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4:可待因(甲基吗啡)
【药动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0%,血浆蛋白结合率7%,因脂溶性高于吗啡,故更易进入中枢。本药经肝脏代谢,约10%脱甲基形成吗啡而发挥镇痛作用。t1/2为2~4h.
【药理作用】 本品对延脑的咳嗽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其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类似吗啡,除镇咳作用外,也有镇痛和镇静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镇咳,无痰干咳及剧烈、频繁的咳嗽。有少量痰液的患者,宜与祛痰药合用。
【临床应用】
1.镇咳,用于较剧的频繁干咳,如痰液量较多宜并用祛痰药;
2.镇痛,用于中度以上的疼痛;
3.镇静,用于局麻或全麻时。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呕吐、便秘及眩晕等;大剂量能明显抑制呼吸中枢,也可引起烦躁不安等中枢神经兴奋症状。小儿用药过量可引起惊厥。长期应用可引起依赖性,停药时可引起戒断综合症。
☆ ☆☆☆☆考点5:哌替啶(度冷丁)
【药动学】 哌替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2%,故一般注射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主要经肝转化为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后者t1/2为15~20h,有中枢兴奋作用,与中毒时发生的惊厥有关。主要经肾排出,哌替啶血浆t1/2约3h.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与吗啡相似。皮下或肌内注射后10min可产生镇静镇痛作用,但作用持续时间比吗啡短,仅2~4h.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 1/10.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欣快,成瘾发生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哌替啶亦使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降低而抑制呼吸,但较吗啡弱。可兴奋延脑催 吐化学感受区及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故易产生眩晕、恶心和呕吐。
2.兴奋平滑肌。虽可中度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减少推进性蠕动,但作用短暂,所以不引起便秘,亦无止泻作用。亦可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 提高胆道内压力,但比吗啡弱。治疗量对支气管平滑肌无影响,大剂量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对妊娠末期子宫,并不对抗催产素的作用,故不延缓产程。
3.血管扩张。治疗量哌替啶可扩张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由于呼吸抑制使体内CO2蓄积,扩张脑血管升高颅内压。
【临床应用】
1.镇痛。哌替啶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如手术后疼痛、创伤性疼痛、内脏绞痛及晚期癌症等。镇痛作用虽弱于吗啡,但成瘾性较吗啡弱,产生也较慢,故常 作为吗啡的代用品用于各种剧痛。因其能提高平滑肌的兴奋性,故对胆绞痛和肾绞痛患者需加用阿托品。新生儿对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故产妇于临产前 2~4h禁止使用。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哌替啶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或缓解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氯丙嗪、异丙嗪等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3.心源性哮喘和肺水肿。机制同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作用,使急促或表浅的呼吸得以缓解。
【不良反应】
治疗量哌替啶可引起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反复使用也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过量可抑制呼吸。偶可引起震颤、肌肉痉挛甚至惊厥。
【禁忌证】 禁用于分娩止痛,也禁用于哺乳妇女、新生儿以及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和颅脑损伤所致的颅内压升高者。
☆ ☆☆考点6:芬太尼
【药动学】 血浆蛋白结合率84%,t1/2为3.7h.
【药理作用】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化学结构与哌替啶相似,镇痛作用比吗啡强100倍。显效快,维持时间短,仅1~2h.
【临床应用】 该药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与氟哌利多合用于神经松弛镇痛,以完成某些小手术或医疗检查,如烧伤换药、内窥镜检查等。与全身麻醉药或局麻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
【不良反应】 有眩晕、恶心、呕吐、胆道括约肌痉挛。也产生明显欣快和成瘾。静注易致呼吸抑制。
【禁忌证】 支气管哮喘、脑部肿瘤、颅脑损伤引起的昏迷以及2岁以下小儿禁用。
☆ ☆考点7:曲马朵
【药动学】 本药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90%,血浆蛋白结合率20%,t1/2为5h,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 曲马朵为中枢性镇痛药,镇痛作用强度与喷他佐辛相似。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药的代谢物O-去甲基曲马朵对阿片μ受体的亲和 力比原形药高200倍,但其镇痛效应并不被纳洛酮完全对抗,提示镇痛作用尚有其他机制参与。治疗量不抑制呼吸,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亦不产生便秘。
【临床应用】 适用于外科和产科手术及晚期肿瘤疼痛等中度及重度急慢性疼痛。
【不良反应】 多汗、头晕、恶心、呕吐、口干、疲劳等。
【禁忌证】 长期应用也可能产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