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觉功能异常
确定损伤部位主要依靠确定感觉丧失的分布范围,不同感觉障碍出现后(痛觉、温度觉、触觉、振动觉和关节位置觉)提示不同的神经纤维损害。
1.痛觉和温度觉在周围神经由小纤维传导,由脊髓丘脑束传递。
2.关节位置觉和震动觉的传导主要在脊髓后索中的粗神经纤维传递。
3.远端感觉丧失提示周围神经病,可以累及所有的感觉形式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取决于周围神经内被累及的神经纤维直径大小。单神经损害通过解剖的分布可以轻易确定,和神经根损害相比边界较为明确,后者通常有一定的重叠。
4.脊髓损害的特征是有感觉障碍平面,即在损害平面以下出现感觉下降或缺失。
一侧脊髓损害又称Brown-S6quard综合征,脊髓损害平面同侧后索受损,而对侧下肢脊髓丘脑柬损害。颈髓受损(如脊髓空洞症或肿瘤等)可以选择性引起痛温觉受损,而关节位置觉和振动觉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5.一侧脑干损害,可以引起分离性和交叉性感觉障碍,在损害同侧的面部出现痛温觉丧失,对侧上下肢的感觉缺失。
6.脑干以上平面损害引起对侧所有感觉的缺失。在大脑皮层,损害主要引起精细感觉和辨别觉受损(如两点位置觉和实体辨别觉)。
(二)运动功能异常
力弱可由大脑皮层、放射冠、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以及肌肉等任何部位病变而引起,确定是上运动神经元,还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式。
1.大脑皮层损伤引起手和脚所有运动出现障碍,肌张力可正常或降低。
2.上下肢近端的腱反射亢进提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3.内囊、皮质脊髓束和脑干损害引起对侧偏瘫伴随锥体柬征。偏瘫同时伴有癫痫发作、认知能力下降或同位性偏盲,损害部位则多位于大脑半球。
4.颅神经麻痹(Ill~Ⅻ)出现在偏瘫对侧,提示损害位于颅神经麻痹侧的脑干。
5.脊髓损害引起截瘫(双下肢)或者四肢瘫(四肢),通过发现运动及反射平面加以确定(损害平面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而损害平面以下贝Ⅱ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
6.周围神经病多表现为远端型力弱(如足下垂或者手部无力),单神经病出现在外伤或者嵌压(腕管综合征),多个神经被累及(多发性单神经炎)常见于糖尿病。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从额叶中央前回的运动神经元,通过内囊、脑干到脊髓相应部位的前角细胞水平的运动传导通路中,任何部位受损都可以引起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无力
一般累及肌群,很少累及单块肌肉。
1.典型锥体束分布的无力,在上肢主要累及生理性伸肌(肩关节外展,肘、腕和手指的伸肌、手部小肌肉),在下肢主要累及生理性屈肌(屈髋、屈膝、踝背屈以及外翻),手指精细运动的丧失可能比总体上肌肉无力的程度更严重。
2.肌萎缩较轻微。
3.支撑肌群(如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表现为对抗被动运动到一定程度突然放松(折刀样感觉)。
4.腱反射亢进,反射非常活跃。足跖反射为伸性(Babinski征阳性)伴随阵挛(快速背伸足可以诱发,正常少于3次,足跖屈时不出现),可以有Hoffmann反射阳性,被动轻弹一个手指(检查者快速屈曲远端指间关节)。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由脊髓的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以及周围神经的损伤引起。肌无力的分布与相应受损的脊髓节段、神经根、神经丛或周围神经一致。需要结合解剖知识、很好的肌肉检查技术和临床经验来确定病变的部位,如桡神经的麻痹与C7神经根损害的鉴别,或者腓总神经麻痹和L5神经根的鉴别,相应肌肉出现萎缩、自发的不自主抽搐(肌柬震颤)、肌肉松软、被动伸展抵抗力低(肌张力低下或柔软)、腱反射下降或消失,跖反射还是屈性。和肌肉疾病的肌肉无力主要鉴别点是;肌肉病的无力呈对称性下降,反射丧失比神经病者晚,不伴有感觉丧失。重症肌无力导致的无力随被累及的肌肉使用而恶化(易疲劳),几乎没有肌肉萎缩,反射正常,没有感觉障碍。
肌肉无力分级(MCR分级):
0级:没有肌肉收缩
1级:肌肉收缩的轻微颤动
2级:有一些主动运动
3级:主动运动可以抵抗重力
4级:主动运动可以抵抗阻力
5级:正常肌力(以年龄而异)。
4级肌力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包括4-、4级和4+来表示能够对抗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阻力。应该避免粗略的描述,如“大概4/5级”来描述轻度四肢瘫或肌病,最好记录到所检查的每一块肌肉的力量差到什么程度以及最大肌力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