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医诊法
    

初学教室:中医诊法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来了解疾病的开始、发展以及治疗经过、目前症状和与疾病相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问诊应当包括问清一般情况、主诉、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内容,更须围绕主诉重点询问当前证候。

在问诊中应当抓住主诉,从整体出发,按照辨证的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深入询问。问诊时须耐心听取患者或陪诊者的叙述,也可作启发式询问,切忌主观地套问或暗示,以免影响病史的可靠。

中医的问诊内容与现代医学中“问病史”多相同,但有其独到之处,现介绍如下。

一、问寒热

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和发热的感觉。自觉寒冷而加衣被或取暖仍不缓解者为恶寒,多为感受外邪所致,常为发热先兆;而怕冷加衣被或取暖可缓解者为畏寒,多为阳气衰弱,失于温煦所致。

1. 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同时出现,为外感表证初期的特征。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发热重而恶寒轻为外感风热;发热恶风为外感风邪。

2. 但寒不热 多为里寒证。新病畏寒多为寒邪直中;久病畏寒多为阳气虚衰。

3. 但热不寒 高热不退为里热炽盛;按时热甚为潮热,其中日脯潮热为阳明腑实证;午后骨蒸潮热多为阴虚;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可见于湿温病;身热夜甚可见于温病热入营血。

4. 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往来,为正邪交争,互为进退之象,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二、问汗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常人进食辛辣,或体力活动,或情绪变化,或气温升高,或衣被过厚等均可使汗出增多。但当汗无汗或汗出过多或伴异常感觉时,则为病理现象。

1. 表证辨汗 外感风寒无汗多为表实;外感表证而有汗,为表虚证或表热证。

2. 里证辨汗 白天不因劳动或厚衣等因素而汗出,动辄尤甚为自汗,多为卫阳不固;睡时汗出,醒时自止者为盗汗,多为阴虚内热;大汗多为实热;若汗出如油,汗热味咸,脉细数无力为亡阴之证;汗出如珠,汗凉而味淡,脉微欲绝者,多为亡阳之证;恶寒战栗,继而全身汗出者为战汗,为热病正邪交争,如汗出热退为邪去正复;相反汗出身热,烦躁不安为邪盛正衰。

3. 局部辨汗 头汗可因阳热或湿热;半身出汗可因痰湿或中风,且无汗部位为病侧;心胸部位汗出多因心脾两虚;手足汗出者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而致。

三、问异常感觉

异常感觉多由病理变化而产生,可出现在机体各部分,为病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异常感觉往往是疾病最先出现的症状,包含疾病的早期诊断的重要信息。应注意询问其特点、程度、部位、时间等,结合相应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等情况。

1. 疼痛 疼痛而兼有胀满多由气滞所致;疼痛如针刺状为刺痛,是瘀血导致的特点;痛如刀割或疼痛如绞,痛势剧烈为实邪内侵,气机闭阻;疼痛游走不定多为风邪偏胜或气滞所致;疼痛部位固定多属血瘀或寒湿偏胜;疼痛而有烧灼感多见火邪致病;疼痛而觉局部寒冷,得温则减为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所致;疼痛隐隐,绵绵不绝,痛处喜按,多有气血不足。

2. 酸重麻木 酸指肢体、关节和肌肉酸楚无力;重指头身肢体感觉沉重,无力抬举;麻指皮下有蚁行感,按之不止;木是知觉消失,不知痛痒。病变在经络骨节和肌肤,为外邪侵袭,气血运行不利或气血不足所致。

