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衍强 山东省淄博市红十字会血液病医院
因业务发展的需要,我院聘用了部分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有朝气、有理想,给我院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力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工作后,在临床中问及一些中医学基本的方剂时,竟发现他们非常陌生,一些基本的中医临床知识,如妇科治疗中的三个阶段:少年补肾、中年疏肝、老年健脾等竟也全然不知。这令我非常地惋惜,窥一斑而知全豹,这话可能有些以偏概全,但事实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严重脱节,着实让人堪忧。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的中医临床医师,面对如此现状,感慨万分,遂撰此文,以期能引起中医药院校教育者及各位在校学生的注意。 中医学要从基础学起、从理论学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每个中医学生必然经过的学习过程。高楼大厦始于根基,只有把理论知识学好,把根基筑牢,才有可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但令人惋惜的是有些中医大学生基础理论都学得似是而非,还眼高手低,要搞科研、要上临床;更多者是基础理论都学得很不错,不论是四大经典,还是阴阳气血、脏腑辨证,全都烂熟于心,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一上临床真正面对病人时,就不知所措,望、闻、问、切全都茫然,更有甚者还语无伦次、面红耳赤,处方用药自然更是无从谈起。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诚然,我们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很努力,但要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亟待治疗的病人。病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疗效。再观察一下我们的中医大学生们,大多希望再向上一级学历迈进,故撰写论文、学习英语等非常尽力,却全然不顾将所学的理论及时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笔者并不反对大学生们这样努力地进取,相反也很敬佩他们进取的恒心和魄力,但要知道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医学,是祖国历代劳动人民经过近5000年的摸索验证而形成的,如果只重理论而不重实践,那将永远是只懂理论的傀儡医生。所以笔者认为,学习中医—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勇于实践,积极向临床学习,要带着问题学,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及时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得到亲身的体会;也只有实践,才能逐渐增加并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笔者一直认为实践是中医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中医学,没有实践,中医学就只能停滞不前! 新时期我们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应时刻把握住实践这一重中之重,让每一个大学生们在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亦能尽量多地让他们参与实践、参与临床,让理论与实践在其学习阶段就能较好地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中医习惯。 另外,中医大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各实习医院、各位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和指导。中医大学生一般刚入校时只有十八九岁的年龄,在初、高中阶段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太注重理解与实践。为此,当大学生们临进入实习阶段时,如何调动他们进行实践的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能紧密结合,促使他们能较快地进入并适应临床,是新时期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各实习医院和临床工作者应该尽到的责任。前面说过实践是中医学的重中之重,在刚离校面临实习的大学生中,实习这段时间又可以说是他们能否成为一名医生的重中之重,是每个大学生由在校时的理论学习到真正面对临床、面对病人的实践的转变和过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中医学中有句俗语“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也正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作为一名刚毕业的中医大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及时将理论用于实践,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由学生转变为临床中医师的角色。例如,一个方剂的配伍和加减,不同的药味配合在一起,用量不同随证加减,会有截然不同的疗效。大学生们可能都学习过也都知道,但要真正体会配伍加减的意义和效用的不同,体会其中的奥妙,只有亲临实践,才能有深的体会,才能逐渐用方灵活,提高疗效,积累并丰富临床经验。此外,在诊断、辨证方面也都是需要去亲临实践才能有质的认识和提高。如果只追求理论、学历的进一步升高,每天忙于撰写论文、学习英语等,而完全忽略实践,不去临床,笔者很难想象这样的中医还如何谈得上“治病救人、济世苍生”?如果这样,即使获得再高的学位,也是脱离于临床的盲医,也很难得到病人的欢迎。可以想象一个没有病人的医生将是多么的可悲! 以上谈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我们新时期的中医大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切勿忘记实践。“医者,救人于危难也”,“善医者,因证立方”,只有不脱离临床、不断地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师。同时也殷切盼望我们新一代的中医大学生们能早日成为济世苍生的杏林奇葩,愈病圣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医学全在线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