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 |
(2)日光和紫外线 |
了解 |
2 |
3.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1)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
熟悉 |
1 | |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 |
(1)影响因素 |
掌握 |
2 | |
5.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种类 |
了解 |
2 | |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1)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结构特点 |
熟悉 |
1,2 |
|
2.微生物变异的现象 |
(1)概念与分类 |
掌握 |
1,2 |
|
3.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
(1)概念 |
了解 |
1 |
|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
掌握 |
3,4 |
七、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
1.概述 |
(1)微生物致病性 |
掌握 |
3 |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
(1)寄生 |
了解 |
2 | |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
(1)细菌表面成分 |
了解 |
1,2 |
|
|
(6)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
熟练掌握 |
2,3 |
4.机体的抗菌免疫 |
概念与类型 |
熟悉 |
2 | |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1)概念 |
熟悉 |
2 | |
6.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
(1)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 |
掌握 |
3,4 | |
7.感染的临床征象:病症与症状 |
(1)病程发展阶段 |
掌握 |
2,3 | |
8.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
掌握 |
2,4 | |
八、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
1.概述 |
(1)概念 |
熟悉 |
1,3 |
|
2.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 |
(1)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
熟悉 |
2 |
|
3.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
(1)细菌分类单位 |
掌握 |
1,2 |
|
4.细菌的分类方法 |
(1)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
了解 |
1,2 |
九、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
熟悉 |
3,4 |
2.标本采集与运送 |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
掌握 |
4 | |
3.微生物学检查 |
(1)直接镜检 |
熟练掌握 |
4 | |
4.血清学诊断 |
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 |
熟练掌握 |
3,4 | |
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
(1)实验室感染来源 |
熟练掌握 |
3,4 | |
6.动物试验 |
(1)动物试验种类、原理 |
了解 |
2 |
|
7.免疫检测技术 |
概述 |
了解 |
2 |
8.发光分析技术 |
概述 |
了解 |
2 | |
9.鲎试验 |
概述 |
了解 |
2 | |
10.分子生物学在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
(1)分子生物学概念 |
了解 |
2 | |
十、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
1.显微镜检查 |
(1)普通光学显微镜 |
掌握 |
3 |
|
2.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
方法 |
掌握 |
3,4 |
|
3.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 |
(1)常用染料 |
熟练掌握 |
3 |
十一、培养基 |
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
(1)营养物质 |
熟练掌握 |
1,2 |
|
2.培养基的种类 |
(1)基础培养基 |
熟练掌握 |
2,3 |
|
3.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
(1)血平板 |
熟练掌握 |
4 |
十二、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
1.基本条件 |
(1)细菌实验室 |
掌握 |
2 |
2.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
(1)平板划线分离法 |
掌握 |
3,4 | |
3.细菌培养的方法 |
掌握 |
4 |
|
4.细菌的生长现象 |
(1)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 |
熟悉 |
3 |
5.细菌 L型的检查 |
(1)标本采集 |
了解 |
3 | |
十三、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 |
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
(1)糖(醇?br>④?类发酵试验 |
熟悉 |
4 |
|
|
(5)甲基红试验 |
熟练掌握 |
2 |
|
|
(6)V-P试验 |
熟练掌握 |
2,3 |
|
2.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
(1)明胶液化试验 |
熟练掌握 |
3 |
|
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
(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
熟练掌握 |
3 |
|
4.各种酶类试验 |
(1)氧化酶试验 |
熟练掌握 |
4 |
|
5.抑菌试验 |
(1)O/129抑菌试验 |
熟练掌握 |
3 |
十四、血清学试验 |
1.概述 |
(1)血清学鉴定 |
了解 |
2 |
十五、动物实验 |
|
实验动物的选择、接种、解剖 |
熟悉 |
2,3 |
十六、菌种保存与管理 |
|
菌种保管注意事项 |
熟悉 |
2,3 |
十七、细菌检验的自动化、微型化设 |
|
(1)微量生化反应系统 |
熟悉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