。”
老师就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太极,并在太极里面把人体五脏六腑纳入。
左边肝升,右边肺降。上下为心肾,中间为脾胃升降。这是人体阴阳对流图。
这图,再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轮子,就是《医间道》上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
围绕着这个图,不仅可以谈病因病机,还可以谈治法方药,甚至可以谈脉象精妙。
比如:
左手的寸关尺,对应左边的轮子,心肝肾阴。右手的寸关尺,对应右边的轮子,肺胃肾阳。
这样,脏腑升降跟脉象一对应起来,把脉势就可以把出脏腑的大势。
老师又在小黑板上绘制了四个圈,太极生出两仪,两边各一个圈,加上中间脾胃升降一个圈,还有整体一个大圈,这四象四个圈子就出来。
围绕这四个圈子,可以把整套中医理论体系纳进去。
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用这圈子来把脉,治病用药,有图象,有脉象,有藏象,有药象,都可以围绕升降展开,所以这图被称之为“学习应用中医的指南针”。
老师从下焦肾开始讲解这个圈子。
人体的肾阴,统管周身之阴。肾水就在肝的下方,滋养这肝木,这样肝木才能条达柔顺。
比如,一个病人,他很烦躁,你一摸他肝脉,瘀得很,再摸他尺脉沉,这是肝郁化火,伤了肾水,中医叫做“子盗母气”。
这时,治疗就要从左路肾阴,升肝木,升心火,这一思路入手。这时用的大法就叫做“滋水涵木”法,为何要滋水涵木?
因为肝木盗用了肾水,水是升木的,水为木之母,木为何会盗水?
因为肝木上有火,身体出于自救反应,肾水就自动会上来救济肝木,肝不停地化火,肾水就会不停地被抽用上来灭火,这就叫盗,盗就是偷盗暗耗之意。
所以常生气的人,也会导致肾虚。
这时如果单用疏肝清肝的药下去,还不够,除了要养肝血外,还需要滋肾阴。疏肝清肝用柴胡、薄荷,养肝血用当归、白芍,而滋养肾阴,则可用枸杞、首乌、女贞子、山萸肉等。
第二,是肝木生心火。
长期思虑过度的人,劳心太甚,就会耗用大量的肝血,使肝不能藏血。这样心火也亢,肝气也郁结。左路脉寸上越,关郁结。
这样的病人,是典型的丹栀逍遥散证。治疗除了要解肝郁,还要降心火。
第三种,是心火下降于胃的过程。
中医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么胃腐熟食物就没有力量。
这样的病人,往往早上吃了饭,到晚上都不知道饿。像这种病人,一般是背部经常凉飕飕,还容易担惊受怕。这时“虚则补其母”,只要把心火过到胃中来,这样背也不凉了,胃消化也有劲了。
因为胃的消化功能靠的是那股热气,这股热气就来源于心,就像土地长养万物,来源于太阳的照射一样,缺乏太阳照射的南北极,阴冷草木难生。
这时,重要的不是健胃消食,而是暖心阳。心阳一振作,胃就有劲了。直接用点桂枝,补补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
比如,有个常年咳嗽的病,消化也特不好。病人特奇怪,只要碰上些凉水,就会咳嗽,而且到了冬天,手脚冰凉,咳嗽加重,后背发凉。
老师切他左寸脉沉迟,右关缓弱,这是明显心火衰微,不暖肺金胃土,肺金得不到暖和就咳,胃火得不到暖和,吃的东西就消化不了。
老师说,这种情况,你是扶他的肾阳,还是从心阳入手呢?你如果从肾阳入手,要转一大圈。而从心阳入手,则变得直接了,效果更快。
老师直接建议他服用肉桂粥,每天早上用5克肉桂细粉,加少量糖,调成白粥一大碗。
他吃了半个月后,不咳了,背不凉了,消化也有劲了。
一碗肉桂粥,就有这样的效果,里面医道很简单,心火能生胃土,心火能暖肺金而已!
我们看老师画的脏腑循环图里面,心火就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在上焦直接平行到肺中去暖肺,另外一个就是心火直接降到中焦来暖胃。
这就是老师用桂枝汤治疗肺寒咳嗽久不愈,以及胃寒腐熟无力的病人,往往都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心脉不是很有神气的,老师一般在桂枝汤中去掉白芍加上红参。
这汤方一下去,普遍病人都反映,吃饭有劲,背部也暖多了,而且晚上不容易做恶梦。
第四种,是胃犯心的。
临床上见到很多胃溃疡、反酸的病人,他的心脏都很不舒服。特别是有心脏病的人,稍微吃撑一点,好像是撑在胃,其实更难受的还是心脏。
为何常反酸的病人,心脏会不舒服呢?心火生胃土,是顺生,而胃反酸就是逆,逆伤心!这叫:“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样的病人,不是吃心脏病的药能够解决问题,平时只要注重饭到七分饱,吃点胃炎散,马上就好了。所以老师这里胃炎散,用得很普遍。从中医这个循环图来看,伤胃进一步就是伤心,胃逆而犯心也!
