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
人免疫缺陷病毒有两个型:HIV-1和HIV-2.
HIV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子、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染 主要传播途径
2、注射途径传染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 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三)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为高危人群。发病年龄主要是50岁以下的青壮年。
三、发病机制
CD4T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经2~10年的潜伏性感染阶段后,病毒可被某种因素所激活,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新的病毒RNA和蛋白,然后在细胞膜上装配成新病毒,再感染其他细胞。
(一)病毒直接损伤
(二)非感染细胞受累
(三)HIV感染干细胞
(四)免疫损伤
四、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2~10年可以发展为艾滋病。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
(一)I期
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肌痛、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类似血清病的症状。此时血液中可检出HIV及P24抗原。一般症状可持续3~14日后自然消失。
(二)Ⅱ期
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三)Ⅱ期
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l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黏连能自由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
(四)Ⅳ期
5种表现:①体质性疾病;②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③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④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⑤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1、肺部 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鸟分枝杆菌、念珠菌和隐球菌等均可引起肺部感染。卡氏肉瘤亦常侵犯肺部。
2、胃肠系统 以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病、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较为常见。
3、神经系统
(1)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炎、巨细胞病毒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
(2)机会性肿瘤:如原发中枢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
(3)HIV感染: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等。
(4)其他:低氧、败血症相关脑病等。
4、皮肤粘膜:卡氏肉瘤常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粘膜,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成大片状,表面出现溃疡并向四周扩散。
5、眼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弓形虫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棉絮状白斑常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
五、诊断
(—)临床诊断
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①体重下降10%以上。②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⑤反复出现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作实验室确诊检查。
(二)实验室诊断
1、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T细胞绝对计数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下降,CD4/CD8<1.0.
2、HⅣ-1抗体检查:
3、抗原检查:
4、病毒检查:
六、治疔
(—)抗病毒治疗
1、叠氮脱氧胸苷(AZT)
2、双脱氧胞苷和双脱氧肌苷
3、联合治疗
(1)AZT与干扰素α的联合:
(2)AZT与阿昔洛韦的联合:
(二)免疫治疗
(三)并发症的治疗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戊烷咪、复方磺胺甲恶唑
2、卡氏肉瘤:应用AZT与IFNα联合治疗、博来霉素联合治疗。
3、隐孢子虫感染:螺旋霉素。
4、弓形虫病: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常与乙胺嘧啶联合或交替应用。
5、巨细胞病毒感染:泛西洛韦或阿昔洛韦。
(四)支持及对症治疗
(五)预防性治疗
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应接受异烟肼治疗1个月。
2、CD4+T淋巴细胞少于0.2×109/L者,应接受肺孢子虫肺炎预防。
3、医务人员被污染针头刺伤或实验室意外者,在2小时内应进行AZT治疗,疗程4~6周。
七、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严禁毒品注射,取缔娼妓,禁止性乱交。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病人用过的用品及医疗器械严格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