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靶向制剂的概念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通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2.靶向制剂的特点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释及无毒可生物降解等四个要素。
3.靶向制剂的分类
(1)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3类。①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②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③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2)从方法上靶向制剂可分为以下3类。①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的制剂, 这种自然倾向(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而产生特定的体内分布特征。被动靶向制剂包括脂质体、靶向乳剂、纳米粒、微球。②主动靶 向制剂。一般是将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并聚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包括修饰的药物载体和 前体药物两大类。③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用某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包括磁性、栓塞、热敏感和 pH敏感靶向制剂。
☆☆☆☆☆考点2: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的制剂,是利用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材料等作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的各种类型的胶体或混悬微粒系统。在体内的颁布首先取决于微粒的粒径。医学全在.线提供
被动靶向制剂包括脂质体、乳剂、微球、纳米囊和纳米球等。
1.脂质体
(1)脂质体的概念。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也有人称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类脂双分子层的厚度约4nm.
(2)脂质体的结构组成。脂质体是以磷脂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的。
(3)脂质体的特点。具有靶向性、缓释性、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
(4)制备脂质体的材料。①磷脂类。包括天然的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②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可称是脂质体的"流动性缓冲剂".医学 全在.线提供
(5)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及冷冻干燥法。此外,脂质体制备方法还有复乳法、熔融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离心法、前体脂质体法和钙融合法等。
(6)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脂质体与细胞的作用过程可分为吸附、脂交换、内吞、融合四个阶段。吸附是脂质体作用的开始;脂交换是脂质体的脂类 与细胞膜上脂类发生交换;内吞是脂质体的主要作用机制,脂质体易被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融合是指脂质体的膜与细胞膜成分相似,可通过融合作用使药物进入细 胞内,经溶酶体消化而释放出药物。
(7)脂质体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肌内与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及鼻腔给药。
(8)脂质体的质量评价。脂质体的粒径大小、粒度分布、包封率和稳定性等可直接影响脂质体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要求控制的质量检查项目主要有:
①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脂质体的形态应为封闭的多层囊状物,其粒径大小可用显微镜法测定,小于1μm时须用扫描电镜或透视电镜检查。
②包封率和载药量。按下式计算包封率:
包封率=[脂质体中的药量/(介质中的药量+脂质体中的药量)]×100%
载药量是指脂质体内含药物的重量百分率,如用包封的药物溶液体积的相对量表示,可称为体积包封率,单位为L/mol类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