广东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最善用温胆汤,降胆胃之气来治疗心脏病。心脏病能够从“脾胃论”来解决,奥妙也在这里。
第五点,心火能够下移于胃,通过胃的腐熟,在下降去温暖肾水,肾水就不会过寒,这就是心肾通过中焦胃来相交。
心火的另外一条途径,除了借助胃气下降外,它还需要借助肺气的收敛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收敛降浊,那么上焦心脏多余的水湿,就会被敛降化入三焦膀胱,然后从肾中变为小便利出。
如果这个肺脉亢盛,不能向下敛降,那么水气就会积在心肺,造成心肺积水,严重的会危机生命。
所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开心窍通心脉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肺脏敛降的功能,把多余的积水向下肃降,排出体外。
老师从一个民间道医手中得到的这个丹参槟榔饮,就是通过通心脉,敛肺肃降,引风火痰水下行来治疗危重心脏病。
当时一个风湿病心脏病的病人,命悬一线,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就快不行了,医生叫他们准备后事,家属都哭哭啼啼。
于是请这位民间中医前去看。他一摸脉,然后生气地说,还没死,你们瞎哭啥!家属大惊,忙请教方药。
郎中只开出四味,即:枇杷叶、槟榔、丹参、菖蒲
枇杷叶要炒过的,用两大把。起码有几百克。
这药下去,第二天疾病就转弯了。病人能起床了,后来慢慢地调养过来。
而老师得知后,马上登门拜访了这位民间中医,提上了一壶好酒,前后请教了两次。就这四味药,相当普通四味药,用好了,却可以救命的。看丹参、菖蒲,是通脉开窍治心为主的。
心中的积水该怎么走呢?
要通过肺下敛到三焦膀胱,所以草医道人重用大量枇杷叶,降十二经逆气,化十二经痰水,用槟榔也是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使肺水能下行肠间,从大小肠膀胱排出。
通过肺来肃降,心脏邪气的气路通了,所以病人慢慢恢复过来。
第六点,就是中间脾胃这个圈子,脾胃是一个小升降,这个小升降能调得好,可以带动周身上下内外的大升降。
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中间脾胃主要是论其升降,升降失常,百病变作。这在李东垣的《脾胃论》里面论得最详。
脾胃升降失常,会出现好多种疾病。
尿频。正常人体饮进来的水液,到胃了,叫:“饮入于胃,游溢出精气,上疏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就是水饮一进胃,就掉到肾膀胱去了,失去了脾胃的升举运化。
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不能把水运化开。这种病人,一来往往说他怕喝水,一喝水就说他尿多、尿频,摸他右手关部,缓弱,很明显是脾阳不升。陷者举之,只要用健脾升阳的方法,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尿频,效果很好。
最近就有好几个病人,我们取补中益气汤里面柴胡、升麻的妙用,放在一般辩证方子里,治尿效果很好。
脾胃升降失调,脾不能升清,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泄泻。
黄帝内经》称之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就是说,人体的清阳之气,如果郁在中下焦,不能靠脾升清升起来,那么他的大便往往都不成形,稀稀拉拉,一冲即散。还有,很容易犯泄泻病。
胃肠泄泻病,在小孩子里面也是最常见的。
老师当地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郎中,老师去拜访他时,跟他聊起医来。
老师去拜访很多医生,跟他们交流,他们都很愿意把宝贵的经验说出来。
老师说,这里面有方法,就是你去跟人家交流,不要老想抠人家的经验,这在同行之间是相当忌讳的。
有些老先生,他一辈子就用好那几个经验,非常宝贵。如果不是机缘,他不会轻易说出来。
这八十多岁的老先生,非常认真地跟老师说,我就一个方子用来治小儿病,用得很好,胃肠消化道疾病,只是没引起足够重视而已,叫“痛泄药方”。
这方子用来治小儿拉肚子,效果很好,白术要用炒白术,如果这方子用来治便秘,效果也相当好。不过你要用生白术,还要重用白芍。你再一变,把这个方子用来治疗小儿感冒风气中,胃口不开,迟迟难好,那么你就重点用防风、陈皮,加减变化一下,基本把小儿常见病,都搞定了。
把痛泻药方,拿来治便秘、感冒、食积,这都是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的,是广大了这个方子的妙用。
只有四味药的玉屏风散,它不是四味药,是饱含着四个理法。
白术代表着健运脾阳。白芍代表着柔肝缓急。肝脾都调到了。
我们看小儿的病,不外乎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种特殊的小儿生理脏腑结构,极容易导致肝木犯脾土,然后泄泻,肚子痛。
防风代表着风药升发清阳。陈皮代表着气药理气开胃。
特别是防风我们不能小看这风药的作用,虽然它在这方中剂量不大,但却起到“轻可去实,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临床上碰到很多胃肠泄泻,大便不成形的病人,这时稍用点风药,或羌活、独活,或荆芥、防风,把中下焦的清气轻轻一往上升举,那么靠肺脾脏腑自身的机能,自动都会把这些湿气化散开。
最近经常有病人长期泄泻,不止舌头水滑,舌根部特白腻的,这样的病人往往用上附子,大便就会变得很粘,因为附子把下焦的湿气变为热气。
可如果用上羌活、防风这些风药,让下焦的水湿往上一升,再靠脾来散精,再往上一运化,由肺来通调水道,下疏膀胱。第二天病人排出的大便就相当干爽成形,舌苔也会好看多了。
用风药把肠中水气风干,通过脾升清阳的作用,肠道的水湿转一个圈子,就慢慢化开了,可见风药之功非凡。
在医书当中通常都会提到,久泻的病人,脾气很虚,清阳陷下去,这时加入升麻以升清阳,而达到止泻的作用,相当好的经验。
升麻跟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的道理都一样,都是通过风药来升清。
第七点,也是中焦脾不能向上升清生肺的,脾土生肺金。
很多小孩子老容易咳,而且一咳老容易不好,是什么道理?
