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性状鉴别] 药材:原豆蔻,近球形,略具钝三棱。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 均具有浅棕黄色毛茸。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开裂。种子团3瓣,每瓣有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表面暗棕色,外被膜质假种皮,种脐 圆形凹陷;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显微鉴别] 白豆蔻种子横切面:①假种皮残留。②种皮表皮细胞为径向延长的厚壁细胞。③色素层常为2列,细胞壁厚,多为切向延长。④油细胞层 由1列大型油细胞组成,类方形,壁薄,内含油滴。⑤色素层为数列压扁的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⑥内种皮为1列石细胞,内壁较厚,胞腔偏靠外侧,其内可见硅 质块。⑦外胚乳细胞内含淀粉粒及少数草酸钙结晶。⑧内胚乳细胞内含糊粉粒。
☆ 考点152: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益智
[来 源] 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 药材:呈纺锤形或椭圆形,两端稍尖。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断续状棱线13~20条。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有果柄痕。果皮薄而 韧,与种子紧贴。种子团分3瓣,中有薄膜,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略呈扁圆形不规则块状,略有钝棱;长约3mm;表面棕色或灰黄色,外被淡棕色假种 皮;质硬;胚乳白色。气芳香特异,味辛微苦。
☆ ☆☆☆☆考点153:全草类中药-麻黄
[来 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状鉴别] 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上有膜 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 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②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 散在。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⑤外韧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⑥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环髓纤维偶见。⑦本品表皮细胞外 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2)粉末: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 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②纤维木化或非木化,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 砂晶和方晶。③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成 分] 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1-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1-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1-去 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草麻黄中还含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类、鞣质等成分。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 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
☆ ☆☆☆考点154:全草类中药-槲寄生
[来 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性状鉴别] 药材:茎枝呈圆柱形,2~5叉状分枝。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 黄绿色,有细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浆果球形,皱缩。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黏性。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黄绿色角质层。②皮层较宽广,纤维数十个成束,微木化;老茎石细胞甚多,单个散在或数个 成群。③韧皮部较窄,老茎散有石细胞。④形成层不明显。⑤木质部射线散有纤维束;导管周围纤维甚多,并有少数异形细胞。⑥髓明显。⑦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及少数方晶。(2)粉末:①表皮碎片黄绿色,表皮细胞表面多角形,可见气孔,气孔平轴式。②纤维成束,壁较厚,略呈波状,微木化。③异形细胞形状不规则, 壁较厚,微木化,胞腔大。④石细胞类方形、类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⑤草酸钙簇晶,方晶较少。
[含量测定]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齐墩果酸不得少于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