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a 类药 奎尼丁(quinidine) 1918年用于临床,为金鸡纳树皮的生物碱,是奎宁的右旋体。 一、药理作用 1.奎尼丁与心肌细胞膜Na+通道蛋白结合,阻滞Na+内流 ① 降低自律性(↓4相除极速度,↑阈电位) ② 减慢传导(↓0相Na+ 内流,↑0相上升速度、幅度) ③ 延长ERP 2.抑制Ca2+内流——负性肌力作用 3 阻滞K+通道,减少K+外流——延长APD和ERP4.阻断α受体和M受体(静注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二、体内过程 吸收:生物利用度70%?80% 分布:心肌 > 血浆10?20倍;血浆蛋白结合率80% 代谢:肝氧化(羟基化物仍有活性) 排泄:肾原型10%?25% t1/2:6h,心衰、肝肾疾病延长 三、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1.预防和转复心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2.治疗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博四、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 1. 金鸡钠反应:恶心、呕吐、耳鸣、头昏 2. 心血管:低血压、心力衰竭、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奎尼丁晕厥可致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心室颤动或停搏 奎尼丁晕厥治疗: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心率>110次/分,补钾、镁,电复律 四、药物相互作用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药酶诱导)→加速奎尼丁代谢 地高辛合用(降低地高辛清除率)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西米替丁(减慢奎尼丁肝代谢) 双香豆素、华法林(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增加血药浓度)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一、药理作用(奎尼丁比较) 特点:1. 作用弱于奎尼丁 2. 电生理同奎尼丁,但代谢产物有明显的III类药物特性 3. 对室性心律失常较好 二、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等),快速静脉给药用于危急病例 三、不良反应 1. 心脏:可致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2. 胃肠道:恶心、厌食 3.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WBC↓)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长期):出现关节痛、肌肉痛、胸膜炎、发热等,用皮质激素治疗。 Ib类药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妥卡尼 电生理特点:1. 轻度阻Na+ ,促K+外流 2. 相对延长ERP 3. 选择作用于希浦纤维和心室肌,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窄谱) 利多卡因(lidocaine) 一、药理作用 1.是降低自律性(↓4相坡度,↑室颤阈值) 2. 传导性 ① 治疗量对心室传导无影响,高浓度或细胞外高K+减慢传导 ② 细胞外K+低时促K+外流致超极化→加快传导→消除折返③ 心肌梗死区能减慢传导→消除折返ERP相对延长 二、体内过程 1. 本品不口服:① 首关消除(1/3入循环) ② 胃刺激(恶心、呕吐) 2. 静注:作用时间短(20min) 3. 肝代谢(全部)——严重肝功能不良慎用 4. 急性心肌梗死产生耐受(与α1-酸性糖蛋白合,↓游离药物浓度) 三、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室颤) 心肌梗死急性期防室颤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一、药理作用 同利多卡因,轻度抑制Na+内流,促K+外流 1. ↓自律性(↑最大舒张期电位,4相坡度) 1. 相对延长ERP 3. 传导:加快房室结传导(对抗强心苷中毒传导阻滞) 二、临床应用 1. 室性心律失常 ① 心肌梗死、心脏手术、麻醉、电复律等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② 强心苷中毒心律失常(竞争Na+-K+-ATP酶,改善房室传导) 2. 其它:抗癫痫、治疗外周神经痛 美西律(mexiletine) 妥卡尼(tocainide)为利多卡因的衍生物,与利多卡因比较,其特点为: 1. 可口服,无明显首关消除 2. T1/2>8h 2. 用于室性心律,常用于维持利多卡因疗效 Ic类药-明显阻滞钠通道 本类药物该为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