中焦脾胃这个气机不能转好,结果导致脾土不能生肺金。土不能生金,就肺虚,肺虚就咳不止。
中医“培土生金”,土就是脾土,金就是肺金。通过培土,脾上升,就把精气运送到肺,肺气一足,固表之力就增强,外邪就能很轻松被逐出去。
这种小孩,久咳不愈,如果摸到他寸关俱虚,把玉屏风散用上,咳嗽很快就好了。也叫:“虚则补其母。”
《神农本草经》中怎么记载黄芪,里面说黄芪“补虚,小儿百病”。
玉屏风散就是以黄芪为君,加上白术健脾胃,再加上防风这味风药令清阳能实四肢发腠理。四肢腠理一固密,邪气就不得而入。
可见,这黄芪一味药,对于小儿体质虚损,都是相当好的。
第八点,下焦离不开中焦,正如降上焦也离不开中焦一样。
下焦命门之火,能够生中焦脾土。肾阳属于火,脾阳属于土,所以经常说脾肾阳虚,而不是说脾胃阳虚
锅中的食物要运化,需要看下面的火力,肾阳就是下面那团火。人体有二火,一个是君火,一个是相火,君火,君临天下,它是向下生胃土,这叫心火生胃土。心火为胃的腐熟功能提供热量。
有了心火的照耀,胃才能健壮,心脏就好比太阳,太阳一照地面,地面的土地得到温热,就能生长万物,可如果晚上如果不照了呢?那地面就冷了。
土热了,生长五谷。土冷了,杂草难生。
下面的肾火,生的是脾土。肾阳能够温暖脾阳,这样脾的功能才能健全,把从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上输到肺中去,为肺提供营养。通过肺宣发肃降,再把营养滋润到皮肤九窍五脏六腑。
而下焦肾阳,就叫做相火,好比地底的岩浆,比如,你打个山洞,打得很深后,里面也有热量,这是地热。
如果出现虚火上亢,肾阳相火离了胃,收不住往上面跑,那么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肾中浮火往上亢,就不能温暖脾阳,于是就出现便溏、肢冷、完谷不化、腰膝冷痛,身体上面却出现一片浮火,慢性咽炎、口腔溃疡,这叫上热下寒,上实下虚。
这时,用伏火的思想,引火归元,用自身上焦的火,来暖自身上焦的寒,使寒热对流,疾病不治自愈。
老师常用的就是附子、龙骨、牡蛎,白术、茯苓、干姜。
用龙骨、牡蛎来伏火,用少量附子,取少火生气之意。
白术、茯苓、干姜,能把脾中寒湿运化开。
这样,火伏而脾运,火能生土。那么,中焦脾胃消化吸收,就会慢慢健全。中焦入沤,中焦就像煮熟饭一样,需要足够的热量供给,才能把饭煮熟了。
第九点,谈到下焦肾,我们就看到轮子下面肾阴与肾阳。肾阴肾阳代表水火,水火是相互克制,达到平衡的。
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少。火大则水干,知柏地黄丸主之。水寒则火微,桂附地黄丸主之。
肾阳虚的时候,那肾水是寒的,肾水从左边上升到肝,这股阴寒的肾水,它到肝部就会寒凝肝经。
这样的病人,一看他手指甲都泛青泛乌,筋骨因为寒凝收引行走不便,是因为这些病人是肝寒吗?肝寒只是表,本在肾,是肾中的寒水上泛到肝中来。
水生木,凉水生凉木。整个水上升到肝木上,这一整条木都是凉的。
而我们看夏天的木,是暖的。是因为阳火够,把水温暖了,上升到肝来,肝就温暖了。治疗睾丸痛的病人,是从肝入手,还是从肾入手,答案就很明显了。
《景岳全书》中的“暖肝煎”。特别是暖肝煎中茴香跟肉桂这两味药的配伍。暖肝煎专治疗小腹疼痛、疝气,以及肝经所过之处疼痛的。
通过温肾水来暖肝寒的,通过行肝气来止肝痛的。
小茴香跟肉桂两味药,就是温肾水以散肝寒的。如果肝寒再厉害,可加入吴茱萸、干姜,最厉害的可加附子。
有个妇女,腹中冷痛多年,指甲青乌,少腹为肝经所过之地。用到少腹逐瘀汤,里面就有小茴香、肉桂、干姜。
通过这三味药,温肾阳来散厥阴肝寒。药后,指甲就变淡红,腹痛痛经也就好了。
所以,肝寒要治肾。
第十点,肺寒的治法。肺寒则要治心。如果肝寒治心,肺寒治肾,那就走弯路了。
近来,有好几个老人家都有常年咳嗽的习惯。
这种咳嗽,你一摸他心脉很弱,枳壳不对路,培土生金,太慢了。直接给他心补上一团火,让火能过到肺上来,他咳嗽立马就好了。
像这类病人,你一问她,背心准时凉的为主。胸背为心肺所聚,肺寒咳久不愈,是因为心火虚。
所以,老师用上桂枝汤,加银杏叶、红景天、丹参、菖蒲、枳壳、桔梗、木香,以这几味药为底方,直接把心火一补,把心肺中大气一转,背也不寒了,咳嗽也缓解。
所以老师说,咳而背心发凉者,必要从心火入手。让身体进入夏天状态,用心火来散肺寒,就好得快。
这叫:“肺寒则心火医。”即:“太阳当空照,寒云自消散。”
很多天气热,搞到心肺火上亢,心烦,拉出来的小便也是黄的,甚至会刺痛。
这时,要想到“肺为水之上源”。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小便,要注意从肺来看。
“肺为水之上源”,天上的云,是地面水的上源,所有江河湖泊的上源,不在高山高原上,而在天上。
