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药师《答疑周刊》2018年第6期
问题索引:
1.【问题】希望老师总结一下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特点。
2.【问题】怎么区分一级动力学消除和零级动力学消除?
3.【问题】关于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亲和力、内在活性的相关内容,不理解,也记不住。
具体解答:
1.【问题】希望老师总结一下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特点。
【解答】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不同给药途径药效出现从快到慢的顺序依次为:静注>吸人>舌下给药>肌注>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皮肤给药。
(1)口服给药:为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其优点是方便、经济、安全,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和药物。其缺点为吸收慢、不规则,易受胃肠内容物、胃肠蠕动状态及首关消除的影响,不适用于昏迷、呕吐、抽搐、首关消除明显及急重患者,易被消化酶破坏的药物不宜口服。
(2)注射给药:与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一般吸收完全、迅速、生效快、剂量准确,但不够经济、方便、安全。临床上凡能口服给药的应避免注射给药。①静脉注射(静注)和静脉滴注(静滴):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吸收过程,迅速发挥药效,特别适合于危急患者,但静脉给药有一定的危险性,应严格控制给药剂量、速度,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油剂、混悬剂不宜静脉给药。②肌肉注射(肌注):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快且完全,而感觉神经纤维较少,故疼痛较轻。肌肉注射混悬剂或油剂,吸收缓慢、作用持久。③皮下注射:药物吸收缓慢、均匀,但较口服快,药效维持时间较长。刺激性药物及油类易致注射部位疼痛、炎症及硬结,不宜皮下注射。④皮内注射:皮内注射给药量少,主要用于皮内试验,如结核菌素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⑤椎管注射(鞘内注射):一般在腰椎部位将药液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内,产生局部作用,多用于腰麻。
(3)吸入给药:气体、挥发性液体及气雾剂药物常采用呼吸道给药,经肺泡吸收,迅速入血产生疗效或在呼吸道局部发挥作用,作用迅速而短暂。此方法的缺点为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4)舌下给药:脂溶性较高、用量较小的药物可采用舌下给药的方法由舌下黏膜吸收,具有吸收迅速和避免首关消除的特点,但吸收面积小。
(5)直肠给药:可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破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首关消除。但吸收面积小,吸收不规则,适用于胃肠道刺激性强及小儿服药困难者。
(6)皮肤和黏膜给药:药物用于皮肤或黏膜表面,多数药物发挥局部作用,有的药物可发挥全身作用。
2.【问题】怎么区分一级动力学消除和零级动力学消除?
【解答】(1)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比例进行消除。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成正比。机体消除功能正常,体内药量未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药物按恒:比消除,如绝大多数药物在治疗量时的消除。
(2)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是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按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药物的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机体消除功能低下或用药剂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机体消除能力达饱和,只能以恒定的最大速度恒量消除,当血药浓度下降到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可转化为恒比消除。
3.【问题】关于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亲和力、内在活性的相关内容,不理解,也记不住。
【解答】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同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不同。
内在活性:或称效能,是指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具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可以产生类似递质激动受体的效应。激动剂的内在活性可能小于或等于1。
激动剂 |
完全激动剂 |
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最大效应。 |
部分激动剂 |
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即使浓度增加,也不能达到完全激动剂那样的最大效应,与激动剂合用,可因占据受体而能拮抗激动剂的部分生理效应。 | |
拮抗剂 |
竞争性拮抗剂 |
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与受体结合,但缺乏内在活性,结合后非但不能产生效应,同时由于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剂的效应,但可通过增加激动剂浓度使其达到单用激动剂时的水平。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相同的受体,且其拮抗作用可逆,与激动剂合用时的效应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 |
非竞争性拮抗剂 |
非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虽不争夺相同的受体,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可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或非竞争性拮抗剂通过共价键作用与受体结合牢固,呈不可逆性,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不断提高激动剂浓度,也不能达到单独使用激动剂时的最大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