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5:缓(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
1.体外释放度试验
(1)释放度试验方法。①溶出度测定第一法装置即转篮法,转速100r/min;②溶出度测定第二法装置即浆法,转速50r/min、 25r/min(混悬剂);③转瓶法,适于小丸剂;④流出法,特别适于溶解度小的药物,由流出泵、释药介质贮存器、水浴组成。泵流速4.8ml/min、 16ml/min.
(2)释放试验的介质、试验安排与释放度标准。①溶出介质及pH.常用的有人工胃液、人工肠液、0.1mol/L盐酸、pH6.8磷酸缓冲溶液和 pH4~8的缓冲液。为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量,溶出介质中可加入少量十二烷基磺酸钠(0.5%以下)、异丙醇、乙醇(浓度10%以下,不得超过 30%)、吐温-80,最好不用醇类的溶出介质,如果必须使用,应提供体内外相关性数据。②溶出介质的量。应能使药物溶出保持较好的漏槽状态。一般要求不 少于形成药物饱和溶液的量的3倍,并脱气。常用量药典规定500~1000ml,常用900ml.③释放试验最好做三维图,即时间、pH与释放量。④取样 点的设计与释放标准:缓、控释制剂的释放度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小时,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 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小时,释放量控制在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小时,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2.体内外相关性
(1)点点相关关系。是指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两条曲线上对应的各个时间点分别相关,这是最高水平的相关关系。体内吸收曲线可通过Wagner-Nelson法(单室模型)或LooReegelman法(双室模型)求得。
(2)应用统计矩原理。应用统计矩原理建立体外释放的平均时间与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之间的关系。
(3)单点相关关系。即一个释放时间点(如t50%、t90%)与一个药物动力学参数(如AUC、Cmax、tmax)之间的单点相关,只说明部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