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5:配伍变化的研究与处理方法
判断是否发生药物配伍变化应从两方面进行:
(1)应根据配伍变化有关的知识,如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性质;药物制剂的配方、工艺、附加剂等;临床用药的对象、剂量、浓度、医师用药的意图等;以及产生配伍变化的因素、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判断的基础。
(2)通过实验研究解决下列几方面的问题:①有无外观上的变化及其变化产物;②有无观察不到的变化,稳定性如何,有无新物质生成;③对于药物的效 价、毒性、药理学作用和动力学参数的变化,需要通过微生物学、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实验才能解决;④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变化的因素。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1.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1)物理化学实验法。①直接试验法。将临床应用的药物按临床要求配伍后观察研究其配伍变化情况,并可进一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扫描、GC、 HPLC等方法观察有无新物质产生。②间接试验法。可选择0.1mol/L盐酸、1mol/L溴化钠、饱和磷酸二钠、1mol/L氯化钙等9种无机盐溶液 为代表与常用注射液混合,以研究其配伍变化。
(2)药理学、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测定药物配伍应用后的药理作用或药物动力学参数是否变化。
2.常用的具体方法
(1)可见的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用肉眼观察有无混浊、沉淀、结晶、变色、产气等现象。
(2)测定变化点的pH值。用注射液变化点pH值作为预测配伍变化的参考。
(3)稳定性实验。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6h或24h)药物效价和含量降低不超过10%,一般认为是可允许的。进行稳定性实验所用方法应不受混合液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4)紫外光谱、薄层层析、GC、HPLC等方法的应用。分析是否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如可以鉴定产生的沉淀是哪种成分。
(5)药理学和药效学实验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分析是否产生药理学和疗效上的变化。如果药物配伍应用后药物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则说明存在着药理学或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或配伍变化。
3.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
了解医师的用药意图,发挥制剂应有的疗效,保证用药安全。在审查处方时,首先应该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及病情,并与医师联系,明确用药意图、对象 及给药途径等,再结合药物的物理、化学和药理等性质来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和作用,对处方成分、剂量、发出量、服用方法等各方面要加以全面的审查,确定 克服毒副作用的方法,必要时还须与医师联系,共同确定解决的方法。
4.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疗效的配伍禁忌,必须在了解医师用药意图后共同加以处理和解决。但物理的或化学的配伍禁忌的处理,一般可在上述的原则下按下法进行:
(1)改变贮存条件。如温度、空气、水、二氧化碳、光线等影响会加速沉淀、变色或降解,故应在密闭及避光条件下,贮存于棕色瓶中,每次发出的剂量亦不宜多。
(2)改变调配次序。可克服一些不应产生的配伍禁忌。在很多溶液中,混合次序能影响成品的质量。
(3)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改变溶剂是指改变溶剂容量或改变成混合溶剂。此法常用于防止或延缓溶液剂析出沉淀或分层。
(4)调整溶液的pH值。氢离子浓度的改变能影响很多微溶性药物溶液的稳定性。
(5)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在征得医师同意的条件下,可改变有效成分,但改换的药物应力求与原成分相类似,用法也尽量与原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