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biblitherpy) 一词源于希腊语,由“图书”和“治疗”合成,也可称“图书治疗”,顾名思义,是指利用阅读图书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和王同亿编译的《英汉辞海》对该词释义为:指导患者阅读精选的阅读材料,作为内科学和精神病学上的一种辅助疗法,亦指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1]。图书情报学词典上的注释是:为精神有障碍或行为有偏差者选定读物,并指导其阅读的心理辅助疗法。治疗时,首先根据医生、教师、监护人等观察和患者自述,确定引起精神障碍或行为偏差的原因,然后按照“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的原则,开列所须阅读的图书,嘱患者依一定要求阅读[2]。 阅读疗法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期的阅读疗法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中世纪开罗的Mansur 医院在治病时,有阿訇日夜为病人诵读古兰经。18~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内科医生在处方中常开出有利于康复的书籍。许多诊所、医院都有一定数量的藏书。美国的 B. 拉什被认为是已知的第一位有意识利用书单治病的内科医生,他于1810年呼吁精神病院不仅要能提供医疗设备,而且要提供有益精神健康的读物,通过阅读减轻病人的压力,矫正病理性情绪状态[3]。 1848年,J.M.高尔特在美国精神病学年会上宣读了《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娱乐和消谴》的论文,提出了图书治疗的功能,分析了患者类型及相应的阅读处方,被认为是阅读治疗研究的第一篇论文[4]。 阅读治疗的研究是首先在美国精神病学界活跃起来的。1920年,威尔逊总统的医生格雷森在《作为精神消遣的图书》一文中肯定了阅读疗法在某些精神病治疗中的价值。1925年, J . M. 杰克逊在《现代医学杂志》上撰文说,病人通过阅读可达到放松、镇静和振作的效果。M. 费什拜因在《精神病学基础》一书中指出,愉悦身心是治疗精神病的良方,而达到这一效果的工具就是图书和语言,并呼吁为病人建立内容丰富生动的图书馆。到了40年代,医生们对阅读疗法的热情有增无减,盖纳士在《阅读是一种治疗吗?》一文中,把精神病人的阅读与公共图书馆读者作了比较,通过病人的反应分析阅读疗法的作用。1946年,E.B.艾伦在《阅读治疗实践》一文中首次使用“阅读治疗学”(science of bibliotherapy ) 这个名词。L.赫什在《医生怎样使用图书》一文中描述了病人对阅读的反应,认为这种反应揭示了病人的问题、情感和希望,她呼吁为了治疗病人,医生应该了解病人的读物,并和他们讨论阅读的内容。1957年,她还在《对病人的图书服务》一文中指出:阅读治疗并不是一门科学,至少现在还不是,但它的确是一门治疗艺术,它属于职业或教育疗法。这一看法与另一位心理学家 H. M. 博加德相似,后者认为:阅读疗法是建立在能够适当运用它的那些人的直觉和个人技巧上的。这些颇有代表性的看法反映了现代医学对阅读疗法的严肃、谨慎的科学态度和有保留的欢迎,也说明应该更深入地进行方法和疗效评价的研究。斯塔克1986 年在一份报告中说,在俄勒冈地区,90%的心理医生使用阅读疗法。两年后他的一项全美调查又表明,84%的心理医生在使用阅读疗法。1989年,赖尔登和威尔逊分析了1981年以后的所有试验报告,得出结论 说阅读疗法是有效的,特别表现在增进自信、改变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5]。尽管从医学标准上看,有的结论还缺乏说服力,但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它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阅读疗法在欧洲各国也普遍受到重视。1965年,英国的邓肯. 莱斯撰文认为,图书有利于扭转医院的非人格化环境,减轻病人的压抑、孤独恐惧感[6]。另一位心理医生S. D. 杜马拉斯瓦米在《图书馆对医院病人服务的治疗问题》中指出,书籍能给病人以活力,特别是诗歌,对精神病人是有力的治疗工具[7]。这与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学家看法一致,这些医生认为,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在瑞典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阅读疗法被视为职业疗法( occupational therapy ) 而不属于心理疗法,主要用于对医院病人的服务。俄罗斯对阅读疗法的研究亦有较长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尼古拉. 鲁巴金的《阅读心理学( bibliopsychology ) 》对许多欧洲国家的阅读疗法产生过影响。70 年代,前苏联有4000 多家医院图书馆,不仅为医务人员提供资料,也为病人提供服务。乌克兰医学教育研究所有专为阅读疗法提供书籍的图书馆,由两位专攻医学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图书馆员负责[8]。和美国一样,病人使用医院图书馆在前苏联是得到鼓励的。具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命运》、《站起来走!》、《蔑视死亡》这一类书籍在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时的确能发挥很大作用。 关于阅读疗法的治疗作用是研究人员长期探索的问题。一般认为,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符号的理解,而是心理体验的过程,能够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现象。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品的感情内涵引起程度不同的共鸣的过程,从而或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理想,或改进处世的态度,这就是书籍摄人灵魂的魔力和魅力。M . 莫迪把阅读疗法的作用归结为娱乐、信息、益智和领悟。娱乐,即志愿的、无须付出任何努力的享受性阅读,使之在悠闲、愉快、平静的心境中怡情养性、松弛情绪、排解忧郁。渴望获得信息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 一,所有病人和健康人一样希望沟通、表达愿望、被人理解和接受,信息对他们来说同治疗一样重要,尤其是禁锢在孤独、陌生和威胁性的气氛中(如病房),以书为伴有助于缓解与现实的冲突。图书的信息作用还表现在患者对书的选择反映了他们寻求自我的途径,从中透漏出的人格特征、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和尚未被医护人员知晓的信息,都可以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图书在治疗中的领悟作用就是使病人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心理分析学认为,由于冲突处于不同的意识平面,冲突的一方处于前意识状态,另一方被潜抑作用禁锢于无意识状态,这个冲突若不能自行解开,病人就会为症状所苦,又不知道症状产生的原因。因此,如把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有助于症状的消失。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问题是心理医生的任务,但病人常否认医生的解释。拉扎斯菲尔德说,心理治疗中病人经常怀疑医生在说服他们接受预先想好的诊断,这使治疗无法进行,但图书用于心理治疗可以发挥暗示、投射作用,作者是“中立”的,易于被患者真诚地接受,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其实是针对患者的情况精心挑选的[9]。 学者们还对阅读疗法的机理作了种种探索,较有影响的是弗洛伊德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可归纳为认同、净化和领悟。