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4:乙胺嘧啶
【药动学】 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4h血药浓度达高峰。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肺等组织。代谢产物经肾缓慢排泄,t1/2约为90h.一次服用,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2周。
【抗疟作用】 乙胺嘧啶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外期速发型子孢子发育,繁殖而成为裂殖体。对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但对已成熟 裂殖体则无效。在用药后第二个无性增殖期才能发挥作用,故起效缓慢。乙胺嘧啶虽不能直接杀灭配子体,但按蚊吸入含此药血液时,可使蚊体内的配子体失去孢子 增殖能力,起阻断传播的作用。每周服药1次,可以起到病因性预防作用。
乙胺嘧啶对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有较大的亲和力,可抑制其活性,使二氢叶酸不能转变成四氢叶酸,从而使核酸合成受阻,疟原虫的生长繁殖受到抑 制。若与磺胺类半衰期相近的周效磺胺或氨苯砜(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合用,将对叶酸合成代谢发挥双重阻断作用,可获得协同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临床应用】 目前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
【不良反应】 治疗量基本上不发生不良反应。但长期大剂量用,会干扰人体叶酸代谢,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及消化道症状,严重的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或白细胞减少症。应定期检查血象,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必要时给予甲酰四氢叶酸以改善造血功能。因其略带甜味,易被儿童误服而中毒,表现恶心、呕吐、发 热、发绀、惊厥,甚至死亡。医学全在.线提供
【禁忌证】 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 ☆☆☆☆考点5:伯氨喹
【药动学】 口服在肠道内吸收迅速、完全,2h血药浓度达峰值。主要分布于肝、肺、心、脑等脏器。肝内浓度最高,此利于杀灭肝内疟原虫,t1/2为6~8h.主要在肝内代谢,服药后24h大部分以代谢产物的形式经尿排泄,原形药仅占1%左右。
【抗疟作用】 伯氨喹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迟发型子孢子(或休眠子)和各疟原虫的配子体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有效控制良性疟复发和中断各型疟疾传播的药物。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作用较弱,故不能控制临床症状,对恶性疟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则完全无效。
伯氨喹在体内转化成的喹啉二醌,其结构与辅酶Q类似,能拮抗辅酶Q的作用,阻断疟原虫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疟原虫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线粒体肿胀缺损,杀灭休眠子和各型疟原虫的配子体。
【临床应用】 用于根治良性疟和阻断各型疟疾的传播。可与氯喹合用,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不良反应】 本药治疗量毒性较小,可引起疲倦、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甚至少数人出现药热、粒细胞减少等,停药后消失。
严重的反应为少数特异质患者发生的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少数遗传缺陷的患者,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P-6-D),不能将氢传 递给辅酶Ⅱ(NADP)和谷胱甘肽,从而失去保护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的作用。缺乏者服用伯氨喹,伯氨喹的氧化代谢产物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产生高铁血红蛋白 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前者不能迅速补充NADPH,不能保护红细胞膜,致急性溶血性贫血,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尿闭等,后者 使高铁血红蛋白不易还原成血红蛋白,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发绀、胸闷、缺氧等症状。
【禁忌证】 有粒细胞缺乏症倾向的急性病人(如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禁用本品,有蚕豆病史或家族史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