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普罗布考(丙丁酚)
【药动学】 口服吸收低于10%,且不规则,饭后服可增加吸收,tmax为24h.吸收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和肾上腺,血清中浓度较低,在血清 中95%分布于脂蛋白的疏水核,在LDL、VLDL和HDL中分别占44.4%、38.2%和13%.服后4日内粪便排出90%,仅有2%排于尿。健康者 单剂量口服3g,t1/2β约为23天,患者服用1g/天,12周的t1/2β为47天。长期服用3~4个月达Css,停药1.5~6个月后血药浓度分别 降低60%和80%.
【药理作用与机制】
1.抗氧化作用。能抑制ox-LDL的生成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病变过程,如内皮细胞损伤、单核细胞向内皮下游走、清道夫受体摄取ox-LDL成泡沫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等。
2.调血脂作用。可使血浆TC下降10%~20%,LDL-C下降5%~15%,而HDL-C及apo AⅠ同时明显下降,对血浆TG和VLDL一般无影响。若与他汀类或胆汁酸结合树脂伍用,可增强调血脂作用。
3.对AS病变的影响。较长期应用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已形成的AS病变停止发展或消退,黄色瘤明显缩小或消除。
普罗布考为疏水性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是α维生素E的5~6倍。进入体内后分布于各脂蛋白,它本身被氧化为普罗布考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减少 脂质过氧化物(LPO)的产生,减少AS病变的一系列过程。同时普罗布考能抑制HMG-CoA还原酶,使Ch合成减少,并能通过受体及非受体途径增加 LDL的清除,血浆LDL-C水平降低。对HDL可能是提高CE转移蛋白(CETP)和apo E的血浆浓度,使HDL颗粒中Ch减少(HDL2减少, HDL3增加),HDL颗粒变小,而数量和活性提高,增加了HDL的转运效率,使Ch逆转运清除加快。自由基化的普罗布考可被维生素C等还原恢复活性。普 罗布考的抗AS作用可能是抗氧化和调血脂作用的综合结果。
【临床应用】 用于各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若与其他降低Ch药伍用可使效果加强。较长期服用可使肌腱黄 色瘤消退,阻滞AS病变发展或消退,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对继发于肾病综合征或糖尿病的Ⅱ型脂蛋白血症也有效。有报道称普罗布考可预防PTCA后的再狭窄。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而轻,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如腹泻、腹胀、腹痛、恶心等,偶有嗜酸性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小板减少、肌病、感觉异常等。临床曾发现使Q-T延长者,但未见心律失常。
【禁忌证】 用药期间注意ECG的变化,QT延长者慎用。不宜与能延长Q-T的药物同用。对近期有心肌损伤者禁用。孕妇及小儿禁用。
☆考点9:n-6型多烯脂肪酸
来源于植物油的n-6 PUFAs,主要有亚油酸(LA)和γ-亚麻酸(γ-LNA)。常用的有月见草油和亚油酸。
月见草油是从月见草子中提取的油脂,其中含亚油酸约70%,γ-亚麻酸占6%~9%.制剂中的亚油酸和γ-亚麻酸本身有较弱的调血脂作用,后者在 体内有可能转化为DGLA(dihomo-γ-linolenic acid),经第一系列前列腺素代谢产生PGE1,呈现调血脂、抗血小板等抗AS效 应,用于防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但是作用较弱,再加它仍有转化为AA而参与第二系列前列腺素代谢的可能,故作用复杂,临床效果不一,需深入研究。
亚油酸来源于植物油,进入体内后能转化为系列n-6 PUFAs,发挥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常将其做成胶丸,或与其他调血脂药和抗氧化药配合制成复方制剂应用。医.学.全.在.线网站www.lindalemus.com
☆考点10:黏多糖和多糖类
黏多糖类的典型代表为肝素。肝素因抗凝血作用过强,且口服无效,不便应用,为此人们研究有类似肝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又无不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时副作用的低分子量肝素和类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由肝素解聚而成,平均分子量为4~6kD.由于分子量低,生物利用度较高,与血浆、血小板、血管壁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较 低,抗凝血因子Ⅹa活力大于抗凝血因子Ⅱa活力,而抗凝血作用较弱,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较强。主要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PIEA后再狭窄等。
天然类肝素是存在于生物体类似肝素结构的一类物质,如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及冠心舒等。冠心舒(脑心舒)是从猪肠黏膜提取的硫酸 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和硫酸软骨素的复合物。它们有抗Ⅱa作用弱、抗Ⅹa作用强和半衰期更长的特点。研究证明,冠心舒有调血脂、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 聚集、保护血管内皮和阻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作用,用于心及脑缺血性病症,最近又证明冠心舒具有与肝素相同强度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而抗凝 血作用仅为肝素的1/47,且口服有效,表明天然类肝素可能是有较好前景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酸性糖酯类如糖酐酯、藻酸双酯钠等也具有肝素样的药理特性,能调血脂、抗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内皮、阻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等。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