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超
【摘要】 目的 应用B超术前检查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的状态并与手术所见晶体后囊损伤进行临床对比。方法 穿通伤所致外伤性白内障48眼,术前B超判定晶体后囊是否完整。显微镜下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目测判断晶体后囊是否破损。结果 后囊完整组25眼,术中证实后囊完整者22眼,符合率为88.0%;后囊不完整者23眼,术中证实后囊均存有破损,符合率为100.0%。结论 B超对外伤性白内障术前晶体后囊状态可提供重要的参考,对手术操作和选择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超声波;白内障;晶体囊
外伤性白内障,尤其角膜穿通伤引起晶体混浊,术前对晶体后囊状态的预测十分重要。我院对48例(48眼)因角膜穿通伤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判定混浊的晶体后囊是否完整。通过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手术验证术前B超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间角膜穿通伤所致晶体混浊48例(48眼),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1~20岁者5例,21~30岁者30例,>30岁者13例。致伤原因有车床加工或敲击铁器时铁屑、铜屑、塑料片等崩伤,石块崩伤及玻璃片弹伤等。 1.2 仪器 法国光太Sinescan A/B眼科专用超声扫描诊断仪,探头频率10Hz,扇扫角度±20°。 1.3 探测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闭睑,涂耦合剂。探头放置在眼睑皮肤表面,水平或垂直移动探头,调整增益以清晰显示出晶体后囊和玻璃体的界面,多切面动态观察晶体后囊反射面。 1.4 诊断方法 晶体后囊完整的B超影像为弧形回声光带;后囊破损呈弧形回声中断,玻璃体暗区出现与晶状体关联的强回声光团。 2 结果 B超显示晶体后囊呈规则弧形回声,玻璃体暗区内未见与晶体回声相关的团块状回声为后囊完整组,共25例(25眼)。术中证实后囊完整者22例(22眼),其符合率为88.0%。晶体后囊规则弧形回声中断和玻璃体暗区出现与晶状体关联的强回声光团为后囊不完整组,共23例(23眼),术中证实后囊均有大小不等的破损,其符合率为100.0%。 3 讨论 外伤引起的晶体混浊状态多种多样,伤后晶体后囊有无破损以及破损大小对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有指导意义[1]。根据引起外伤性白内障的作用物及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以初步判定晶体后囊是否完整,但是由于外伤性白内障的存在,引起屈光介质混浊,临床光学检查无法明确伤眼晶体后囊膜及眼后段损伤情况,而眼用高频超声由于其分辨率高,并且可动态观察各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来鉴别其影像组织来源与性质,超声诊断在这方面具有CT、MRI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B超属无创伤性检查,直观、可重复性好,在判断晶状体后囊膜完整与否有其独到之处。利用超声特性,可以多次动态观察晶体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正常晶体后囊的B超影像为弧形反射回声,晶体后囊破损后弧形反射回声中断和玻璃体暗区出现与晶状体关联的强回声光团。为获得高质量的晶体后囊图形,除调整探头角度和增益外,对可疑后囊缺损区,探头垂直其弧形切面,动态扫描。本组有3眼术前B超检查判定晶体后囊完整,但手术证实为后囊局限性破损,该患者后囊破损微小、超声检查灵敏度不够[2],导致与手术中所见结果不符。另外,晶体后囊不完整,皮质进入玻璃体常可提示眼内异物的存在,且异物的位置多在角膜和晶体后囊缺损的延长线上[3]。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晶体后囊膜破损范围大小及进入玻璃体的皮质多少,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术前超声检查诊断晶体后囊膜破损范围小,进入玻璃体的皮质极少,手术则仅行白内障摘出,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玻璃体内残留的少许皮质可自行吸收;若晶体后囊膜破损大且进入玻璃体的皮质多,行白内障摘出术的同时则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参考文献】 1 郭海科.外伤性白内障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0,14:146-150. 2 李立新.眼部超声诊断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 3 张洋,张劲松,石树敏.B超对外伤性白内障后囊损伤的判定.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98-2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