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多巴是左旋酪氨酸合成儿茶酚胺的中间产物,是DA的前体物质,左旋多巴本身无药理活性,进入中枢脱羧成多巴胺后才起治疗作用。
【药动学】 口服后通过主动转运系统从小肠上端迅速吸收,0.5~2h达血药峰浓度。胃排空延缓或胃内酸度增加等因素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左旋 多巴吸收后首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脱羧,小部分在肠、心脏和肾中脱羧生成多巴胺。血液中只有1%左右的左旋多巴进入中枢转化成多巴胺。如同时合用外周脱羧 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使进入中枢的左旋多巴量增多。代谢产物由肾迅速排泄。血浆t1/2为1~3h.
【药理作用】
1.抗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进入中枢后转变为多巴胺,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使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种递质重新取得平衡,而产生治疗震颤麻痹的作 用。左旋多巴的作用特点是:(1)奏效较慢,用药2~3周后才出现体征的改善,1~6个月后才获得最大疗效,连续用药1年以上约75%以上的患者可获得较 好的疗效。(2)对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重症及年老衰弱者疗效较差。(3)对肌肉僵直及少动的疗效较好,而对肌震颤的疗效较差。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2.心血管系统作用。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形成多巴,可引起轻度直立性低血压,短暂心动过速,轻度心律失常。长期服用后,上述症状可自行消失。
3.内分泌系统作用。中枢多巴胺作用于垂体腺细胞,促进催乳素抑制因子释放,减少催乳素的分泌。
【临床应用】
1.治疗帕金森病。左旋多巴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帕金森病,但对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2.治疗肝昏迷。肝昏迷的伪递质学说认为,正常机体蛋白质代谢产物苯乙胺和酪胺都在肝内被氧化解毒,肝功能障碍时,血中苯乙胺和酪胺升高,在神经 细胞内经β羟化酶作用,分别生成伪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胺,取代正常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妨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发生昏迷。服用左旋多巴,在脑内转变成 去甲肾上腺素,恢复正常的神经活动,从而使肝昏迷患者意识苏醒,但不能改善肝功能,故不能根治。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治疗初期约80%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这是由于DA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所致。随着继续用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偶见溃疡出血或穿孔,应予注意。与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同服,可使胃肠道反应明显减少。
2.心血管反应。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形成的多巴胺,可引起轻度体位性低血压,继续服药可因耐受性而逐渐减轻或消失。由于DA可兴奋β受体,故可引起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出现眩晕。
3.精神障碍。表现为失眠、焦虑、恶梦、狂躁等兴奋症状,尤其是高龄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需减量或停药。
4.异常不随意运动。长期用药半数以上的病人可引起不随意运动,如高龄者多见头颈部不规则扭动、张口、咬牙、伸舌、皱眉等,年轻患者出现舞蹈样异 常运动。部分持续服药1年以上的患者可出现"开关"现象,即突然多动不安(开),而后又出现全身性或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关),两种现象可交替出现,多见于 年轻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
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精神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可增强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麻黄碱、利舍平以及拟肾上腺素药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