如果膀胱三焦下来的水是热的,拉出的小便是短涩的,用清热解毒反而容易伤了身体。
摸他的心肺火上亢,只须要用几味肃降肺气的药,下面小便就拉干净顺利了。
很多人治疗发热尿黄、尿频,一下子就想到要运用泻火的药,要么清上焦火,要么清下焦火。火不靠清,要靠降,肺气一降,顺下来,火随之而降,就像下雨一样。
降天上的肺火,老师常用竹茹、枇杷叶、白茅根、芦根黄芩
留意这些中空的草药,如竹茹、芦根、白茅根。中空代表着虚空,中空善通表里气。能透、能清、能降、能流通,中空又象征着谦虚,谦虚则能包容,天空、虚空,则能容万物,人烦躁是因为上焦心胸不空,压力大。
这时,用上这些降肺胃之气的药,让心热、肺热,能从三焦膀胱下肾,以温暖肾阳。这样自身热量又不浪费,自身烦热又得到消解。升降一对流,小便就很顺了。
再看导赤散,里面有木通、竹叶,都是导心火,从肺、三焦、膀胱下行的。
所以,病人如果上焦热盛,小便黄赤。
左脉亢盛的,则用导赤散,导心火下行。
右脉亢盛的,则用枇杷叶、竹茹、黄芩、芦根,导肺火下移。
3、任之堂------------临床成功案例
第一例:肺实脾虚气陷证
患者,李某,男,40岁 湖北十堰人
自感呼气困难5年余
患者5年来,每天总感到气出不上来,稍干重活即呼气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潮热、盗汗。在多家医院就治,心、肺功能均正常。吃补中益气丸稍轻,服多位老中医中药均无效,在当地十大名中医基本都看过。
2009.06.13日抱着试试看心理前来就诊,面色黎黑,说话前半句有力,后半句无力,牙齿黑黄,舌质粗糙,舌尖红,中苔黄糙,舌根白腻,肺脉滑实有力,右关若,右尺沉细,左寸浮细而软,左关涩。
诊断:气陷(肺实脾虚气陷)
分析:张锡纯治疗大气下陷为开山鼻祖,其升陷汤本人研究多年,此病人有大气下陷的病机,但病机并非如此简单。询问病史,有吸烟10年的历史,每早咳粘痰一口,结合脉相,推断病人肺中粘燥之痰较多,脾气升之受阻,肝气又受郁金所克,大气有降无升。单纯提气,上焦不能如雾,反成胶粘之状。
治疗:养肺阴、清肺痰、补脾助运、疏肝泄胆。
处方:玄参30 生牡蛎20 百合20 黄芩15 葶苈子30白术20 茯苓20 芦根20柴胡15 枳实15 萆薢15 寄生25竹茹15 郁金20 黄芪25 川断20 白茅根20 炙甘草10 五付
患者服完两副,即感肺中轻松,出气顺畅,劳累后稍加重,五剂服完病情得到控制,五天后复诊,原方加yin羊藿40克,五付。
2009.06.23日复诊,出气困难未在复发,嘱戒烟,勿重力劳作。继续服药3付巩固疗效。
有句经典名言:见痰休治痰。
个人在临床经常用到的,忘记在哪本书上了,大致意思是:气上则痰上,气下则痰下,气行则痰运,气闭则痰伏。此例我个人觉得用气闭更合适些。吸烟导致,肺不宣降,肺不宣降则痰湿聚集,化热则灼阴成痰,遇寒则凝液成痰,观楼主用药,玄参百合润上焦,葶苈子竹茹枳实郁金理气开痰,黄芩白茅根清肺中痰热,加茯苓萆薢有通利三焦恢复水液代谢。
个人观点此方见效是玄参葶苈子枳实竹茹郁金理气开痰。临床玄参枳壳我也经常用,对于一些顽痰不出者。说的不对,还请楼主和各位战友指正。
其实对于楼主的病例,我想到另一个问题,临床上有肾虚不能纳气的气短,和楼主的病例的症状很相似,在临床上我们如何举一反三。
第二例:放疗性肺炎
患者,女,42岁 湖北十堰人
咳嗽5个月
患者于2008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手术后连续放疗10次,出院后于2008年12月出现咳嗽,每次咳嗽必喷嚏.html" target="_blank" >打喷嚏,恶寒",恶风。2009.01、02、03住院三月,咳嗽不止。2009年5月12日就诊,就诊时咳喷嚏不断,伴咳嗽,气急,心烦。右脉寸、尺部沉滑,左关涩。舌苔薄白。
诊断:咳嗽(正虚邪犯)
分析:放疗后阳气受损,风寒外袭。
处方:附子30 肉桂8(后下) 干姜15 芡实20 桂枝15 虎杖30 细辛12 北五味子10 枳壳15 柴胡10 九地30 黑豆20 杏仁.html" target="_blank" >苦杏仁20当归15 黄芪30 炙甘草15 三剂
患者服后,咳嗽大大减轻,每日少发,复诊时加化橘红15克,连服六剂。
2009.06月介绍其他病人前来就诊,问之病情好转,只是吹空调时有些咳嗽,嘱咐用黄芪、当归、生姜炖子吃,培养阳气。
第三例:水肿案
患者,余某,男,53岁 湖北十堰人
双下肢水肿1年余,伴腰痛1月
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呈凹陷性,晨轻暮重,不伴恶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在医院做相关检查,心、肺、肾均正常,服用利尿剂后稍好转,停药后加重。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清晨明显,起床活动后减轻。
