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医难,学中医更难,自学中医那是难上加难。先不要说那些生涩难懂的古汉语,就是一本《伤寒论》也是有N多的学者注解过,我也曾迷失在他们注解的华丽词藻中,很迷茫的看了很多家注解。越看越糊涂!后来还是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 金谷子: 历来诸家注伤寒,多偏于理论的解析,理论的解释虽然不无意义,也可以有助于从理的层面上解释病机。但在临床实践中,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循从什么样的具体指征来应用这部方书来治病,从一个临床的医生的角度,从可操作的层面入手,直接落实到实践中来,是我讲解伤寒时,结合这些年自己的临床实践,所着重讨论的。 简单了说:临床实验后的,不是空来空去的理论解说;辨病、脉、证、治层次的,不是方证相应、“六经是什么、不是什么的”。辨病,重于辨证的,不是“辨证论治”第一的。” 仅自《伤寒论》来说,如题目明示,是“辨XX病、脉、证、并治”,后来说伤寒是“辨证论治”的始祖,不错,但首重的辨病。 辨病,先于辨证。 辨病,先辨阴阳。 阴阳中再分三阴三阳。(如六经说、六病说似皆欠妥,不过是阴阳和阴阳的再分) 辨脉,是个独列的一项,定表里、定虚实的关键。 辨证,就是辨一个个具体的症状、体征表现,就是病人能感觉到的,医生能看得到的,这样就具体了。 病、脉、证(同症)辨明了后,如何治,还要再辨。有一方治多病、脉、证,有多方治同一证、脉。 层层细析,具体落实。伤寒论虽是个历经多次编注的古卷,但从中还是能看出文章的对举、排列的格式。 方证相应的说法,缺乏放在“病、脉”的辨析上(当然,脉,也有说是“证”)。 伤寒是有结构的,“选读”“重编次”会失去一些东西的。 我给你们讲的《伤寒论》是定位在给临床一线的医生、学生、学伤寒觉得困难入不了门的、或是学了后临床挂不上钩联系不起来看不了病的人看的。 从此帖开始如实和大家一起分享跟师所学经典《伤寒论》。希望曾经和我一样迷茫过的人也能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医。也能惊诧的发现,原来中医可以这样学——直面经典。 |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合一十六法,方十四首。
题目格式:辨:病、脉、证并冶。
1.首先辨病——病有很多种需要分辨,所以首先提出的是:什么是太阳病?太阳指什么?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以阴阳三分的方法分出的这六病,后来研究伤寒的称作六经辨证或三阴三阳病或六病。
2.对于太阳病有许多种说法,但我认为这只是个病的分类方法,在阳病中又依据阳气的多少,分三类,在阴病中又分三类。
3.阴阳是用来说理的,不特指某一种或某一类病。
4.辨脉——根据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治疗。
5.辨证——病的具体表现、症状、体征、包括脉,证合在一起都算是证。-----------
本帖最后由 gdjoana 于 2011/11/8 20:10 编辑 www.med126.com一句话点醒我,是辨病,脉,证并治,而非仅仅辨证论治,而且标题中病排第一位所以为首重。古文的每个字都得好好琢磨。
-----------
因为初涉中医,难免会出错,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之——类其代太阳,这里指太阳做为一个病来讲。(太阳这个理论运用到病的分类上来说) 2.要辨太阳病,首先脉:浮。证:头项强痛而恶寒。 3.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提纲,太阳病的典型表现。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条说明中风的特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的或然证状:发热;必然证状: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病是否传要以实际脉证为依据,以见证为准。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见哪个病的证就是哪个病,以临床见证为准。 |
-----------
本帖最后由 gdjoana 于 2011/11/8 20:20 编辑 www.lindalemus.com/sanji/想请教一下,太阳之为病的“之”是类的意思吗,意思就是太阳之类的病,下面是不是就分为中风和伤寒两类,然后再通过辨脉和辨证来确定是哪一类病,从而达到辨病的目的?
-----------期待着下文!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瘟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正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1.这条对温病和风温做了定义。
2.风温特征: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3.误治后的情况:(1)误用下法,出汗多,在下失阴液,可引起直视——高温的时候,有时会引起
脑神经的损坏,眼睛往上看(太阳伤了);失溲——小便少或无小便或小便浓缩后刺激着反复欲小便不由自主的
遗尿)(2)用不当的火疗或热熨等等,微发黄色(有转阳明的趋势,阳明病能引起发黄),过度
脱水或受火疗后能引起惊风和
抽搐;(3)如果反复用火疗和热熨,火熏如现在的蒸汽浴等等,一逆会出现病程拖延,再取汗过度会出现生命危险。
4.现在可以用补液的方法补救过度出汗。
七.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1.这里阴阳是什么?仅阴阳而论,指有热,无热而已。这句相当理论也是在临床上具有鉴别意义的。需要做阴阳鉴别的时候,每一步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鉴别指征,在这里就是这个格式或者叫鉴别要点。提出一个鉴别的方法。
2.关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句话历来有许多说法,是确指还是虚指?是具体指阴阳什么?病到底是在哪里?在这里我们仅仅看做是对阴阳的一个鉴别,阴和阳是不同的。这数字七和六是否确指不重要,因为前面提到阳明和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那么就是证没消失就是不愈,证消失就是愈。这里只是相对有个数字来说阴阳,就是表示对一个病当你进行明确脏腑、皮肉、肌腠,阴阳鉴别诊断以后,具体的意义是正确估计预后。
-----------呵呵,太好了,我可以看你的文章学了!
-----------搞半截。。还不如不发。
-----------上上次明医网年会,在苏州女儿渡家乡,见识过金谷子老师的风采,一位非常棒的老师,可惜那次没有能听后面的课,只待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