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考试 科目 |
中 医 基 咽 理 论 |
三、 精气血津 液神 |
( 八) 精血津液之间 的关系 |
.精血同源 |
|
2.津血同源 |
| |||
( 九) 精气神之间的 关系 |
.气能生精、 摄精 |
| ||
2.精能化气 |
| |||
3.精气化神 |
| |||
4.神驭精气 |
| |||
四、 经络 |
( 一) 经络学说 |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
| |
2.经络系统的组成 |
| |||
( 二)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
| ||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 |||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
| |||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
| |||
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 三) 奇经八脉 |
.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
| ||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
| |||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
| |||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
| |||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
| |||
( 四) 经络的生理 功能 |
.沟通联系作用 |
| ||
2.运输渗灌作用 |
| |||
3.感应传导作用 |
| |||
4.调节作用 |
| |||
( 五) 经络学说的 应用 |
.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
| ||
2.指导疾病的诊断 |
| |||
3.指导疾病的治疗 |
| |||
五、 病因 |
( 一) 六yin |
.六yin共同的致病特点 |
| |
2.六yin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
| |||
( 二) 痴气 |
.痴气的致病特点 |
| ||
2.疫痴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
| |||
( 三) 七情内伤 |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
| ||
( 四) 饮食失宜 |
.饮食不节 |
| ||
2.饮食不洁 |
|
考试 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考试 科目 |
中 医 基 咽 理 论 |
五、 病因 |
( 四) 饮食失宜 |
3.饮食偏嗜 |
|
( 五) 劳逸失度 |
.过度劳累 |
| ||
2.过度安逸 |
| |||
( 六) 痰饮 |
.痰饮的形成 |
| ||
2.痰饮的致病特点 |
| |||
( 七) 痕血 |
.痕血的形成 |
| ||
2.痕血的致病特点 |
| |||
3.痕血的病证特点 |
| |||
( 八) 先天因素 |
.胎弱 |
| ||
2.胎毒 |
| |||
六、 发病 |
( 一) 发病的基本 |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
| |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
| |||
( 二) 影响发病的主 要因素 |
.环境与发病 |
| ||
2.体质与发病 |
| |||
3.精神状态与发病 |
| |||
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 三) 发病类型 |
.感邪即发 |
| ||
2.徐发 |
| |||
3.伏发 |
| |||
4.继发 |
| |||
5.复发 |
| |||
6.合病与并病 |
| |||
七、 病机 |
( 一) 邪正盛衰 |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
| |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
| |||
( 二) 阴阳失调 |
.阴阳偏胜 |
| ||
2.阴阳偏衰 |
| |||
3.阴阳互损 |
| |||
4.阴阳格2 |
| |||
5.阴阳亡失 |
| |||
( 三) 气的失常 |
.气虚 |
| ||
2.气滞 |
| |||
3.气逆 |
|
更多卫生资格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