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
九、固涩剂 |
(四)涩肠固脱 |
2.四神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痛泻要方的鉴别应用 |
1 |
(五)涩精止遗 |
1.金锁固精丸的组方原理 |
1 | ||
1 | ||||
(六)固崩止带 |
1.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
1 | ||
2.固经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固冲汤的鉴别应用 |
1 | |||
3.易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完带汤的鉴别应用 |
1 | |||
十、安神剂 |
(一)概述 |
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
1 | |
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重镇安神 |
1.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 |
1 | ||
1 | ||||
(三)滋养安神 |
1.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 |
1 | ||
1 | ||||
3.甘麦大枣汤的组方原理 |
1 | |||
十一、开窍剂 |
(一)概述 |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
1 | |
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凉开 |
1 | |||
2.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的鉴别应用 |
1 | |||
(三)温开 |
1.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
1 | ||
2.紫金锭的组方原理 |
1 | |||
十二、理气剂 |
(一)概述 |
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
1 | |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行气 |
1.越鞠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1 | ||||
3.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 |
1 | |||
4.厚朴温中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理中丸的鉴别应用 |
1 | |||
5.天台乌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橘核丸的鉴别应用 |
1 | |||
方剂学 |
十二、理气剂 |
(二)行气 |
6.暖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一贯煎的鉴别应用 |
1 |
(三)降气 |
1.苏子降气汤的组方原理 |
1 | ||
2.定喘汤的组方原理 |
1 | |||
3.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吴茱萸汤的鉴别应用 |
1 | |||
1 | ||||
十三、理血剂 |
(一)概述 |
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
1 | |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活血祛瘀 |
1 | |||
2.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3.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 |
1 | |||
4.复元活血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血府逐瘀汤的鉴别应用 |
1 | |||
5.七厘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活络效灵丹的鉴别应用 |
1 | |||
6.温经汤的组方原理 |
1 | |||
7.生化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温经汤的鉴别应用 |
1 | |||
1 | ||||
1 | ||||
(三)止血 |
1.十灰散的组方原理 |
1 | ||
2.咳血方的组方原理 |
1 | |||
3.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导赤散的鉴别应用 |
1 | |||
4.槐花散的组方原理 |
1 | |||
5.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
1 | |||
十四、治风剂 |
(一)概述 |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
1 | |
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疏散外风 |
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
1 | ||
方剂学 |
十四、治风剂 |
(二)疏散外风 |
2.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地黄饮子的鉴别应用 |
1 |
3.牵正散的组方原理 |
1 | |||
4.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
1 | |||
1 | ||||
(三)平息内风 |
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紫雪的鉴别应用 |
1 | ||
1 | ||||
1 | ||||
4.大定风珠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三甲复脉汤的鉴别应用 |
1 | |||
十五、治燥剂 |
(一)概述 |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
1 | |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轻宣外燥 |
1.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
1 | ||
2.桑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
1 | |||
3.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杏汤的鉴别应用 |
1 | |||
(三)滋阴润燥 |
1.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2.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 |
1 | |||
1 | ||||
4.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咳血方的鉴别应用 |
1 | |||
5.养阴清肺汤的组方原理 |
1 | |||
十六、祛湿剂 |
(一)概述 |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
1 | |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燥湿和胃 |
1.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2.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香薷散的鉴别应用 |
1 | |||
方剂学 |
十六、祛湿剂 |
(三)清热祛湿 |
1.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2.八正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 |
1 | |||
3.三仁汤的组方原理 |
1 | |||
4.甘露消毒丹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三仁汤的鉴别应用 |
1 | |||
5.连朴饮的组方原理 |
1 | |||
6.二妙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7.当归拈痛汤的组方原理 |
1 | |||
(四)利水渗湿 |
1.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2.猪苓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苓散的鉴别应用 |
1 | |||
3.防己黄芪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玉屏风散的鉴别应用 |
1 | |||
4.五皮散的组方原理 |
1 | |||
(五)温化寒湿 |
1.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 |
1 | ||
2.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3.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应用 |
1 | |||
4.萆薢分清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桑螵蛸散的鉴别应用 |
1 | |||
(六)祛风胜湿 |
1.羌活胜湿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应用 |
1 | ||
2.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十七、祛痰剂 |
(一)概述 |
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
1 | |
2.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燥湿化痰 |
1.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2.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 |
1 | |||
3.茯苓丸的组方原理 |
1 | |||
(三)清热化痰 |
1.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
1 | ||
2.小陷胸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
1 | |||
3.滚痰丸的组方原理 |
1 | |||
(四)润燥化痰 |
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 |
1 | ||
方剂学 |
十七、祛痰剂 |
(五)温化寒痰 |
1.三子养亲汤的组方原理 |
1 |
2.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苓桂术甘汤的鉴别应用 |
1 | |||
(六)治风化痰 |
1.止嗽散的组方原理 |
1 | ||
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天麻钩藤饮的鉴别应用 |
1 | |||
十八、消食剂 |
(一)概述 |
1.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
1 | |
2.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1 | |||
(二)消食化滞 |
1.保和丸的组方原理 |
1 | ||
1 | ||||
(三)健脾消食 |
1.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
1 | ||
2.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 |
1 | |||
十九、驱虫剂 |
|
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
1 |
卫生资格在线题库: 2018年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在线下载>>
编辑推荐:2018年卫生资格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