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科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考试科目 |
中医外科护理学 |
一、中医外科辨证特点 |
(一)辨病 |
1.辨病的程序 |
3 |
2.外科“四诊”的内容 |
3 | |||
(二)阴阳辨证 |
1.中医阳证、阴证的辨证要点 |
3、4 | ||
2.阴阳辨证的注意事项 |
3、4 | |||
(三)部位辨证 |
1.上部辨证 |
3、4 | ||
2.中部辨证 |
3、4 | |||
3.下部辨证 |
3、4 | |||
(四)经络辨证 |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
3、4 | ||
2.循经用药 |
3、4 | |||
(五)局部辨证 |
1.辨肿 |
3、4 | ||
2.辨肿块结节 |
3、4 | |||
3.辨痛 |
3、4 | |||
4.辨痒 |
3、4 | |||
5.辨麻木 |
3、4 | |||
6.辨脓 |
3、4 | |||
7.辨溃疡 |
3、4 | |||
8.辨出血 |
3、4 | |||
中医外科护理学 |
一、中医外科辨证特点 |
(六)辨“善恶顺逆” |
1.概念 |
3 |
2.疮疡“顺、逆”的判别 |
3、4 | |||
二、中医外科治法的特点 |
(一)内治法 |
1.内治法治疗总则 |
3、4 | |
2.消法的应用 |
3、4 | |||
3.托法的应用 |
3、4 | |||
4.补法的应用 |
3、4 | |||
(二)外治法 |
1.外治法的分类 |
3、4 | ||
2.外治法常用药物疗法 |
3、4 | |||
3.切开法 |
3、4 | |||
4.垫棉法 |
3、4 | |||
5.引流法 |
3、4 | |||
6.其他外科治疗法的应用 |
3、4 | |||
三、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
(一)水、电解质平衡 |
1.体液的含量 |
3 | |
2.体液的分布 |
3 | |||
3.体液的组成 |
3 | |||
4.体液平衡 |
3 | |||
(二)水、电解质失衡 |
1.水、钠代谢异常 |
3、4 | ||
2.钾代谢异常 |
3、4 | |||
(三)酸碱平衡 |
1.酸碱平衡的基本要素 |
3、4 | ||
2.调节酸碱平衡的途径 |
3、4 | |||
(四)酸碱平衡失调 |
1.代谢性酸中毒 |
3、4 | ||
2.代谢性碱中毒 |
3、4 | |||
3.呼吸性酸中毒 |
3、4 | |||
4.呼吸性碱中毒 |
3、4 | |||
5.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 |
3、4 | |||
四、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
(一)休克概述与临床表现 |
1.概念与分类 |
3 | |
2.病因与发病机制 |
3、4 | |||
3.临床表现 |
3、4 | |||
(二)休克治疗原则与护理 |
1.治疗原则 |
3、4 | ||
2.护理 |
3、4 | |||
五、麻醉病人的护理 |
(一)麻醉的分类 |
分类 |
3 | |
中医外科护理学 |
五、麻醉病人的护理 |
(二)麻醉前准备 |
1.麻醉前准备事项 |
3、4 |
2.麻醉前用药目的 |
3、4 | |||
3.常用的术前用药 |
3、4 | |||
(三)麻醉期间的护理 |
1.常用麻醉方法 |
3、4 | ||
2.常用麻醉的护理 |
3、4 | |||
3.麻醉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
3、4 | |||
(四)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
1.拔管条件 |
3、4 | ||
2.转回病房的标准 |
3、4 | |||
3.转运病人的安全措施 |
3、4 | |||
六、围手术期护理 |
(一)概述 |
1.围手术期护理的概念 |
3 | |
2.手术分类 |
3、4 | |||
(二)术前护理 |
1.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 |
3、4 | ||
2.术前皮肤准备的方法 |
3、4 | |||
3.术前皮肤准备的范围 |
3、4 | |||
4.术前胃肠道准备的目的 |
3、4 | |||
5.术前胃肠道准备的方法 |
3、4 | |||
(三)术后护理 |
1.一般护理 |
3、4 | ||
2.生命体征的观察 |
3、4 | |||
3.卧位及活动 |
3、4 | |||
4.切口的护理 |
3、4 | |||
5.引流的护理 |
3、4 | |||
6.饮食的护理 |
3、4 | |||
7.术后不适的护理 |
3、4 | |||
8.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3、4 | |||
9.术后健康教育 |
3、4 | |||
七、外科常用护理技能 |
(一)创口引流 |
1.目的 |
3、4 | |
2.护理 |
3、4 | |||
(二)腹腔引流 |
1.引流管的类型 |
3、4 | ||
2.目的 |
3、4 | |||
3.适应证 |
3、4 | |||