患病来,精神欠佳,饮食尚可,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改变。
2009.04.08经邻居介绍前来就诊,诉双眼粘涩不舒,如浆糊粘着。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静脉曲张,皮肤温度未见异常,舌质淡,舌中根部白腻,脉相虚弱,有上越之势,左右尺部沉滑。
诊断:水肿(肾虚水泛、脾虚失运)
治疗原则: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利水
处方:黄芪50 益母草40 川芎20 制首乌40苦杏仁30 白术30扣仁15 薏米仁30苍术18 车前子20 生牡蛎30 青风藤20 杜仲30 怀牛膝20肉桂8(后)yin羊藿30菊花20 狗脊15 鸡血藤25 葫芦巴20黑豆30 蒲公英30 甘草10 三剂
方解:黄芪、 益母草、 川芎为武汉大学医学院某教授治疗肾炎.html" target="_blank" >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此方从西医角度能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本人治疗下肢水肿多用此方,疗效神奇,且对下肢静脉曲张也有好疗效。 yin羊藿、葫芦巴、肉桂温肾阳,化寒水成气之蒸腾(附子因春夏之交,阳气蒸腾,故未用,且脉相有上越之势,用附子怕咽喉肿痛)。制首乌养肾阴之不足(熟地因其滋腻,与水肿不符,故未用)。白术上输肾蒸腾之气于肺,苦杏仁敛肺气下降,苍术、白叩运化中焦,薏米仁、益母草、车前子从下焦利小便泄水湿.从而完成机体水湿代谢的修复和加强。狗脊走督脉,借怀牛膝之功,邀杜仲、青风藤、鸡血藤之力,既能去腰腿水湿,又能补肾经之亏乏, 黑豆、 生牡蛎驱邪而留正,可防首乌滋阴过而留弊。菊花、蒲公英清肝胆之郁火。
疗效:患者服用3剂,水肿明显减轻,守方3剂后复诊,唯眼睛模糊未彻底缓解,其他症状消失。原方加枸杞子20克,黑豆加至40克,服用3剂。一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
感悟六:眼镜的感悟
前年冬天一段时间,不少患者过来就诊,反应眼睛看东西模糊,具体描述也说不清楚,只是说感觉好像有眼屎一样,但擦时又没有。我建议病人服用杞菊地黄丸,结果效果非常一般;采用张锡纯的办法,蒲公英煎水,熏眼后在喝,也没能起到很好疗效,从脉象上看,患者有肾阴虚.html" target="_blank" >肝肾阴虚,但疗效为什么不好呢?
晚上天气很冷,我和妻子下班后回家,刚进屋就看见妻子眼镜镜片上蒙上了一层水汽,妻子说“天气真冷,家里真暖和!”
我看着妻子眼镜镜片上的水汽,似乎明白了最近病人说眼睛发糊的感觉!
第二天刚好来了一个戴眼镜的病号,也是感觉眼睛模糊,我问是不是感觉好像眼镜上有水汽一般?
患者高兴的说,就是这种感觉,看东西很不舒服!
我开始思索,什么药能够除掉患者眼中多余的这点水汽呢?
于是我想到了车前子,其功效利水、明目,这正是我需要的啊!
肾主封藏,肾亏则封藏失司,肾中寒水随肝气升腾,上达于目,患者便会感到视物模糊,如同眼镜蒙上水汽一般,有的患者表现为迎风流冷泪,其实这都是肾虚,寒水上达于目所致啊!
于是在治疗视物模糊上,我采用养肝肾为主,同时加上车前子8-15克,利利肝经中的水湿,患者的病很快就好了。
想明白这些道理,治疗眼疾的技术就提高了一层,随后治疗一个迎风流泪达三年的患者,五天就好了。处方其实很简单,杞菊地黄丸原方加上白蒺、车前子。
第四例:重感冒(寒入少阴证)
患者,张某,男,52岁 湖北十堰人
头疼、发热、周身酸痛一周
患者2008.12月到北京,下火车后正好北京下雪,气温零下几度,到达宾馆即开始发热,体温38度,喝开水休息一晚后,体温未降,反出现头疼、周身酸痛,到协和医院.html" target="_blank" >北京协和医院就诊,静脉输液一次,没有任何改善,开黄连口服液服后无效,三天后体温上升至39度,随同家里人联系,请求家人前去护理。
考虑路途遥远,其家属请教于我,分析情况后,告知饭后服用APC两片,体温退后尽早回家治疗。第四天家属告知体温已退,但周身酸疼,已买好返程火车票。得病第七天前来就诊,就诊时面色灰暗,舌质淡,舌苔灰白而滑,两尺沉紧而弦数。体温38.8度,周身骨节疼痛。
诊断:伤寒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生麻黄15附子30克 细辛12克桂枝15 黄芪20羌头15克 北防风20 生姜20 大枣10枚 两剂
