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医治疗
根据喘肺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演变,目前多数医家将喘肺分为2型。风热闭肺型,即发病初期,症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黏稠色黄,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痰热闭肺型,即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症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此时痰热俱甚,郁闭于肺。临床论治,多以解除热、痰、喘为重[4].
王燕等[10]用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山慈菇、甘草各3 g,生石膏15 g,杏仁、半夏、大枣各9 g,葶苈子5 g)治疗50例喘肺患儿,结果痊愈4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於卫国等[11]将84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予自拟喘肺灵合剂(麻黄3 g、杏仁6 g、甘草6 g、黄芩6 g、生石膏15 g、白茅根15 g、金银花15 g、大青叶9 g、鱼腥草9 g)。如痰多加葶苈子4 g、天竺黄3 g;紫绀重加丹参3 g、赤芍3 g.7剂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0.5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在风热闭肺阶段时,临床多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一般在临床上石膏用量是麻黄的3~5倍,否则失去辛凉宣泄、清热平喘之功,起不到本方应有的作用[12].如果患儿咳嗽剧烈、痰多,常加用瓜蒌皮、浙贝母、天竺黄;热重加黄芩、栀子、鱼腥草以清肺泄热。在本证型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发展到痰热闭肺时,治疗以清热涤痰、泻肺定喘为主,多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严重时肺气闭塞,可致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为口唇发绀、烦躁不安、气急痰壅,病情危急。在此时必须及时救治,否则病情会继续发展,最后因邪胜正虚转为邪陷厥阴、心阳虚衰之危证[13].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汪海飚等[14]认为喘肺的治疗以早期预防性治疗为主,以中医治疗为主,正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出现并发症后,以中医为主,配合西医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当以开闭肺气、涤痰清热、活血化瘀为大法,在兼变证出现时,则要把护阳为本、平衡阴阳、气血固脱的思想贯彻始终[14].
马一倩[15]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合并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用三拗汤加减合并静滴青霉素治疗风寒犯肺型肺炎,用银翘散加味合静滴青霉素治疗风温犯肺型肺炎共48例,治愈4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喘憋症状的患儿在服中药2~3剂后咳嗽喘憋明显好转,服中药5~6剂后病情痊愈。尤其重症肺炎早期中西医联合治疗病情转化快,疗效显著。任爱玲[16]治疗230例喘息性支气管患儿,1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10例用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组用罗红霉素加用654|2或阿奇霉素加654|2静滴,并给予超声雾化;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显效42例,有效7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 %;西药组显效11例,有效64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68.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宁小平[17]用定喘汤合六君子汤化裁治疗恢复期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60例。所有患儿均用中药治疗,有14例重症患儿配合西药抗炎、抗病毒、雾化吸入。结果:160例中痊愈158例(症状体征消失),好转2例;最短3 d痊愈,最长22 d痊愈,平均8.2 d.总有效率100 %,治愈率98.75 %,效果满意,疗程比单纯西药治疗明显缩短。同时对于重症肺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用中药效果好。唐凤[18]把1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2组均常规给予抗菌消炎、抗病毒药物;治疗组加服中药麻杏苏葶汤。结果:治疗组100例患儿,治愈48例,好转44例,无效8例,总有效92 %;对照组80例患儿,治愈22例,好转3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5 %.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罗志英等[19]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108例,2组用1~2种抗生素、病毒唑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加用葶苈五味子平喘汤(葶苈子10 g、紫苏子10 g、白芥子10 g、莱菔子15 g、五味子10 g、地龙干10 g、制半夏6 g、桔梗15 g、桂枝10 g、秦皮10 g、板蓝根15 g),并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疗程为7 d.结果:治疗组治愈68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3 %;对照组治愈60例,有效3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5.2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总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了长期使用抗生素所造成的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等问题,并能减少患儿复发的机会,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20].
3结语
对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首先,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并且在治标的同时兼顾治本,有效地缩短了病程;其次,减小了西药对胃肠道、肝脏、肾脏的毒副作用;最后,可以整体调护,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复发。虽然目前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临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及辨证分型标准,且临床研究多为简单对照,缺乏随机、双盲、多中心的科研设计,今后应进一步规范诊疗标准及研究设计,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永辉。儿科疾病中西医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7.
[2]琚玮,葛湄菲。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67-168.
[3]李敏许,黄小玲,郑雪芳。两种方法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院,2007,7(2):38-40.
[4]肖达民。名医临证经验丛书。儿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3-294.
[5]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5.
[6]朱勇,吕俊微。小儿喘憋性肺炎40例综合治疗体会[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5,12(4):292-293.
[7]何旒。再论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治疗[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5):425-426.
[8]刘云。王氏保赤丸对婴儿肺炎喘嗽的治疗与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7):58.
[9]黄通笑。中西医结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3):33-34.
[10]王燕,罗尊宇。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1):27.
[11]於卫国,湛翠兰。喘肺灵合剂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3):1232-1233.
[12]李家庚,傅延龄。儿科病论治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48.
[1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0-71.
[14]汪海飚,姚莉华。肺炎喘嗽及兼变证的机理探讨和防治[J].新疆中医药,2005,23(1):4-5.
[15]马一倩。中西医结合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5,12(10):846-847.
[16]任爱玲,张黎,龙江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2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56.
[17]宁小平。定喘汤合六君子汤化裁治疗恢复期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60例[J].临床医药杂志,2003,26(1):10139-10140.
[18]唐凤。中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7,5:58-59.
[19]罗志英,卿国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10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3):228-229.
[20]王玉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80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