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结缔组织代谢 |
1.胶原 |
(1)胶原的分子结构 |
|
1 |
|
2.基底膜 |
(1)基底膜胶原 |
|
1 |
|
3.基质的粘多糖 |
(1)基质粘多糖的种类 |
|
1 |
十九、与皮肤病有关的介子 |
1.血管活性物质 |
组胺、5-羟色胺、血小板激活因子、花生四烯酸氧化产物、缓激肽、蛋白酶 |
|
1 |
|
2.趋化性因子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超化因子、组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小板激活因子蛋白酶、补体分子 |
|
1 |
|
3.神经肽 |
?P物质、脑啡肽和吗啡肽、血管活性肠道多肽 |
|
1 |
二十、免疫学基 |
1.免疫性 |
|
|
1 |
本概念 |
2.非特异性免疫 |
|
|
1 |
|
3.特异性免疫 |
|
|
1 |
|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
|
|
1 |
二十一、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组 |
1.中枢淋巴组织 |
(1)胸腺 |
|
1 |
织结构与功能 |
2.周围淋巴组织 |
(1)淋巴结 |
|
1 |
|
|
|
| |
|
3.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
(1)感应阶段 |
|
1 |
|
4.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
(1)细胞免疫 |
|
1 |
二十二、免疫球蛋白 |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
|
1 |
|
2.免疫球蛋白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活性 |
(1)IgG |
|
1 |
|
3.单克隆抗体 |
(1)概念 |
|
1 |
二十三、免疫反应的炎症介子和细胞因子 |
1.补体系统 |
(1)补体系统的组成 |
|
1 |
|
2.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 |
|
|
1 |
3.细胞因子 |
(1)白介素 |
掌握 |
1 | |
二十四、超敏反 |
1.概念 |
|
|
1 |
应的概念及分 |
2.分类 |
|
|
1 |
类 |
3.机理 |
|
|
1 |
二十五、自身免疫及与皮肤病 |
1.自身免疫的发生机制 |
学说 |
|
2 |
有关的自身抗体 |
2.自身抗体的检出方法 |
(1)免疫荧光法 |
|
2 |
|
|
|
|
2 |
|
3.与结缔组织病有关的自身抗体 |
抗体的种类及意义 |
|
2 |
|
4.与大疱性疾病有关的自身抗体 |
(1)抗体的种类及意义 |
|
2 |
二十六、皮肤疾 |
1.HLA的概念 |
|
|
1 |
病与 HLA |
2.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
|
|
1 |
二十七、皮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 |
1.表皮的基本组织病理变化 |
(1)角化过度 |
|
2 |
|
|
|
| |
2.真皮的组织病理变化 |
(1)肉芽肿 |
熟悉 |
2 | |
3.皮下组织的病 |
(1)小叶病变 |
熟悉 |
2 | |
|
理变化 |
|
|
2 |
二十八、皮肤病的病因 |
|
(1)一般发病因素 |
|
2 |
二十九、皮肤病 |
1.自觉症状 |
概念及表现 |
|
2 |
的症状 |
2.他觉症状 |
(1)原发损害的概念及表现 |
|
3 |
三十、皮肤病的 |
1.病史 |
|
|
3 |
诊断 |
2.体格检查 |
|
|
2 |
|
3.实验室检查 |
免疫学、血清学、病理学、细菌学、真菌学检查等 |
|
2 |
|
4.其他临床检查 |
(1)玻片压诊法 |
|
3 |
三十一、皮肤病的治疗 |
1.内用药物: 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维 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免疫调节剂\其他药物 |
(1)种类 |
|
2 |
了解 | ||||
2.外用药物疗法 |
(1)外用药的性能分类 |
掌握 |
2 | |
3.物理疗法 |
种类及适应证 |
掌握 |
2 | |
4.光疗法 |
种类及适应证 |
掌握 |
2 |
|
5.药浴疗法 |
种类及适应证 |
掌握 |
2 |
6.冷冻疗法 |
种类及适应证 |
|
2 | |
7.激光疗法 |
种类及适应证 |
|
2 | |
8.放射疗法 |
种类及适应证 |
|
2 | |
9.皮肤外科治疗 |
种类及适应证 |
|
2 | |
三十二、病毒性皮肤病 |
1.单纯疱疹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掌握 |
2 |
2.带状疱疹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
2 | |
3.水痘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
2 | |
4.Kaposi水痘样疹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
3 | |
5.传染性软疣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
2 | |
6.疣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
2 | |
7.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
(1)病因 |
|
2 | |
8.麻疹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
2 | |
9.手足口病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
|
2 | |
10.风疹 |
(1)病因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