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心肺脑复苏 |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医学全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4 3:48:41 文章录入:凌林 责任编辑:凌云 | |
|
|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突然停止,同时伴随呼吸停止。心跳突然停止为意外性非预期猝死,如果心肺脑复苏措施及时、有效,其存活率高达70%-80%。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1.心脏疾患,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2.手术麻醉意外。 3.电解质紊乱或药物过敏、中毒。 4.创伤、电击、溺水及窒息等。 二、心搏骤停的标志 (一)主要标志 1.突然意识丧失。 2.颈动脉搏动不能触知。 3.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4.皮肤粘膜呈灰色或发绀。 临床上只要具备两项主要标志即可判定为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抢救。 (二)判定两项主要标志的方法 1.轻拍或轻摇并呼叫病人,如无反应即可判定为意识丧失。 2.救护者以手指确定病人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如果意识丧失,同时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判定为心脏骤停。 三、心搏骤停缺氧对脑的损害 人体重要脏器对缺氧敏感的顺序为脑、心、肾、肝。复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否恢复有密切关系。 脑组织的代谢特点是:①耗氧量高。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血液供给占静止心排出量的15%,而耗氧量占全身的20%-25%,在幼儿约占50%。②无氧代谢能力有限,其放出之能力只占有氧代谢的1/20。③脑组织对缺氧很敏感,在正常体温下,心脏停搏3-4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 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是①脑血管自动调节机能丧失,脑血流量减少。②微血管管腔狭窄,微循环再灌注受限。③脑细胞代谢紊乱脑水肿。④二氧化碳蓄积,渗透压升高,加重脑水肿。 四、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对心肺脑复苏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层次分明,确实有效。 (一)基础生命支持阶段(ABC) 1.保持气道通畅(Airway)将病人头后仰,必要时以手托下颏,而不使颈部向后过伸,其目的是使气道尽量成一直线,解除舌后坠造成的呼吸困难。 2.建立呼吸(Breathing) 在疏通气道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通气,以维持病人肺部的气体交换。用口对口、口对鼻或口对气囊、面罩,膨肺两次,以指触颈动脉(5-10)秒,如有脉搏,继续吹气12次/分。 3.人工循环(Circulation) 与建立呼吸同时进行,用胸外人工按压的方法,使心脏被动收缩、舒张、维持病人的血液循环。 (1)一人操作 每15次按压胸骨体下半,下陷3-4cm,交替行2次膨肺。 (2)二人操作 每5次胸骨按压行一次膨肺。每分钟按压80-100次,压松时间比例为1:1。 持续抢救直至脉搏恢复或更有经验的急救人员到达或至医生宣布证实死亡为止。 (二)高级生命支持阶段(DEF) 不能间断心脏按压及肺通气,若属无法进行,则进行气管内插管。 1.建立输液管道,给予药物及液体治疗(Drugs)。 (1)肾上腺素0.5~1.0mg 静脉注入,每分钟一次,直至自然脉搏出现。 (2)若停搏达5分钟以上,可给碳酸氢钠1mEq/kg静脉注入。 (3)监测并使动脉血 pH及血气恢复。 (4)必要时静脉输液。 2.心电图监测(ECG)。以辨明心室纤颤,心搏停止或奇特的复合波。 3.心室纤颤的治疗 ( Fibrillation Treatment)。 (1)立即用200-300 W.s直流电除颤,如需要时重复进行。 (2)利多卡因1-2 mg/kg,静脉注入,需要时可 持续点滴。 (3)如无心脏搏动,应每5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一次,如需要可给予血管加压剂。 (4)持续抢救直至脉搏良好。 (5)使立即恢复正常血压。 (三)持续生命支持阶段(GHI) 1.病情估计(Gauge)包括心脏骤停原因及测定抢救的可能性。 2.恢复神志即脑复苏( Human Mentation)。 3.加强治疗护理( Intensive Care)。 (1)在恢复自然循环后和昏迷的全过程,设法改进缺氧后脑病,并给予留置导尿管。 (2)监测 包括心电图、血压、动脉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气、水及电解质、镇静及肌肉松弛剂应用,葡萄糖、营养物质及药物供给的监测等。 (3)调节室内温湿度及空气。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