方解:患者平素肾亏,长途火车,亏虚加重,下车后未蔽风寒,寒邪自膀胱经,由表入里,入少阴肾经。肾主骨,寒性收引,故骨节疼痛。附子、细辛入肾经,长驱直入,直搜肾经之寒,借麻黄之力发于表,从汗而解;桂枝解肌,散肌肉之寒;羌头为羌活之头,祛风力强,配防风逐体内之风;黄芪扶正,同时能加强防风驱风之力;姜枣调和营卫;
药少而面全,量足而效专。
疗效:服完一副,周身得汗,倍感轻松,两剂终而病若失。
第五例:顽固性失眠
患者李某,男,35岁
入睡困难伴心烦5年
患者5年来每晚只能入睡3小时,有时整夜难眠,服用多方中药无效,安定最多吃到15片才能入睡少许,伴心烦、胁痛、口苦,消瘦。就诊时思维清晰,自述病情,身体消瘦,性病.html" target="_blank" >慢性病容,舌尖鲜红伴淤点,齿痕舌.左关淤塞,左寸上延鱼际。
诊断:失眠(胆火扰心)、胁痛(胆石症)
处方:黄连10 黄芩25 竹茹25枳实15 白芍30 生内金30枣仁25 柏子仁15 柴胡10 车前子20 玄参20 生牡蛎20 川芎20 炙甘草15 川楝子15 五剂
疗效:患者服完五剂,每晚不吃安定可睡4小时,且睡着无梦,质量较高,胁已不痛,自行做B超确定有结石.html" target="_blank" >胆结石。心情非常高兴。守方继续连服十剂,每晚可睡6小时左右。为巩固疗效,将上方开三剂,制成水泛丸,每次8克,每日三次,连续服用一月。两个月后带其他病人请来就诊,自述其病已康复,胆结石已无,感谢之类云云。
第六例:囊肿.html" target="_blank" >卵巢囊肿
患者刘某,女,38岁
左下腹疼痛一月
患者一月来左下腹疼痛,在三甲医院行B超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附件囊肿,大小4.2*3.8CM,医院建议抗生素治疗,病人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就诊时左下腹隐痛,压痛明显,舌质暗淡,左关尺间淤塞如豆。
诊断:积证
治疗: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
处方: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五苓散
方药:柴胡10 当归尾15 白芍15 赤芍30 生牡蛎20桂枝10茯苓20 猪苓15 泽泻15白术15桃仁15 三棱15 文术15 粉丹皮18 延胡索15炙甘草10 五剂
疗效:患者服用五剂后,左侧小腹隐痛消失,守方继续服用五剂后患者自行复查B超,囊肿消失。一月后介绍同事(附件囊肿)过来就诊,问及结果如何,告知囊肿已消,感谢云云。。。
第七例:脂溢性脱发
患 者 男 22岁 湖北竹山人
头皮溢脂、脱发6年
患者6年来反复出现头皮溢脂伴脱发,发展到毛发完全脱落。采用中药外洗 、冷冻疗法、章光101生发水外涂等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显效。
2007年6月来我处就诊。所见患者心情抑郁。头皮油腻发亮,角质层增厚,毛发完全脱落。舌质腻,右寸浮缓,右尺沉细,左关浮缓。
诊断:脂溢性脱发(肺失肃降)
治法:敛降肺气、滋肾健脾、舒肝解郁
方药:葶苈子25 桑叶25 杏仁30 生桑白皮15 茯苓25 黄芩20 芡实25 yin羊藿30 制首乌25 柴胡12 枳实15 郁金25香附子18 白芍30 炙甘草10 十付 水煎服 日1剂
荷叶煎水外洗,日1次。忌食辛辣,并忌用刺激性洗发水。
方解:此病病机为肺失肃降。饮食入胃,化为水谷精微,由脾上输于肺,肺具宣发和肃降作用,将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将浊的部分向下肃降滋养脏腑。若肃降不足,宣发太过,则水谷精微中浊的部份向上宣发于头面,故头面出油,油脂阻塞毛囊,毛发失养而脱落。葶苈子清泄肺气;桑白皮、桑叶、黄芩清泄肺热;杏仁苦降敛肺。从三个不同角度,修复肺的肃降功能。茯苓健脾去湿;芡实收敛下焦;yin羊藿、制首乌补肾阴肾阳;柴胡、 枳实、 郁实、 香附子、 白芍解肝郁。合诸药之力,培下焦,疏中焦,敛上焦,从而达到治愈之功效。
疗效:患者服用十剂后,头皮恢复正常,不再出油。角质层恢复如常,遍生细小毛发。因经济困难,故未能坚持服用汤剂,改为内服养血生发胶囊,坚持荷叶外洗。两月后,诸症消失,恢复如常人。患者及家属喜不自胜,甚为感激。
按:本症治疗重在恢复肺之敛降功能。
第八例:颈椎病
患者,刘某,男,32岁,会计,湖北十堰人
颈项僵痛一年余,加重1月
