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中而形成的微小囊状物,称为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直径在 1~5000μm.制备微型胶囊的过程简称为微囊化,这种技术称为微型包囊技术。微囊可进一步制成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制剂,用微囊制成的制剂称为微囊化 制剂。
2.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
(1)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一些不稳定药物,如易氧化药物β-胡萝卜素、易水解药物阿司匹林,制成微囊化制剂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光线、湿度和氧的影响,防止药物的分解,提高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挥发油等制成微囊能够防止其挥发,提高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2)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如大蒜素、鱼肝油、氯贝丁酯等药物制成微囊化制剂后,可以有效地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3)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尿激酶、红霉素易在胃肠道失活,氯化钾对胃的刺激性较大,微囊化可克服这些副作用。
(4)控制药物的释放。利用缓释、控释微囊化材料将药物制成微囊后,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达到长效目的,如复方甲地孕酮微囊注射剂、慢心律微囊骨架片等。
(5)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制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如油类、香料和脂溶性维生素等。
(6)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如阿司匹林与氯苯那敏配伍后阿司匹林的降解加速,分别包囊后可以避免这种配伍变化。
(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抗癌药物制成微囊型靶向制剂,可将药物浓集于肝或肺部等靶区,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 ☆考点2:微型胶囊常用的囊材及特点
1.囊材的一般要求
性质稳定;有适宜的释药速度,无毒、无刺激性,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含量测定,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有适宜的黏度、渗透性、溶解性等。
2.常用囊材
(1)高分子囊材。可用于微囊囊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蛋白质类和植物胶类,具有稳定、无毒、成膜性能好的特点,是最常用的囊材。①明胶。药用 明胶按制备时水解方法不同,分为酸法明胶(A型)和碱法明胶(B型)。A型明胶的等电点为7~9,25℃时10g/L溶液的pH为3.8~6.0;B型明 胶稳定而不易长菌,等电点为4.7~5.0,25℃时10g/L溶液的pH值为5~7.4.常用量为20~100/L.②阿拉伯胶。一般常与明胶等量配合 使用,用量亦为20~100g/L.③海藻酸盐。一般以钙盐或镁盐形式存在,不溶于水,可在微囊化过程中加入CaCl2使海藻酸钠固化成囊。也可与甲壳素 或聚赖氨酸合用作复合囊材。④壳聚糖(脱乙酰壳多糖)。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β-1,4苷键结合而成的氨基多糖,在水及有机溶剂中均难溶解。⑤蛋白 类。常用作囊材的有白蛋白(如人血清白蛋白、小牛血清白蛋白)、玉米蛋白、鸡蛋白等,可生物降解,无明显抗原性。
(2)半合成高分子囊材。常用的是纤维素类衍生物,其特点是毒性小、黏度大、成盐后溶解度增大。由于易水解,故不宜高温处理。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乙基纤维素(EC)及甲基纤维素(MC)。
(3)合成高分子囊材。有生物不可降解和生物可降解两类囊材。生物不可降解且不受pH影响的囊材有聚酰胺、硅橡胶等;生物不可降解但可在一定pH 条件下溶解的囊材有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等。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PLA)、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无 毒、成膜性及成球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