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 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功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正是反映出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 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方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人体的 经络系统将全身上下内外、脏腑组织、肢体官窍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产生相应的反应。
☆ ☆考点2: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 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考点3: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 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中医学领域,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 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阴阳双方相互制约和消长的结果,达到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
☆考点4: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之间的这种互相依存关系,称之为阴阳的互根互用。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就人体而言,不仅仅体现于机体和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还体现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保证了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考点5: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形式。阴阳学说认为,事物对立的双方不是处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同时在一定 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事物就是在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绝对的消长和相对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
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为:此消彼长,包括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此长彼消,包括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
☆ 考点6: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尽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复杂多变,但均可以用"阴阳失调","阴胜则寒,阳胜则 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来概括说明。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以致最后出现"阴阳两 虚".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表现,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