患者一年来颈项僵痛,头晕,伏案工作时间稍长即感疼痛加重,每日工作时,得用左手拍打方舒,伴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颈部CT结果,颈椎3-5椎间盘轻度膨出。1月前因感冒后加重,颈部肌肉僵硬,疼痛,贴膏药无效。2008年2月前来就诊,就诊时身体消瘦,精神尚可,面色恍白,自述颈强,疼痛,活动时关节有声,腰膝酸软,双下肢乏力,舌质淡,舌尖见瘀点,苔白滑,左寸细软,左关郁涩,左尺沉细,右寸浮紧,右尺沉细。
诊 断:颈强痛(肝肾亏虚,风寒外束)
病机分析 :患者素体亏虚,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则筋骨痿软,颈部关节松弛,活动度加大,加之从事会计工作,每日电脑前伏案数小时。内有不足之体,外有伏案之因,故病情有增无减,近一月因受凉感冒,风寒外袭膀胱经,寒性收引,故出现颈项僵痛,气血不能上输于脑,故脑缺血而头晕。
治法:急则治其标(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缓则治其本(培补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健骨)
首先采用姜油刮痧,疏通颈后部及背部膀胱经,10分钟后,皮肤出现大片紫暗瘀点,患者自感周身轻松,可以活动颈部。
处方:葛根30 炙麻黄10 黄芪30 防风20姜黄15 小伸筋草30 归尾15 丹参15 乳香15 没药15 羌活10 延胡索20威灵仙20 甘草10 两剂
方解:葛根、威灵仙为解除颈部肌肉之僵硬要药;羌活、伸筋草、麻黄散风寒;黄芪补正气,防外邪去而复返;归尾、 丹参、 乳香、没药为灵效活络丹(张锡纯方);防风、姜黄引药入颈、背。
复诊:颈部活动自余,已不疼痛,但活动时仍有骨摩擦音,腰膝酸软。
处方:菟丝子30 故子20 枸杞子30 北五味子10黄 芪 30 当归15 葛 根30 骨碎补30 狗脊15 怀牛膝20 小伸筋草20 炙甘草10 郁金20 制首乌30黑豆20 五剂
复诊:五剂服完后,腰腿有力,颈部已舒,患者要求继续巩固,原方五剂,加鹿角胶120克,共成细粉,水泛为丸,每次9克每日三次,连续服用2月。
3月后电话随访,已康复,自觉良好。
按:1、颈椎病脉象:左寸细弱伴左尺沉细(准确率90%以上) 2、颈椎病病机:肝肾亏虚导致筋骨痿软,关节松弛,加上劳累外因或感受风寒湿邪,或嗜食辛辣,化燥烁筋,但只要辨析清楚,中药效果往往不错。
感悟二:弓箭的感悟
去年的一天,邻居小孩拿来一根细竹棍,要我帮忙做个弓。这是很容易办的事情,小时候经常玩自制的弓箭。于是我找来一根细绳,栓上竹棍的一端,拉紧细绳后栓在已弯了的竹棍另一端,然后稍稍修理竹棍不光滑的地方,一个弓就成了!
小家伙高高兴兴地找细棍当箭,开始玩了起来!
没一会时间弓拉断了,他又找来一根细竹棍,要我再做弓!于是我又做了一个,闲着没事,就在一旁看着他玩。
小家伙使出最大的力气拉弓,眼看又要断了,我立即阻止,“弓不能这样拉,超过限度就会拉断的!”我一边说,一边示范……
“余大夫!来病人了!”正在这时,员工喊我了。
我放下弓箭,回到诊室。来看病的是个老病号,切脉后发现左关郁塞,左尺沉细,我问病人,吃荤油恶心吗?病人否认了。我说,你的膝关节出了问题,走几步让我看看!
病人很费力的站起来,走路时有点跛。病人说医院拍片了,认为是膝关节退行性变,是老年病变,治不好,也就没有治疗。以前不怎么疼,情况还好,就这两天出现疼痛,关节僵硬……
我用手活动病人的膝关节,左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我一时陷入沉思,如何寻求良策?
屋外邻居小孩仍在玩拉弓射箭,看着他欢笑的脸庞,和手中时紧时松的弦,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膝关节僵硬、疼痛,并不一定是骨头的病变,也可能是关节四周的肌腱收缩,使关节活动空间变小,关节才出现活动受限,僵硬、疼痛的啊!这个病人骨质增生多年都不疼,现在疼痛为什么不找肌腱的责任,而非要找骨头的问题不可呢?
就好像邻居小孩玩的弓箭,弦拉得太厉害,弓自然就断了,只用弦的松紧合适,拉得力度合适,弓才不会断啊!
看来只要让患者的肌腱稍稍舒张,给关节一点活动的空间,病应该就好了。
想到这些,我并在膝关节上下肌腱的附着点扎针,然后火罐.html" target="_blank" >拔火罐,十分钟后,病人关节活动轻松不少,然后开了下方:
白芍30克 甘草30克 怀牛膝20克
鸡血藤25克 延胡索15克当归15克 三剂
第三天病人过来反馈,说吃完一剂药,关节疼痛就好的差不多了,中药见效也快啊!
后来碰到一个搞小针刀的朋友,他告诉我,很多关节病变并非骨头的问题,而是肌腱、韧带的问题,骨头只是代人受过。在肌腱附着点采用小针刀稍稍松解,病人很快就好了……
没想到无心的做弓箭,却丰富了我治疗关节疼痛的经验!!!
