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
临床上常用的磺酰脲类第一代有甲苯磺丁脲(D860,甲糖宁)、氯磺丙脲,第二代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格列齐特(达美康)等。
【药动学】 磺酰脲类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迅速且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90%.多数药物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合物,迅速从尿中排出。该类药物的主要特点见下表:
【药理作用及机制】 胰岛β细胞膜上有磺酰脲受体及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钾通道(Ik(ATP))。当磺酰脲类药物与其受体相结合后可阻滞 Ik(ATP)而使K+外流减少,降低细胞膜电位,继而使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促发胞吐作用使胰岛素分 泌,因而有降血糖作用。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后虽然血中胰岛素已恢复到甚至低于给药前水平,但其降血糖作用依然存在。这可能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提高靶细 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也可能与增加靶细胞膜上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有关。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2型糖尿病。也可用于对胰岛素产生耐受的患者,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不良反应】 有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眩晕、嗜睡、共济失调、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 及肝功能损害。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持久性低血糖症,常因药物过量所致,尤以氯磺丙脲为甚。老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较易发生。
【禁忌证】 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对磺胺类过敏者应禁用本类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因本类药物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故能与其他药物(如保泰松、水杨酸钠、吲哚美辛、双香豆素等)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 离药物浓度升高,诱发低血糖反应。相反,氯丙嗪、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利福平、苯巴比妥、糖皮质激素等使其降血糖作用减弱。医学全在.线提供
☆考点3: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
临床常用的有苯乙福明(苯乙双胍,降糖灵)和甲福明(二甲双胍,降糖片)。
【药理作用】 本类药物通过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基础状态葡萄糖无氧酵解,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拮抗胰高血糖素等,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而降低血糖。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轻症2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肥胖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对胰岛素耐受、磺酰脲类治疗失败者也可使用。
【不良反应】 有口苦、口内金属味、食欲下降、恶心、腹部不适、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乳酸血症,尤以苯乙福明的发生率高。苯乙福 明有较强的亲脂性,可与细胞的线粒体膜紧密结合,阻碍呼吸链的正常运行,易导致乳酸酸中毒。临床曾发现少数人服用后致盲,所以国外已停止使用。目前市场上 主要使用二甲双胍,其为一安全可靠的降糖药。]
☆ 考点4: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是一类新型口服降血糖药,其中阿卡波糖(拜唐平)、伏格列波糖(倍欣)及米格列醇已用于临床,其降血糖 的机制是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从而减慢水解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峰值降低。
【不良反应】 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并限制单糖的摄入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