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药物的经皮吸收
1.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
(1)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而扩散到皮肤上;
(2)穿透:药物透入表皮内起局部作用;
(3)吸收: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2.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有2条:一是表皮途径,药物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 途径;二是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由于其表面积小,因此它不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3.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1)药物性质的影响。①药物的溶解性与油/水分配系数(K)。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但实际上,既能油溶又 能水溶的药物(即K值适中者)具有较高的穿透性;如果药物在油、水中都难溶,则很难透皮吸收,油溶性很大的药物可能会聚集、滞留在角质层而难被进一步吸 收。②药物的分子量。药物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一般分子量3000以上者不能透入,故经皮吸收制剂宜选用分子量小、药理作用强的小剂量药物。③药物的 熔点。与通过一般生物膜相似,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④药物在基质中的状态影响其吸收量。溶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微粉>细粒,一般完全溶解呈饱 和状态的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
(2)基质性质的影响。①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不同基质中药物的吸收速度为:乳剂型>动物油脂>羊毛脂>植物油>烃类。水溶性基质需视其与药物的 亲和力而定,亲和力越大,越难释放,因而吸收也差。②基质的pH.能使药物分子型(非解离型)增多pH,有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当基质的pH<酸性药物的 pKa(或基质的pH>碱性药物的pKa)时,则药物的分子型明显增加,因而药物易于穿透和吸收。③基质对皮肤水合作用的影响。皮肤的外角质层及其降解产 物具有的与水结合的能力称为水合作用,它是影响药物穿透皮肤的主要因素。一般角质层的含水量不低于10%可使皮肤保持柔软,低于10%会使皮肤干燥甚至皲 裂。一般油脂性基质特别是烃类基质的封闭性最强,可引起较强的水合作用,故而可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W/O型乳剂基质次之;O/W型乳剂基质再次之;水溶 性基质如聚乙二醇1500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3)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影响。指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理想的透皮促进剂理化性质应稳定、无药理活性,对皮肤应无刺激和过敏性,与TDDS中 药物及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反应性,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渗透促进剂有表现活性剂,二甲基砜及其类似物,氮酮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包括各种短链 醇、脂肪醇及多元醇等。
其他透皮促进剂挥发油如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等具有较强的渗透促进能力并能刺激皮下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氨基酸及一些水溶性蛋白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
(4)皮肤因素的影响。皮肤的渗透性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重要因素。存在着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用药部位和皮肤的状态等方面的不同。特别是对于有损伤的皮肤,由于其角质层被破坏,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大大加强,会引起过敏与中毒等副作用。
☆ 考点4:TDDS的质量评价
1.重量差异
除另有规定外,取贴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重量,再分别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与平均重量相比较,超过±5%的不得多于2片,不得有1片超过±10%.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透皮贴剂可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2.面积差异
除另有规定外,取贴片20片,用百分卡尺量取长、宽尺寸,相乘后的面积,该面积应在标示面积的±2%以内。
3.含量均匀
度每片含主药量2mg或2mg以下的透皮贴剂,照均匀度检查法测定,限度可为±20%~±25%.
4.释放度
透皮贴剂的释放度是指药物从该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