4.并发症 |
3、4 | |||
5.护理 |
3、4 | |||
中医外科护理学 |
七、外科常用护理技能 |
(三)胃肠减压 |
1.原理 |
3、4 |
2.目的 |
3、4 | |||
3.并发症 |
3、4 | |||
4.护理 |
3、4 | |||
(四)胆道引流 |
1.适应证 |
3、4 | ||
2.并发症 |
3、4 | |||
3.护理 |
3、4 | |||
(五)胸膜腔闭式引流 |
1.原理 |
3、4 | ||
2.目的 |
3、4 | |||
3.适应证 |
3、4 | |||
4.置管部位 |
3、4 | |||
5.装置 |
3、4 | |||
6.并发症 |
3、4 | |||
7.护理 |
3、4 | |||
(六)胃、空肠造瘘 |
1.适应证 |
3、4 | ||
2.并发症 |
3、4 | |||
3.护理 |
3、4 | |||
(七)回、结肠造瘘 |
1.适应证 |
3、4 | ||
2.造瘘口部位的选择 |
3、4 | |||
3.并发症 |
3、4 | |||
4.护理 |
3、4 | |||
(八)泌尿系造口 |
1.适应证 |
3、4 | ||
2.护理 |
3、4 | |||
(九)气管切开术 |
1.适应证 |
3、4 | ||
2.手术方法 |
3、4 | |||
3.并发症 |
3、4 | |||
4.护理 |
3、4 | |||
八、外科感染疾病 |
(一)概述 |
1.外科感染的特点 |
3 | |
2.分类 |
3 | |||
3.病因 |
3、4 | |||
4.发病机制 |
3、4 | |||
5.临床表现 |
3、4 | |||
6.治疗原则 |
3、4 | |||
(二)疖 |
1.概述 |
3 | ||
中医外科护理学 |
八、外科感染疾病 |
(二)疖 |
2.临床表现 |
3、4 |
3.治疗原则 |
3、4 | |||
4.护理 |
3、4 | |||
(三)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痈) |
1.概述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治疗原则 |
3、4 | |||
4.护理 |
3、4 | |||
(四)急性蜂窝织炎 |
1.概述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治疗原则 |
3、4 | |||
4.护理 |
3、4 | |||
(五)痈(有头疽) |
1.概述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治疗原则 |
3、4 | |||
4.护理 |
3、4 | |||
(六)丹毒 |
1.概述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治疗原则 |
3、4 | |||
4.护理 |
3、4 | |||
(七)破伤风 |
1.概述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治疗原则 |
3、4 | |||
4.护理 |
3、4 | |||
九、乳房疾病 |
(一)概述 |
1.女性乳房的解剖特点 |
3 | |
2.乳房检查方法 |
3、4 | |||
(二)急性乳腺炎 |
1.概述 |
3 | ||
2.病因 |
3、4 | |||
3.发病机制 |
3、4 | |||
4.临床表现 |
3、4 | |||
5.治疗原则 |
3、4 | |||
6.护理 |
3、4 | |||
(三)乳腺纤维瘤 |
1.概述 |
3 | ||
2.病因 |
3、4 | |||
中医外科护理学 |
九、乳房疾病 |
(三)乳腺纤维瘤 |
3.发病机制 |
3、4 |
4.临床表现 |
3、4 | |||
5.治疗原则 |
3、4 | |||
6.护理 |
3、4 | |||
(四)乳癌(乳岩) |
1.概述 |
3 | ||
2.病因 |
3、4 | |||
3.发病机制 |
3、4 | |||
4.临床表现 |
3、4 | |||
5.治疗原则 |
3、4 | |||
6.护理 |
3、4 | |||
十、甲状腺疾病 |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
1.甲状腺解剖概述 |
3 | |
2.病因与发病机制 |
3、4 | |||
3.临床表现 |
3、4 | |||
4.治疗原则 |
3、4 | |||
5.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
3、4 | |||
(二)甲状腺腺瘤 |
1.概述 |
3 | ||
2.病因与发病机制 |
3、4 | |||
3.临床表现 |
3、4 | |||
4.治疗原则 |
3、4 | |||
5.护理 |
3、4 | |||
(三)甲状腺癌 |
1.概述 |
3 | ||
2.病因与发病机制 |
3、4 | |||
3.临床表现 |
3、4 | |||
4.治疗原则 |
3、4 | |||
5.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
3、4 | |||
十一、皮肤疾病 |
(一)带状疱疹 |
1.概述 |
3 | |
2.临床表现 |
3、4 | |||
3.治疗原则 |
3、4 | |||
4.护理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