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 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DNA回旋酶的A亚单位的切割及封口活性,阻碍细菌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喹诺 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第一代包括萘啶酸和吡哌酸,已属淘汰药物。第二代为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第三代为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新氟喹诺 酮类。第四代为克林沙星、加替沙星等的最新喹诺酮类。
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品种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托氟沙星(多氟啶酸)、氟罗沙星(多氟哌酸)、芦氟沙星、司氟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等。
【药动学】 氟喹诺酮类大多口服吸收良好,给药后1~2h内达到血药峰浓度,除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外。生物利用度高,喹诺酮类可螯合二价和三价 阳离子,不能与含有Ca2+、Mg2+、Zn2+的食品、药物同服。t1/2较长,多为3.5~7.0h,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一般为10%~37%,表 观分布容积大,体内的分布较广,可进入骨、关节、前列腺等,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可进入脑脊液,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某些组织内,浓度可接近甚 至超过同期的血药浓度。本类少数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大多数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但各药差异较大,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主要自肾排 出,而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则部分在肝脏生物转化,部分自肾排出。
【抗菌作用】 氟喹诺酮类为杀菌剂,具有较长的PAE,即使血药浓度已降低到检测限下,仍在2~6h内对某些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第一代喹诺酮类产品抗菌谱窄,仅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有抗菌活性。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对产气菌、荚膜梭菌、流感杆菌、克雷伯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科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lindalemus.com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等,抗菌谱扩大到金葡 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托氟沙星、司氟沙星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强;托氟沙星、司氟沙星对 厌氧菌作用强,司氟沙星还对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等作用强;洛美沙星体内抗菌活性优于诺氟沙星、格帕沙星,抗肺炎球菌作用强。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部分厌氧菌、革兰阳性菌的耐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也明显提高。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广泛用于单纯性或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宜选用经尿排泄较多的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等。
2.肠道感染。本类药物对消化道溃疡相关的螺旋杆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变形杆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等敏感,用于常见的细菌性肠炎、菌痢、伤寒、副伤寒等。
3.呼吸道感染。对下呼吸道感染效果好。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他莫拉菌引起的支气管炎和鼻窦炎;也可用于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和铜 绿假单孢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菌所致的肺炎和支气管感染。本类药物可替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嗜肺军团菌和其他军团菌所致的感染和分枝杆菌感染。左氧 氟沙星可有效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
4.骨骼系统感染。对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治疗,本类药物为首选,药物渗入骨组织超过其他药物。
5.皮肤软组织的感染。本类药物用于包括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五官科感染和伤口感染。
6.其他。本类药物也用于治疗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腹膜炎等严重感染。可替代氯霉素用于伤寒治疗。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轻,尤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食欲 减退等,以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多。长期服药可导致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情绪不安、烦躁、失眠、眩晕等,仅次于 消化道反应。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可发生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可发生一过性白细胞减少;有时 可引起关节痛、肌肉痛和关节炎。与制酸药物同时服用,形成络合物,减少其肠道吸收。对幼年动物可引起轻度软骨组织损害,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质未发育完 全的小儿。药物分泌于乳汁,哺乳妇服用时应停止哺乳;肾功能减退者,应用经肾排出的药物如氧氟沙星应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