3. 眩晕 眩为眼目昏花,阵阵发黑;晕指有旋转感,二者并见称为眩晕。多由于气血不足或风火痰浊为患。

4. 耳鸣耳聋 耳鸣是自觉耳中有鸣响,甚则妨碍听觉;耳聋为听力减退或消失。也与气血不足或风火痰浊有关。

5. 心悸怔仲 心悸指自觉心跳不宁;严重时心慌剧烈,休作无时,称为怔仲;以虚证为多,也可因邪热入里,痰火内扰,或心血瘀阻,及水气凌心等病证

6. 痞满 指自觉胸腹部胀满充实,甚至可以摸到包块。主要由于脏腑气机不畅或痰气交阻所致。

四、问饮食

包括食欲好坏、食量多少、食后反应、口渴与饮水、口味偏嗜、冷暖喜恶等,以判断脾胃以及有关脏腑功能盛衰,分析体内津液的盈亏输布情况

1. 食欲和食量

食少纳呆多为脾胃气虚,或内伤食滞,或湿邪困脾;脘胀厌食,嗳腐吞酸,多为食滞胃脘;纳少厌油,黄疸发热,肢体困重,多属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食欲不振,胸胁胀痛,精神抑郁或易怒,为肝气犯胃;育龄妇女突然停经而见厌食、呕恶,脉冲滑,应当考虑妊娠恶阻;消谷善饥,多为胃火炽盛,如伴有多饮多尿,可见于消渴病;饥不欲食,常为胃阴不足;食入则吐,多属胃中实火上逆;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多因脾胃虚寒;吞咽艰涩,梗噎不顺者,可见于噎嗝证;重病本不欲食,突然思食、多食,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称为“除中”,为“回光返照”之象;儿童喜食异物,如生米、泥土等,可见于虫积或疳积

2. 口渴与饮水

口渴喜热饮为寒湿内停;渴喜冷饮为热盛津伤;口渴而不欲饮者,或水入即吐,多见于水湿内停,或湿热内困,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可见于瘀血证;多饮多尿见于消渴。

3. 口味

口苦见于胃中积热或肝胆湿热;口淡多见于水湿内停,或脾胃虚寒;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口酸多见于肝胃不和;口咸多见于肾虚内热;口腻多见于脾胃湿阻;口臭多见于胃火炽盛。此外,病人喜食辛辣、热饮多为胃寒;相反喜食生冷者,多为胃中郁火。

五、问睡眠

睡眠异常有失眠嗜睡。不易入睡或易于惊醒,甚至彻夜难眠为失眠;时时欲睡,精神不振,头重困倦为嗜睡。虚证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阴虚火旺,内扰心神或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实证为邪气内扰,气机不畅或痰湿内盛等所致,病重嗜睡多为危象。

六、问二便

问二便以了解脾胃、大肠、肺、肾及膀胱的情况。应当注意二便的次数、数量、性质、颜色、气味、以及有无疼痛、出血等伴随情况。

1. 小便 色黄而短少多属热证;色白而清长多属寒证;多尿、多饮、消瘦多为消渴;小便刺痛为“淋证”,可因膀胱湿热、砂石阻塞、肾虚火旺等所致;小便不利,甚至涓滴难出为“癃闭”,多因肾气虚弱,或血瘀、湿热、结石所致;而重病见无尿、神志昏糊,为精气衰败的凶兆;夜间遗尿尿失禁,多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2.. 大便 次数减少,便硬难排,称为便秘。腹胀便秘,苔黄燥裂多因实热;腹痛拒按,苔白身冷多因实寒;努挣乏力,排便困难,多为气虚或血虚所致;次数增多,便溏或如水,称为泄泻,有寒热虚实之别。大便臭秽,腹痛肠鸣,肛门灼热多因湿热;便下如水,色淡味腥,腹痛喜温为寒湿;吐泻交作,泄下酸臭,甚至有未消化食物多为伤食;完谷不化,迁延日久多为脾胃虚弱,老年晨起泄泻称为“五更泻”,为脾肾阳虚所致;腹痛,下利赤白脓血,里急后重多为痢疾;先便后血,血色暗紫,为远血,为胃脘出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为近血,常见肠道脉络损伤。

七、问小儿及妇女

问小儿时应当了解出生前后情况、出生后的预防接种、传染病史以及常易引起小儿疾病的因素如外感、饮食、惊吓等。

妇女除常规的问诊外,应了解月经、带下、妊娠、生育等情况。月经应了解时间、周期、数量、颜色、性质,以及有无闭经、腹痛等情况。月经先期或量多,色淡多为脾不统血;色深红为热迫血行。月经后期或量少,色淡多为血海不足;色暗有块为气滞血瘀;腹痛喜温为寒凝血瘀所致。此外,气滞、血瘀、阳虚、气血两虚均可导致痛经。对于带下,主要了解色、量、质、气味等方面。带下色黄,质粘臭秽,为湿热下注;带下清稀,量多不绝为脾肾两虚,寒湿下注所致。
---十问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久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很好 很强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