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
经皮吸收制剂,双称透皮给药系统(TDDS、TDS),透皮治疗系统(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
2.TTS的特点(优点)
(1)可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
(2)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3)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4)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
3.TTS的缺点
(1)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仅限于强效类;
(2)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
(3)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4.TTS的基本组成
TTS的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保护层,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1)背衬层。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
(2)药物储库。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
(3)控释膜。一般是由乙烯一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致孔剂组成的微孔膜。
(4)粘附层。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
(5)保护层。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临用时撕去。
5.TTS的质量要求
皮肤贴片应外观整洁,冲切口光滑,无锋利的边缘,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有均匀一致的应用面积。
☆ ☆☆考点2:TTS的类型
TTS可分储库型和骨架型两大类。
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材料中,由骨架材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这两类经皮吸收制剂还可以按其具体结构进一步分成以下若干类型:
1.膜控释型
(1)背衬层。封闭性强,对药物、辅料、水分和空气均无渗透性,易于与控释膜复合,常用铝塑材料或塑料薄膜(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等)制备;
(2)药物储库。是封闭于背衬层与控释膜之间的黏稠液体或膏状、凝胶状等半固体填充物;
(3)控释膜。是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制得的均质膜;
(4)黏胶层。是常用的压敏胶如硅橡胶类。
2.复合膜型
(1)背衬层。常为铝塑膜;
(2)药物储库层。是将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并加入液状石蜡作为增黏剂;
(3)控释膜。常为聚丙烯微孔膜,膜的厚度、微孔大小、孔率等及充填微孔的介质都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4)黏胶层。是用聚异丁烯压敏胶,并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作负荷剂量,使药物能较快达到治疗的血药浓度。
3.黏胶分散型
黏胶分散型TTS是膜控释型TTS的一个变型,但黏胶层和控释膜层合二为一,不再具有单独的控释膜层,药物储库及控释层均由压敏胶组成。
4.聚合物骨架型
聚合物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属于周边压敏胶型,系将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亲水(或疏水)的聚合物骨架中,然后将这种含药聚合物骨架模塑成具有一定面积和厚度的药膜,即药物储库;再把药膜贴在背衬层上,外周涂上压敏胶,加保护膜即制成。
该制剂中还有一吸水垫,目的是为了吸收和排出过量的汗液,使TTS保持良好的黏附性;常用亲水性聚合物材料作骨架,能与皮肤紧密贴合,通过润湿皮肤促进吸收;释药速率受聚合物骨架组成与药物浓度影响。
5.微储库型
微储库TTS型亦属于周边压敏胶型,兼有膜控释型和骨架型的特点,释药速率受药物在亲水和疏水两相中的分配过程和药物在聚合物骨架中的扩散过程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