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其物质基础在于所含的有效成分。如淀粉、树脂、叶绿素等一般被认为是无效成分或者杂质。
从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一般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1.浸渍法:是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中药的提取。
2.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3.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此法简便,但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
4.回流提取法:是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但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
5.连续回流提取法:弥补了回流提取法中溶剂消耗量大,操作繁杂的不足,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来完成本法操作。但此法时间较长。
6.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7.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中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能利用升华法直接从中药中提取出来。
☆☆☆☆考点2: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
1.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以分离物质,如常见的结晶及重结晶等操作。理想的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在较高温度时能够溶解大量的待重结晶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能溶解少量的待重结晶物质。(3)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4)溶剂 的沸点较低,容易挥发,易与结晶分离除去。(5)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
一般可以根据结晶的形态和色泽、熔点和熔距及色谱法来判断结晶纯度。
2.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从而实现分离。常见的如在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高浓度乙醇,以 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水-醇法);或在浓缩乙醇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水稀释,放置。以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醇-水法);或在 乙醇浓缩液中加入数倍量乙醚(醇-醚法)或丙酮(醇-丙酮法),可使皂苷沉淀析出,而脂溶性的树脂等类杂质则留存在母液中等。
3.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常可通过加入酸、碱以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溶解度而实现分离。例如,一些生物碱用酸性水从药材中提出后,加碱调至碱性即可从水中沉淀析出(酸-碱法)。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
4.酸性或碱性化合物还可通过加入某种沉淀试剂使之生成水不溶性的盐类等沉淀析出。例如酸性化合物可做成钙盐、钡盐、铅盐等;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等,则可做成苦味酸盐、苦酮酸盐等有机酸盐或磷钼酸盐、磷钨酸盐、雷氏铵盐等无机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