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4:噻嗪类
噻嗪类利尿药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差别在部分取代基上,因此其利尿作用也相似,仅作用强度、起效速度和维持时间不同。典型药物为氢氯噻嗪。
【药动学】 除氯噻嗪外,本类药物脂溶性较高,口服吸收良好。吸收后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出。在肾脏有重吸收者,作用时间较长。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利尿强度中等,同时伴有氯化钠和K+的丢失。一般认为噻嗪类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干扰Na+-Cl-转运系统,减少氯化钠和水 的重吸收,使肾小管管腔渗透压增高,水重吸收减少而利尿。此外,还有轻度碳酸酐酶抑制作用,通过抑制H+-Na+交换而利尿。当H+-Na+交换受抑制 时,K+-Na+交换增加,可导致低血钾。噻嗪类还可减少尿酸排泄,促进Ca2+重吸收及促进Mg2+排出。
2.降压作用。较弱。因利尿引起血容量下降,同时又因排钠较多,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也降低而发挥降压作用。
3.抗利尿作用。尿崩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噻嗪类能明显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应用】
1.水肿。用于各类水肿,是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利尿药。对肾性水肿的效果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损害轻则效果较好,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疗效较 差。本药优点为Na+、Cl-平衡排出,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低。因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肝性水肿与螺内酯合用效果虽较好,但 易致血氨升高,有加重肝昏迷的危险,应慎用。
2.降血压。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3.尿崩症。治疗轻型尿崩症。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1.电解质紊乱。毒性较小,长期用药可引起低血钠、低血氯和低血钾,其中低血钾较常见,与丢钾性药物如强心苷、氢化可的松合用尤易发生,应及时补 钾或合用保钾利尿药。由于抑制碳酸酐酶,减少H+分泌,使NH3排出减少,引起血氨升高,故肝功能不全、肝硬化患者慎用,以防引起肝昏迷。
2.高尿酸血症。噻嗪类与尿酸竞争同一分泌机制,减少尿酸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慎用。又因其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加重肾功能不全,故禁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3.升高血糖。抑制胰岛素释放和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
4.其他。偶致过敏性皮疹、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 ☆☆☆考点5:氨苯蝶啶(三氨蝶呤)和阿米洛利(氨氯吡咪)
【药理作用】 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直接抑制选择性钠通道,减少Na+的重吸收,抑制K+-Na+交换,使Na+排出增加而利尿,同时伴有血钾升高。单用疗效较差,常与噻嗪类合用。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肝硬化,和慢性肾炎等引起的顽固性水肿或腹水,亦可用于对氢氯噻嗪或螺内酯无效的病例。
【不良反应】 有高血钾和消化道症状。氨苯蝶啶还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引起叶酸缺乏,肝硬化病人服用此药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禁忌证】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及血钾偏高者禁用。
☆ ☆☆☆考点6:螺内酯(安体舒通)
【药理作用】 螺内酯与醛固酮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能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故竞争性拮抗醛固酮的作用,使远曲小管后部和集合管的Na+- K+反向交换减少,尿中Na+、Cl-排出增加,而K+重吸收,故又称保钾利尿药。其利尿作用与体内醛固酮水平有关,作用弱而缓慢,长期使用后效果可能减 弱。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有醛固酮升高的顽固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及肾病综合征。因作用弱,常与其他利尿药合用。
【不良反应】 久用易致高血钾症,肾功能不良时更易发生,出现嗜睡、头痛等,此外还可引起多毛症、男性乳房女性化等,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禁忌证】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高血钾者禁用。 服用螺内酯时,应停止口服钾盐。
☆ ☆☆☆考点7:乙酰唑胺(醋唑磺胺)和双氯非那胺(双氯磺酰胺)
【药理作用】 乙酰唑胺和双氯非那胺两药主要通过抑制近曲小管碳酸酐酶而产生弱的利尿作用。双氯非那胺较乙酰唑胺作用缓慢、持久。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而不作利尿药用。双氯非那胺尤适用于对乙酰唑胺有耐药性的患者。
【不良反应】 长期服用,可引起低钾血症。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眩晕、厌食、恶心、嗜睡、手足麻木感等。
【禁忌证】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