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利尿药的降压机制是通过排钠利尿,造成体内Na+和水的负平衡,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而降压。这可能是用药初期及 短期应用高效利尿药的降压机制。长期应用噻嗪类利尿药的降压机制在于排钠,使细胞内Na+减少。①由于排钠使血管壁细胞内Na+的含量减少,经Na+- Ca2+交换机制,使细胞内Ca2+减少,因而血管平滑肌舒张;②细胞内Ca2+的减少使血管平滑肌对收缩血管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反应性降低;③诱导 血管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PGI2等)。
【临床应用】 可单独用于轻度、早期高血压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作用温和,不易产生耐受性,易被病人接受。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少,长期用药可致低血钾,应适当补钾。利尿药可使肾素活性增高,继而使AngⅡ及醛固酮浓度升高,不利于降压,合用β受体阻断药可对抗。长期用药尚可对脂质代谢、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考点2: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搏通)
【药动学】 卡托普利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约65%.约1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约30%.主要从尿排出,约40%~50%为原 药,其余为代谢物。t1/2约2~3小时,肾功能不良时可延长,但能被透析。能通过胎盘,乳汁中浓度约为母体血浓度的1%.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本品具有轻至中等强度的降压作用,口服后1~2h达最大降压作用,维持6~12h.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 量,不伴反射性心率加快。主要通过以下机制降压: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AngⅡ生成减少,从而产生血管舒张作用;同时减少醛固酮分泌,以利于 排钠;肾血管扩张亦加强排钠作用;由于转化酶也是失活缓激肽的酶,转化酶抑制后则抑制缓激肽水解,使NO、PGI2、EDHF等扩血管物质增加;此外,尚 可抑制局部AngⅡ在血管组织及心肌内的形成,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型高血压。是治疗轻或中度原发性或肾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也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如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及钙通道阻滞 药等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卡托普利的降压特点是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预防和逆转血管平滑肌增殖及左心室肥厚,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
【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的患者约5%~20%出现顽固性干咳,可能由于卡托普利使缓激肽、P物质和(或)前列腺素在肺内聚积所致。皮疹、味觉减 退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分子中的巯基有关,应用其他转化酶抑制剂较少发生。少数患者可出现蛋白尿,主要在肾脏病变患者发生。在肾功能不良、补钾或合用保钾 利尿药患者易诱发高血钾,应予以注意。重度高血压或心衰患者在应用利尿药基础上,首次用卡托普利可引起低血压,应先采用低剂量。此外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 肿,发生率约0.1%~0.2%,应及时抢救。
☆ 考点3:依那普利(恩那普利)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最大降压作用出现在服药后6~8h,维持12~14h.依那普利拉t1/2为5.9~35h.
【药理作用】 在体内经肝脏酯酶水解为依那普利拉发挥抑制转化酶作用,其作用较卡托普利强10倍,降压作用强而持久。
【临床应用】 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用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不良反应】 头晕、头痛、嗜睡、疲劳、上腹不适、恶心、胸闷、咳嗽和蛋白尿等。必要时减量,如出现白细胞减少,需停药。
【禁忌证】 对本品过敏者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忌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严重受损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