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3:液-液分配柱色谱
1.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硅胶、硅藻土及纤维素粉等。根据烃基(-R)长度为乙基(-C2H5)还是辛基(- C8H17)或十八烷基(-C18H37),分别命名为RP-2、RP-8及RP-18.三者亲脂性强弱顺序如下:RP-18>RP-8>RP-2。
2.加压液相柱色谱:按加压强弱可以分为快速色谱、低压液相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及高压液相色谱等。
☆ ☆☆☆☆考点4: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
1.物理吸附基本规律:相似者易于吸附。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故同为溶质,极性强者将被优先吸附。
(2)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越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即随之减弱。
(3)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活性炭因为是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在水中对溶质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极性强弱是支配物理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所谓极性乃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的程度,并大体上与偶极矩、极化度及介电常数等概念相对应。
(1)化合物结构中官能团的极性强弱按下图顺序排列:
(2)化合物的极性则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所决定。
(3)溶剂的极性可以大体根据介电常数(ε)的大小来判断。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及其极性排列如下表所示:
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聚酰胺吸附属于氢键吸附,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选用,但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1)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商品聚酰胺均为高分子聚合物质,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 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乙酸及甲酸。一般认为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 可大致排列成下列顺序: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2)聚酰胺色谱的应用:只限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
4.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大孔吸附树脂具有选择性吸附和分子筛的性能。它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的性能是由于其本身的多孔性网状结构决定的。
☆☆☆☆考点5:性状
多数生物碱为结晶状的固体,有一定的熔点,有些为无定形粉末。少数分子较小的生物碱呈液体状态,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氧原子如烟碱,或氧原子结合为酯 键如槟榔碱等。个别液体状态及小分子的固体生物碱具有挥发性,如麻黄碱;极少数生物碱还具有升华性,如咖啡因、川芎嗪等。
多数生物碱味苦,少数辛辣或具有其他味道,如甜菜碱具有甜味。
绝大多数生物碱为无色或白色,仅少数分子中具有较长共轭体系及助色团的生物碱有颜色,如小檗碱为黄色、药根碱为红色。有的生物碱在可见光下无色,而在紫外光下显荧光,如利舍平。
☆考点6:旋光性
大多数生物碱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且结构不对称,因而具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
生物碱的旋光性受溶剂及pH、浓度等的影响。如麻黄碱在水中呈右旋,而在乙醇、氯仿及苯中则呈左旋。有的生物碱的旋光性可因外消旋化而消失,如洋金花中的莨菪碱外消旋后成消旋的莨菪碱(阿托品)。
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其旋光性密切相关,一般左旋体的生理活性显著,右旋体的活性弱或无活性。如1-莨菪碱的散瞳作用比d-莨菪碱大100倍,去甲 乌药碱仅1-体具强心作用。但也有少数生物碱右旋体的生物活性较左旋体强,如d-古柯碱的局部麻醉作用强于1-古柯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