第九例:肩背痛
患者,李某,70岁,湖北十堰人
左肩背痛3月,加重1周
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背疼痛,呈胀痛性质,为隐痛,不向他处放射,伴胸闷,不伴胸痛,不伴腹胀、腹痛等不适,自服芬必得后症状可稍缓解,但停药后,疼痛如故。1周前吹空调后,上症加重,疼痛性质同前,程度加重,呈持续性。曾至医院就诊,行心电图示正常,肩胛部彩超示血管狭窄,未行诊治。患者既往有慢性肠炎病史,大便日10余次,无心脏病病史。经人介绍至我处就诊。
就诊时左肩背部皮温较低,左上臂外展、上举活动不受限,舌质淡,苔白腻,诊脉得左寸浮细紧,左关尺弦,右关尺间郁缓,右寸细若绝。
分析:患者既往有慢性肠炎病史,双手寸脉均细若绝,脉经云:左手寸脉阳绝者,小肠有癥瘕;右手寸脉阳绝者,大肠有癥瘕。结合患者病史及脉象,考虑患者肠道(大肠及小肠)当有息肉,肠道气机不畅,导致手太阳小肠经气血不足,经气流行缓慢。左肩背部正是小肠经循行所过,故时有隐性胀痛,复受风寒,寒性收引,经脉闭阻,故局部皮肤发凉,疼痛加重。彩超所示血管狭窄,只是血脉受寒收缩所致,并非本病之源。
治法:调理肠道为本,外散风寒为标,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为急。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当 归15 丹参20 乳香15 没 药15 防风15 姜黄15 炙马钱子6 大蜈蚣2条黄芪30大血藤30炙甘草15小伸筋草20 3剂 水煎2小时,分3次,口服
复诊:3剂后,疼痛即止,但肩背部仍有隐隐不适,当治其本。
黄芪30当归15丹参15 乳香15 没药15 三棱20 莪术20 别甲30 大血藤40 败草30 艾叶10干姜15苦参20 桂圆肉20生牡蛎20三七15木香15 白芍25 生甘草10 10剂 水煎服
服完后再复诊,肩背痛若失,大便日2次。上方5剂制丸药以图巩固疗效。随访3月,上症未再发。
第十例:疑似心病.html" target="_blank" >肺心病
患者张。女,58岁
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一月余。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伴乏力,大便时下坠感。当地医院按肺心病予以治疗2周无效,后服用中药5剂未能缓解,经亲友介绍前来就诊。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口泛粘痰。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左寸微似绝,左关郁滞,左尺细;右寸细,右关涩,关尺之间郁滞,右尺细弱
中医诊断:心悸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胆囊炎;心肌缺血
病机分析:
左关郁滞,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心为子脏,肝气无以上达,故心气不足(西医所谓胆心综合征)。左寸微似绝(脉经云:左手寸脉阳绝者,小肠有徵瘕),结合右关尺间郁滞,确定小肠有慢性炎症,可能有息肉。小肠经气淤塞,自然导致心气不畅(心经下络小肠)。
处方:
红藤20败酱草20干姜15木香20槟榔15 三七15 浙贝15茯苓20 车前子12 姜黄15 煅牡蛎30 枣皮10丹参30 菖蒲12 制首乌20 白术15火麻仁20 生麦芽20 黄芪20 三剂 2009.06.05
疗效:患者服完三服药后,心悸大为好转,乏力减轻,大便已无下坠感。守方加桂枝10克,继续服用三剂。
06.11号复诊,病若失,但右关尺间郁滞仍在。
建议采用散剂消磨小肠徵瘕。
红藤50 败酱草50 三七50 干姜40 浙贝50 槟榔30
白芍50 生牡蛎50 桂枝20 菖蒲20丹参40 人参40
共为末,每次5克,每日三次,饭前服用。09.06.11
第十一例:黄褐斑(气血亏虚)
患者肖某,女,43岁
两颧皮肤发暗1年,加重1月
患者一年来两颧皮肤发暗,形成斑块,使用多种祛斑产品无效,最近一月,生意操劳,皮肤颜色加重,请来就诊。就诊时面色恍白,两颧暗黄色,嘴唇颜色偏白,月经量少,每次三天。舌质淡,齿痕舌,苔薄白,舌尖有瘀点;脉象:左右寸口细弱,左关郁涩。血压95/60mmhg。
诊断:黄褐斑(气血亏虚)
病机分析:“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血不足,鼓动无力,血行缓慢,面部皮肤得不到滋养,代谢产物无法清除,自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面部出现斑块,心情受到抑郁,进一步加重病情。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肝解郁
处方:人参25黄芪20当归15 丹参20菖蒲15 远志10 桂枝15 柴胡12 白芍30 赤芍30 鸡血藤25 玫瑰花15 香附子15 郁金15 制首乌20炙甘草15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
同时用西洋参50克煎水100ML,每早洗脸后,用手搓面部100下,皮肤发热发烫为度,搓完后,用西洋参水控于皮肤上。
一周后复诊:面色有光泽,斑已变浅,守方十剂,前后大约20天,患者面如桃花。
第十二例:黄褐斑(肾斑)
患者李某,男,36岁,湖北十堰人,长途汽车司机
两颧皮肤发暗2年,加重3月
患者两年来两颧皮肤发暗,形成斑块,曾在当地中医院服中药一月,最近三月,熬夜后皮肤颜色加重,请来就诊。就诊时面色灰暗,两颧黄黑色,伴心悸、腰酸,性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舌根苔白厚;脉象:左寸细弱,左右尺部沉细。
诊断:黄褐斑(肾斑)
病机分析:男性长斑少见,此例患者从事长途货运多年,生活长期不规律,有时同完房后连夜开车赶路,肾精亏耗太过;“肾主封藏”,肾亏至极,封藏失司,寒水上泛;若心火亢盛,可以温化寒水,自然无碍;若心火不足,寒水上泛,则易出现心悸,面色反黑,有时一夜之间可由黄转黑。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虚劳。
治法:补肾填精,温经化斑
处方:附子30肉桂10 菟丝子30 大芸20巴戟天15 人参15 熟地20枣皮15 淮山药20 枸杞子20丹参25 桂枝20菖蒲15 辽五味10 生牡蛎20 炙甘草10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一周后复诊:面色稍有光泽,斑中有岛状色素脱落,腰已不酸,心悸未再发。上方加减服用一月后面色恢复正常。嘱洁身自好,少开长途夜车。 男性长斑,临床少见,从医这些年,看过两例,均从肾、心着手,效果不错。
按:
凡面部长斑,均得从心为主着手治疗;
有从心、肝、肾着手治疗“肝斑
有从心、脾、肺着手治疗“虚斑”
有从心、肾着手治疗“肾斑”
第十三例:肩周炎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