认同,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他人的特征归因于自己而获得感情上支持。作家将孩童期的愿望付诸笔端而获得满足,并通过作品将这些愉快给予那些同样未满足孩童期愿望的读者,这种愿望平时受到社会、教育体系以及“自我”的禁止、压抑和否定,所以作品的令人愉快的源泉并非在于它的有形的或美学的方面,而在于其人未知的、隐含的方面。“净化”说,是弗洛伊德学派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效果和精神结构学说联系起来而创立的一种理论,认为读者在作者设定的情景中体验恐惧和紧张时,内心的焦虑就被导向外部,并通过把悲剧主人公当作自己而使情感得到净化。克里斯这样总结道:读者在经历与作家同样的心理历程时,通过对前意识的阐述而引起“原我”的反映,然后精神系统与“自我”的机能发生力比多能( cathexis ) 转移,表现为“自我”放松控制,作品的内容开始与“原我”相互作用(所谓“审美的幻觉”),通过控制心理的流动,“自我”避开了“原我”所产生的恐惧和“超我”的压力,使读者恢复到和谐状态之中。作品的内容使人的内心冲突外向化,而人的心理活动又使作品的内容外向化,这种整合最终产生了领悟[10]。 至于何种图书能发挥何种疗效,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几乎任何图书都可以起到某种作用。文艺作品是最有效的治疗工具,华兹华斯、叶芝、布朗宁等抒情诗人的诗篇在化解病人的郁结情绪方面有特殊的功效。80年代前有24份报告认为小说在达到治疗目的方面是有效的,80年代的14篇论及自助类书籍( self-help books )能否改变患者行为的报告中,有11篇持肯定态度,其中 4 篇认为对改变青少年不良行为有明显效果。威格莫尔对英国的困居家中者的调查表明,55%的读者喜欢读小说,其余为非小说类图书,如:传记、游记、历史、诗歌、园艺等。阅读小说能达到“娱乐、消磨时间、活跃头脑、驱赶无聊、忘掉悲伤、痛苦和烦恼、以及减轻失眠”,而非小说类图书可使读者“集中精力、勤于思考、保持头脑敏捷、引起回忆、激起兴趣”[11]。 今天,阅读疗法在西方仍然受到重视。但在我国,虽然在民间早有“读书养生”之说,各种媒体也报道过病残人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增强信念、战胜病残的动人故事,但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却至今尚未看到有关其应用和研究的报道,甚至在各种医学词典中都未能找到这个短语。即使国内出版的精神病学专著,也仅从夏镇夷1982年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精神病学》中看到“阅读”属于“工娱疗法”的范畴[12]。直到1995年,中国药科大学的凌珊等人才首先将“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辅助疗法简介给精神病学界[13]。因此,我国在阅读疗法的应用和研究方面与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观念认识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在于该疗法缺乏标准化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同时还缺乏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操作人员。 当然,阅读疗法目前还不是一种成熟的、严格的科学方法,它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但这并不防碍人们把它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应用于临床。随着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加剧,情绪因素所致疾病的患者逐年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 5 亿多各类精神病患者,其中 1 .5亿为情感性疾病。因此,现代医学观念已经开始重视除药物、手术以外的治疗。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对大脑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方面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利用,将是21世纪医学的突破。人的大脑将成为为自己治病的医疗工具,思想、意志、情感、想象、信念等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方面的确能发挥以前未认识到的作用。阅读疗法将同工娱疗法、心理疗法、社会疗法、音乐疗法、信念疗法等各种辅助疗法一样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同亿.英汉辞海.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489. 2.王绍平.图书情报学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768. 3.Brown , Eleanor Frances . Bibliotherapy and Its Widening Applications . Metuchen : The Scarecrow Pr, 1975: 14. 4.Tews Ruth M. Bibliotherapy. In :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2.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68: 449. 5.Pardeck, John T & Jean A. Pardeck. Bibliotherapy: A Guide to Using Books in Clinical Practice. San Francisco: EMText, 1982:9,11,26. 6.Rubin Rhea Joyce ed. Introductory comments. In: Bibliotherapy Sourcebook. Phoenix: Oryx Press, 1978: 325. 7.Coomaraswang, S. 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a library service to hospital patients. In: Bibliotherapy Sourcebook. Phoenix: Oryx Press, 1978: 333~337. 8.Miller, A.M, U. S. S. R. , 1970: the reading matter of patients. In: Bibliotherapy Sourcebook. Phoenix: Oryx Press, 1978: 366~367. 9.Lazarsfeld, Sofie. The use of fiction in psychotherapy.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1949(3): 26~33. 10.Zaccaria, Joseph S. Bibliotherapy in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 Settings. Champaign: Stipes Publishing Co. , 1978: 45~53。 11.Wigmore, Hilary. The Captive Reader: A Study of the Housebound Reader Service in Harrow. Bedford : Cranfield Pr,1989 : 139. 12.夏镇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精神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35. 13.凌珊,华微娜.阅读治疗简介.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5,5(1):42~43. 更多信息请访问医学全在线网站考研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