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18年第15期
问题索引:
一、【问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问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
具体解答:
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HMD患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4~6小时内)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分)、呼气呻吟声、鼻翼扇动和吸气性三凹征等典型体征;由于低氧血症,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并常伴有四肢松弛;心音由强转弱,有时在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肝可增大;肺部听诊早期多无阳性发现,以后可闻及细湿啰音。病情一般较重,重者可于3天内死亡;如能存活3天以上又未并发脑室内出血或肺炎者,则可逐渐好转。
(二)诊断
1.根据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和X线胸片特点即可诊断,必要时可做胃液泡沫稳定试验。但应注意可能有肺部感染同时存在。出生12小时后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者不考虑本病。
2.实验室检查 由于肺泡气体交换障碍和能量供给不足,故患儿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碳酸氢根减低,血钾增高。早产儿生后立即进行胃液泡沫稳定试验(胃液1ml加95%酒精1ml,振荡15秒,静置15分钟后沿管壁有一圈泡沫为阳性〕,阳性者可排除HMD。
3.X线检査 生后24小时胸部X线片有特征性表现:两肺呈普遍性透亮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网状颗粒阴影和支气管充气征,重者呈“白肺”,心边界不清。应于机械通气前、后连续摄片观察。
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
采取综合急救措施使患儿度过极期,待新生儿能产生足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时,则病情恢复。治疗的重点是:①纠正缺氧;②表面活性物质疗法;③其他对症和支持治疗。
1.纠正缺氧 应进行血氧和生命体征监测,使PaO2维持在6.7~9.8 kPa(50~70mmHg)、saO2维持在87~95%之间,过高可能导致早产儿氧中毒,引起视网膜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尽早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压力以5~10cmH2O(0.49~0.98kPa)为宜,如压力过高可影响CO2排出,发生肺气压伤和心搏出量降低。
(2)机械通气指征:当CPAP治疗无效,PaO2仍<6.7kPa(50mmHg)或PaCO2>7.9kPa(60mmHg)或频发呼吸暂停时,则应进行气管插管并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压力为4~6cmH2O(0.4~0.6kPa)。
2.肺表面活性物质(PS)疗法 经气管内给药,每次剂量为60~200mg/kg,可用2~4次。预防性治疗可在生后2小时内应用,已确定为HMB时应尽早应用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天然制剂疗效优于人工合成制剂。
3.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混合性酸中毒需先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对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每次3~5ml/kg,以5~10%葡萄糖液稀释成等张液,30分钟内经静脉滴入。
4.关闭动脉导管 可用消炎痛静脉滴注。剂量:出生体重<1250g者为0.1mg/kg,12、36小时后再各用1次。本药口服效果差,用药无效时应考虑手术结扎动脉导管。
5.支持疗法 置患儿于适中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应维持在60%左右。每日静脉补液40~80ml/kg,热量应充足,危重期应由静脉补充热量,病情好转后由消化道喂养,保证呼吸道通畅。
6.抗生素应用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强肺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更多儿科主治医师考试信息
在线题库: 2018年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