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8:脱水药(渗透性利尿药)
脱水药特点为体内不被代谢,肾小球可滤过,使血浆和原尿渗透压提高,引起组织脱水及利尿。常用药如甘露醇。
甘露醇口服不吸收。静脉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中水分向血浆转移引起组织脱水,对脑、眼作用更明显。
由于其渗透性脱水使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提高,另外甘露醇进入肾小管后不能重吸收,使肾小管管腔渗透压升高,减少Na+和水的重吸收而利尿。Na+重吸收减少使肾髓质渗透压降低也有助于利尿。静注甘露醇后约10min产生利尿作用,2~3小时达高峰。
【临床应用】
(1)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早期及时应用甘露醇,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从而防止肾小管萎缩、坏死,改善肾缺血。
(2)脑水肿及青光眼:静注后通过其脱水作用可迅速降低颅内压及眼内压,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也用于青光眼急性发作及手术前降眼压。
【不良反应】 轻且少见,注射太快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和心悸等。注射不当进入组织会引起组织水肿。
【禁忌证】 心功能不全者、尿闭者禁用。
山梨醇和50%葡萄糖也作渗透性利尿药使用,但两者在体内均会被分解利用,效果不如甘露醇。
第26章 作用于血液的药物
☆ ☆☆☆☆考点1:肝素
肝素是机体本身存在的物质,结构为黏多糖硫酸酯,分子量不一。市售产品是通过动物脏器提取所得。
【药动学】 口服无效。常用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静注后立即生效。t1/2为40~90min.大部分由肝素酶破坏后排出,部分被内皮摄取、贮存。
【药理作用】 体内、体外均有抗凝血作用,作用迅速而强大,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静注后10min内,血液凝固时间、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其机制为加速多个凝血因子的灭活,减少纤维蛋白生成。
肝素还有促纤溶、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作用,此外还能抗炎、调血脂、保护血管内皮。
【临床应用】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外周静脉血栓和心血管手术时栓塞等,利用其快速抗凝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DIC)的高凝期 防止凝血发展,也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
3.其他 体内外抗凝,如体外循环、心导管检查等的抗凝。
【不良反应】
毒性较低,过量易致出血,一旦出血立即停药并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偶见过敏反应。
【禁忌证】 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溃疡、严重高血压、脑出血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孕妇,先兆流产、外科手术后及血友病患者。
☆ ☆☆☆考点2:香豆素类抗凝剂
常用药物有双香豆素、醋硝香豆素(新抗凝)、新双香豆素(双香豆素醋酸乙酯)和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等,均有4-羟基香豆素的结构,其作用和用途相似,仅使用剂量、起效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不同。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在血中几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起效慢,作用持久。华法林因其在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故应用最广泛。
【药理作用】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需要氢醌型维生素K参与,本类药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竞争性阻止氢醌型维生素K生成,妨碍维生素K的循环再利 用,阻止凝血因子的合成而产生抗凝作用。对存在于血液的凝血因子无影响,给药后,须待机体内凝血因子耗竭后才起作用,故起效慢,停药后也须待新的凝血因子 合成才能恢复凝血能力,因而药效维持时间长。体外使用无效。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口服有效。由于起效慢,通常先用肝素再用香豆素类维持的序贯疗法。应用时最好监测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过量易引起出血,对轻度出血者,减量或停药即可缓解;对中重度者,应给予维生素K1及输新鲜血或输血浆。禁忌证同肝素。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血浆蛋白结合率极高,同时使用其他高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如保泰松、甲磺丁脲等将使其游离药物浓度升高,抗凝作用也加强。而药酶诱导剂如巴比妥类等使药酶活性升高,加速其代谢,故抗凝作用减弱;药酶抑制剂的作用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